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粉絲群體叫“飯”,他們組成的圈子叫“飯圈”。從前追某個明星或樂隊,最多就是買專輯,看演唱會,基本都是散粉,並沒有飯圈的概念。近年來,隨著粉絲群體擴大,偶像經濟不斷髮展,催生出為偶像買周邊、租廣告位做宣傳、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 ,進而衍生成“飯圈文化”

2月26日,原本發佈在AO3的同人文章《下墜》傳播至微博後,被博君一肖CP粉們大量轉發。但由於文章將肖戰設定為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女裝癖“髮廊妹”,@一個執白為其創作的配圖中,又將肖戰的臉設定在女性角色上,引發了肖戰粉絲的不滿,認為文章和配圖“侵犯了肖戰的肖像權和名譽權”。

就此,娛樂圈轟轟烈烈的“二二七大團結”事件緩緩拉開序幕。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什麼時候,我連“肖戰”都不許用,只能用“XZ”?

截止3月3日,微博話題抵制肖戰閱讀量已達2.1億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二二七大團結閱讀量甚至已經高達6.2億。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這些話題高閱讀量的背後,離不開的是當今影響力之甚的“飯圈文化”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在“飯圈文化”中,世界是非黑即白的:“自己的偶像哪哪兒都好,怎麼會有人不喜歡他?別人只要說他不好,都是壞人和黑子。自己的偶像那麼善良,那麼勢單力薄,也只能靠我們這些粉絲團結起來戰鬥才能夠保護他”。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簡單而直接,純粹卻極端。

有網友形容如今的飯圈文化:“就像是逛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你挑自己喜歡你的買就行了。而有些人見到喜歡的,就要要求店主將其必須作為主打商品;要是有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就要求超市必須下架。不同意的話,就要放火燒了超市。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當路人在逛明星微博時,不小心在評論區打了錯別字,會有人要你修改;發了讓粉絲不滿意的內容,會有私聊要求你刪除。甚至圈內人還會在評論區要求改成拼音縮寫,不許直呼偶像全名。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自此,很多路人當想要在網絡平臺想說點什麼,那就用拼音縮寫,為了避免被粉絲搜到,中間還得加上斜線。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莫讓“流量明星”成為流星

前些天,高曉松微博賬號對此事件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很有道理。如果當流量明星僅限於他和粉絲的那一畝三分地,那流量明星也只能成為耀眼璀璨卻又轉瞬即逝的流星

如今,由於“飯圈”能夠為明星及其背後的團體創造出真金白銀的巨大價值,所以打造明星的主流理念就是:圈內人將鉅額的金錢和人力被投入其中,後面有專業團體幫助“帶節奏”,強化這種思維方式。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更令人覺得後怕的是,進入飯圈的大多數是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其思維能力與社會經驗都不夠成熟,便更容易沉淪於這樣的氛圍,成為“工具人”——

關注和喜愛的偶像,每天都要用精緻的美圖和海量的彩虹屁“供奉”,贏得內心的虛假滿足,甚至不惜利用國恥,令人寒心。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什麼時候,“飯圈文化”開始變得這樣流行?

筆者將從兩方面討論:

客觀而言,近幾年,以微博為代表的移動客戶端的迅速普及,不僅為粉絲提供了聚集的平臺,也讓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傳播更快、更強、更及時。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與此同時,近幾年偶像選秀風潮的流行,直接推動了國內“飯圈文化”和“粉絲經濟”快速升級,並促使粉絲團成員日益呈現低齡化趨勢。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主觀來看,就圈內人而言,由於飯圈偏低幼化特點,大多數粉絲還未具備成熟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當他們有想法時,便渴望被認同,當有組織性、領導角色出現時,不僅會使彼此的聯結更緊密,還會激發行動並不計後果的群體行為。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圈外人呢?由於飯圈從來不是一群女孩那麼簡單,它是當代青年人創造出的獨有的結社文化,隨著其漸漸發展,逐漸形成了“鳴而死,默而生”的輿論氛圍:敢公開批評流量明星,敢吐槽粉絲的“瘋狂”,那好,一波有組織,有規矩,有領導的謾罵正向你襲來。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由此,“飯圈文化”應運而生,明星粉絲也剩下粉黑兩種。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也正慢慢將人情感的複雜性與多面化本性扼殺。

說了這麼多,怎麼才能解決“飯圈文化”的畸形發展?

解鈴者:肖戰本人

“從低谷而來,就不會害怕再回到原來的地方。

”這是肖戰在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有人說,這和肖戰毫無關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為什麼要讓他背鍋?事實上,恰恰因為此,如果能有及時全面的公關處理,肖戰本人早些出面回應,個人團隊才能掌握網絡輿論,並扶正形象,以“該講的,能講的,我已經說出來了,一切隨別人說去”的灑脫姿態回覆大眾的質問與不滿。

只可惜的是,截止目前,僅僅肖戰工作室發表聲明,個人至今未回應。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指引者:主流媒體的呼籲

今年1月10日早晨,《人民日報》官媒發出一篇名為“撕與黑:起底“飯圈”職業黑粉產業”的文章,內容意在抨擊飯圈的“黑產業”,呼籲大眾理智追星,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其發聲也是因為當時的“鄭爽和吳宣儀的粉絲大戰”,本來只是很小的衝突,通過網絡輿論的不斷加工、發酵、造勢,最後竟直接演變成了人身攻擊。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而這場轟轟烈烈的“二二七事件”,也急需這樣的正面與客觀的引導,才能為網絡輿論該往何方點亮一座燈塔。

主導者:飯圈內的輿論大眾

從“山爭哥哥”到“中年人為周杰倫粉絲打榜”,再到如今的“二二七大團結”,我們見證者飯圈文化的發展歷程與畸形化姿態。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說太多也無用,唯有圈內人真正落實,能夠理性追星、理智地傳達想法,構建健康化的網絡空間才不僅僅是口號。

通過“二二七大團結”事件和你談談,被熱搜遺忘的“飯圈文化”

最後,這個大大的標題留給如今的疫區:疫情尚未結束,同志仍需努力!也希望大家能將關注點更多投射於真正需要的地方。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關注小蝸同學,給你深一度生活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