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做父母?来读读这本书,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作为一名教师,刚开始,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备课和熟悉网络平台的使用上。已经把全册书的教案都准备出来了,上网课用的平台也操作熟练了。没想到,我又成了学生的“家庭调解员”,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来的“求救”和“抱怨”信息。

学生说,父母过于管得宽,自己生活在高度监控下,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是错,央求我给家长们讲一讲,怎样做个好家长。

学生家长说,在家陪孩子上网课,已经被孩子折磨得快“疯了”。让我教育教育学生,怎样做个乖乖的懂事的孩子。

虽然我是一名教师,但我同样也是个母亲,我家,也有同样的问题。

女儿甚至对我吼:你越来越像我姥姥。

一句话,点醒了我。

是的。我恶劣而不耐烦的态度,甚至是一个劲儿劝女儿吃这吃那的样子,不就是妈妈的翻版吗?曾经我一直反感的妈妈的言谈举止,都被我继承了下来。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心理学术语“阴影”,是指我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一切。“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我们性格中的某些缺陷,都从自己的原生家庭那里得来,并且还会传给自己的子女。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的一句话。

为人父母者,真该读读这本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了解自己的哪些行为,会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

我读过之后,感受很深。这本书,主旨并不是在于控诉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我们该怎样做父母?来读读这本书,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直面家庭的真相,介绍了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等几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提供了具体的做法和行为策略,指出了自己做些什么可以减少父母对我们的不好的影响,找到与父母以及其他人相处的新模式,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给自己的孩子以好的榜样。

本书的作者之一苏珊·富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1.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它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书中,讲了一个戈登的例子。

戈登,是一位三十八岁的成功的整形外科医生,结婚六年后,妻子跟他离婚。妻子说,她非常恐惧戈登控制不住的坏脾气。

戈登小的时候,父亲常常打他,用皮带每周抽打他两三次。

从童年时代起,戈登的“心底一直潜伏着一座火山,那是他对父亲的愤怒。一旦外界的压力过大,他便会肆意想身边的人——通常是他的妻子喷发。”

戈登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2.为自己的心理诊脉。

错误的观念,导致错误的行为。

让我们在书中问卷帮助下,来认清自己掩盖在感受和行为之下的观念。

如果你认为以下的说法正确,就请在句子前面画“√”。

在我和父母的关系中,我有如下观念:

(1)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

(2)让父母自豪是我的责任。

(3)我是父母的全部。

(4)父母没有我活不了。

(5)我没有父母活不了。

(6)如果我对父母据实相告(我离婚、流产、喜欢同性等),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

(7)如果我和父母抗争,我就会永远失去他们。

(8)如果我告诉父母他们伤我多深,他们将永远不再理我。

(9)我不应该说任何伤害父母的话,也不应该做任何伤害父母的事。

(10)父母的感受比我的更重要。

(11)和父母沟通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那样做不会有好结果。

(12)如果父母可以稍稍改变,我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13)我这人太顽劣了,所以我必须补偿父母。

(14)如果我可以让父母了解他们对我的伤害,他们会有所改变。

(15)不管父母做什么,他们都是我的父母,我必须尊敬他们。

(16)父母完全无法控制我的生活,因为我一直都在和他们斗争。

如果上面这些观念里,有四条以上你打了√,说明你仍然处于和父母的纠缠关系之中。

这些观念都具有自我破坏性。在这样的观念下,你永远都是父母影子下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3.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第二部分,题目是《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主要是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行为策略,让我们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价值。“原谅的陷阱”、“自我界定”、“不再自我惩罚”、“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每一个章节,都是深入浅出。

循着作者的指引,让我们找到自己身上,可以改变自己子女命运的力量。

其实,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边界的。

我们都知道,我和你是不一样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也不是你,你自然也不是我。

亲密关系中,也要有边界,最好的关系是亲密有间,不越界。

当你自己从内疚、自我仇视和愤怒的家庭遗毒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最后的话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把“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进行了分类解读,提出了具体策略,来治愈我们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那个带有原生家庭烙印的自己。重新定义爱,重新认识爱,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以健康的情感滋养,做智慧的家长。

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让我们放下过去,重新出发吧!


我们该怎样做父母?来读读这本书,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