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左傳》中有那麼一句話“國家大事,在祀與戎”

。意思是中國古代王朝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祀和打仗了。祭祀反映了古人們對於天地的敬畏,和崇拜。戰爭能夠讓國家更好的安康。

祭祀是禮,而中國古代又是最終禮法的,所以怎麼祭祀,祭祀的規模都是有相應的規模。而有一種祭祀便是隻有皇帝能做,而且還必須是有著赫赫政績的皇帝,那便是泰山封禪!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在中國去過泰山封禪的皇帝,可謂是屈指可數,只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朝的宋真宗。

看到這裡有很多人覺得前幾個皇帝都是在歷史上有著赫赫聲名的,秦始皇就不用講了,漢武帝把匈奴打的潰不成軍,漢光武帝劉秀自己給自己打了個江山,以至於讓皇帝還是姓劉,唐高宗時期是唐朝疆域最大的時期。唐玄宗的開元盛世,讓人至今還在懷戀。

那麼宋真宗是什麼鬼?

講宋真宗封禪就不得不提他的功績——澶淵之盟

檀淵之盟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講到宋真宗就不得不提澶淵之盟了。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澶淵之盟使得宋朝失去了進取心,使得宋朝本就不強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弱。我覺得這個人就是在開玩笑!一個國家打了將近40年的仗了,如果再打下去,那就是文人們最喜歡談論的,“國雖大,好戰必亡”了

澶淵之盟是怎麼簽訂的?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公元1004年秋,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遼朝的蕭太后,以及遼聖宗開始了南下,這個時候宋朝的朝廷裡面有人想南遷,皇帝宋真宗也想南遷。畢竟宋真宗不是宋太祖,宋太宗那樣常年混跡在戰場上。此時的朝廷裡面有那麼一個人,就和明朝的于謙一樣,是堅決的主戰派,他便是寇準。寇準的職位 ,比起後幾百年的于謙在皇帝的位置中還是高那麼一點的。畢竟當時的寇準是宰相!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寇準畫像

一個宰相的建議,皇帝是無論如何都是要考慮的,寇準的建議便是御駕親征,來一場皇對皇的決鬥。但是宋真宗不想打啊!他是在宮裡長大,長居婦人之手的皇帝啊,你讓他上戰場,他肯定怕的。

但是宋真宗即使怕了,也還是御駕親征了,隨後寇準所倚仗的將軍楊嗣和楊延朗(楊業之子,後改名延昭)等人也是在前線大放異彩,等到遼軍到了定州,宋遼之間便開始了對峙,就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戰場一樣,陷入了僵局。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戰場陷入了僵局怎麼辦?打不過但是也不能跑,畢竟是在自家領土上打仗,跑難道能跑到哪裡去?當然有人會說,可以跑到杭州,再跑到廣州,然後呢?宋朝就亡了。。。

當然此時的大宋因為有著寇準,所以宋真宗還沒有南遷,但是打又打不過,於是宋真宗決定,議和!我大宋雖然打不贏你,但是我比你有錢!雖然你遼國的騎兵比我大宋多,但是我比你有錢!雖然你遼國現在已經打到了我大宋的定州,但是我比你有錢!

而此時的遼朝,因為太過於深入宋朝領土後勤補給也難以到位,於是遼朝也想結束戰爭。所謂郎有情妾有意,都想結束戰爭,那麼戰爭便很容易結束了。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隨後宋遼之間便籤訂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宋與遼也開始了百年的和平,一直到宋徽宗北伐才打破了這個和平。

天書運動

宋真宗簽訂了澶淵之盟之後,自以為這是一樁很值得自豪的事情,畢竟宋與遼長達幾十年的戰爭,在自己的手裡得到了解決,這可不亞於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

但是有一天,宋真宗的馬仔參政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此舉是想貶低當時的宰相寇準,確實沒有想到開炮開錯了,開到了自己的老闆身上,給自己的老闆潑了一盆冷水。在中國古代能夠做官的那都是人精,王欽若看著悶悶不樂的宋真宗就知道,自己開錯炮了。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但是作為一個一心只想舔好上司的臣子的,他立馬向內廷上了一道摺子表示:“陛下要想展示國威,就要打下幽州,薊州。” 宋真宗當然不想打仗了,於是便回到:“河北的老百姓才剛剛太平,朕怎麼忍心再動刀兵呢?”

王欽若說到:“陛下既然不想勞師動眾,那不如就到泰山去封禪吧,但是自古以來,泰山封禪必須要罕見的瑞兆才能服人。”

宋真宗表示:“瑞兆哪裡可能輕易得到?”

這個時候的王欽若看了一眼左右。隨即宋真宗便斥退了左右,王欽若這個時候才說話,:“天瑞不一定都是真的。”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然後宋真宗明白了王欽若的意思,時間一轉眼來到了景德五年正月(公元1009年)皇城的守衛看見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宋真宗立馬發揮了影帝的實力,他表示:“去年冬天十一月的一個夜晚,我剛要睡的時候,忽然整個房間都亮了起來,隨後看到了一位神人來到朕面前,說是下個月如果在正殿設置一個道場,就會降下天數大中祥符三篇。朕正準備和他說法,他居然不見了。隨後朕便一直虔誠戒齋,設置了道場。等待天降祥書,這便是祥書?”

作為祭祀的最高地位,泰山封禪對於皇帝有多麼的吸引


隨後王欽若又拍了一個馬匹,而前去看天書的人也回來了,表示承天門上真的有帛書,裡面還有字,隨即宰相王旦等人有道賀,然後百官跟著宋真宗前去看天書,只見天書上寫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昚。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三月文武官、將校、蠻夷、耆壽、僧道二萬四千三百七十餘人詣闕請封禪,不允,然後又上表了四次,最終宋真宗決定封禪。

宋真宗的封禪之路和當年的“大楚興,陳勝王”可是有的一比,當然再古代能夠讀書開智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要知道現在還有人要給火車加上方向盤,以便發生事故的時候好讓火車轉向走另外一條鐵軌。所以古代人對於迷信一事可謂是信的死死的。

而宋真宗的封禪可謂是勞民傷財,而王欽若也就此撈了一把,所謂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同時因為天書一事做的讓宋真宗極為的舒服,王欽若隨後便升為吏部尚書,又升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