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張就腹痛腹瀉,這種脾胃病中醫有何方?

有部分人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便是,很容易腹痛,腹脹或者大便時爛時稀等尤其是緊張或者是壓力大的時候更容易發生,各種檢查又沒有特別的異常,這是為何?


這有可能是西方醫學裡所講的腸易激綜合徵,它是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之一,它可能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這種胃腸病是無法用形態學或者生化異常去解釋的一種病症。


一緊張就腹痛腹瀉,這種脾胃病中醫有何方?


這種疾病發生之廣,在我國人口眾多,據調查發生年齡從6-97歲,兒童到老年都有發生,發生的人群中有明顯的職業特點,以學生、教師、軍人、醫護人員等學習工作壓力較大的人群為高發。腸易激綜合徵是發病率較高的腸道疾病,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1)。


“肝”與“脾”為本病之關鍵

本病以腹痛、便秘和洩瀉為常見症狀,屬於中醫學“腹痛”“洩瀉”“便秘”等病證的範疇。本病的病機主要是兩點:脾胃虛弱和(或)肝失疏洩,肝鬱脾虛是導致腸易激綜合徵發生的重要病機。在整個發病過程中,肝失疏洩,脾失健運,脾陽及腎陽失於溫煦,最終導致腸易激綜合徵的病機轉歸由實轉虛,虛實夾雜(2)。 西方醫學也發現,發生這個病的患者較正常人及其他胃腸道器質性疾病患者存在更多的焦慮、抑鬱、軀體化障礙。可見中西醫的研究都認為此病與人的情志關係非常大。所以中醫治療此病以肝氣鬱結而貫穿始終,氣機失調為標,而脾腎陽虛為本。


一緊張就腹痛腹瀉,這種脾胃病中醫有何方?


疏肝,健脾,溫腎為常用幾大治法


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出自《丹溪心法》 ,方組成有:陳皮、白朮、白芍、防風。主要是抑肝扶脾,調理氣機,該方是腸易激綜合徵的常用方,尤其是發病初期。痛瀉要方原名白朮芍藥散,見《景嶽全書》引劉草窗方,主要是用於因抑鬱發怒等發生的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隨用見效,這與我們的腸易激綜合徵發生情況相同。方中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治腹痛下利,防風味苦辛溫,歸肝入脾,具祛風除溼、疏達肝氣、升發清陽之功。


《素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防風辛散,可協助白朮、白芍疏肝健脾,配合陳皮理氣和中,能散氣滯。


健脾溫腎湯

健脾溫腎湯,其實是現代醫家的自擬方為主,各大臨床醫生用藥各有不同,但主要是由健脾和溫腎之輩為主,常用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白芍、補骨脂、肉豆蔻、芡實、補骨脂等為主,適用於治療脾腎兩虛型腸道易激綜合徵,症見腹瀉腹痛,晨起即瀉或食後即瀉,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


烏梅丸

烏梅丸是各類雜病的常用方,也是腸胃病的常用方,方組成:烏梅,細辛,花椒,桂枝,附子,乾薑,黃連,黃柏,人參,當歸。味含酸甘苦辛,性有寒有熱,治療腸易激綜合徵上主要是適用於寒熱錯雜型腸道易激綜合徵,此類主要症見便下黏膩不暢或夾泡沫,或見腹瀉與便秘交作,煩悶不欲飲食,脘腹喜暖等。


四神丸

四神丸是現代臨床常用的時方,方有: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大棗。具有疏肝健脾、溫腎澀腸、止痛止瀉之效,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有明顯療效。


保持樂觀是防治本病之要事


本病多在思想負擔沉重、情緒緊張、焦慮、憤怒、抑鬱、恐懼的情況下發病,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緊張情緒,保持樂觀態度,極有利於本病的防治。飲食上注意飲食調理,要少吃多餐。腹瀉患者應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飲食;便秘者可食多纖維蔬菜、粗糧,避免過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同時,建立定時排便習慣。

參考文獻

[1]馮文林,伍海濤,洪睦鏗,陳詩成. 中國國內腸易激綜合徵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的現狀[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1(08):685-687+691。

[2]張聲生,魏瑋,楊儉勤. 腸易激綜合徵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 中醫雜誌,2017,58(18):1614-16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