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19年上映的《喬喬的異想世界》作為一部反戰喜劇影片,成功拿下了92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豆瓣也有8.4分的評分,頗受好評。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影片是由執導過《雷神3:諸神黃昏》新西蘭籍導演塔伊加•維迪提操刀,通過二戰時期一個10歲男孩的視角,展現了人們狂熱崇拜的偶像“元首”即將崩盤覆滅的前夕,人們卻依然沉浸在無意識的“極權主義”當中的荒唐景象。大人們麻木的追捧熱愛領袖,無辜的孩子們也無情遭受洗腦式的灌輸,紛紛淪為政治與仇恨機器下的犧牲品。

對比71屆奧斯卡經典《美麗人生》,同都是用喜劇的方式表現醜陋的東西,不同是《喬喬兔》是在超現實主義下,刻畫喬喬在經歷傷痛與呵護後的人格與思維意識的轉變,是人物的性格向愛、自由這些大主題的演變。而《美麗人生》則是在更加符合現實戰爭的情境中,人物性格與做事風格並無改變,改變的是從戰前到戰爭爆發的環境...

在人性的美麗與恐怖之下,《喬喬的異想世界》將一個人本該有的成長曆程,從無知懵懂到成熟蛻變,從不明是非到善惡分明,通過一個10歲孩子的荒誕且浪漫的經歷在觀眾面前播放出來。

荒誕喜劇下的極權主義

荒誕派的作品是不走尋常路的風格,它們拒絕用傳統的、理智的手法去表現荒誕的生活,而是以荒誕體現荒誕。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喬喬的異想世界》看似處處誇張詼諧,實則處處充滿著慘無人道。在原作《Caging Skies》的黑暗淒涼的低調下,導演塔伊加·維迪巧奪天工的加入了喬喬腦海中的反派“元首”形象。這位希特勒大腹便便,滑稽至極,總是傳遞著一些10歲孩子程度的危言聳聽,而且又是10歲孩子程度的對世界的淺薄認知。

異想的“元首”的形象設定,不僅是對“英雄主義”具象化的投射,也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對陪伴與關懷強烈渴望的體現。而其所發表的言論的背後,則是更加荒誕的極權主義思想,充滿著仇恨與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教條主義,而非長輩給予的盡職盡責的引導,這些都是這個腐朽社會的真實寫照。

歷史上比較知名的極權主義典型,諸如法國雅各賓派恐怖政權、蘇聯斯大林主義、德國法西斯主義,影片中強調則是第三種法西斯主義的極權主義。

《大英百科全書》曾對法西斯主義這樣定義:“個人的地位被壓制於集體—例如某個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組織。”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片中的德國已經處於即將戰敗的非正常時期,國家為了維護其統治,就連孩子都不能倖免。通過儀式化、重複性、洗腦性質的思想灌輸,讓毫無判斷能力的孩子也成為了獨裁者的忠實信徒,甚至要殘忍的與槍炮為伍,時刻懷抱為理想犧牲的覺悟。

極權主義的特點便是如此,異想天開的社會將人的自主性與個體獨特性壓制到近乎瓦解的最低程度,轉而捆綁在以集體為核心的大個體裡。只信體制,不信人,一切唯獨裁者馬首是瞻。誠如政治小說《一九八四》中,假想的未來社會,思想受到鉗制,自由受到剝奪,下層人民的人生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那般的令人窒息。

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東西

殘酷的體制與戰爭之外,讓喬喬逐漸強大起來的源泉,是來自母親與猶太女孩傳遞出的愛與溫暖,終將仇恨與戰爭通通擊敗。

斯嘉麗飾演的母親羅茜,雖戲份不多,卻處處散發出智慧母親的光輝。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她不阻止孩子參加青年團活動,不與孩子爭辯政治的對與錯,而是用言語中的愛意讓喬喬去體會什麼才是正確的。

她帶喬喬四處散心,告訴他自由的人才會跳舞,遇上喜歡的人,就像肚子裡裝了一團漂亮的蝴蝶...告訴他“生活是一份贈禮,我們要好好享受每一天。”

在處刑場,羅茜轉過兒子的頭,讓他一定要直面這個世界的醜陋,而不是一直活在幻想的童話中,做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一個善於循循善誘,而不是虎爸虎媽式的強迫式教育。借羅茜的角色,導演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家庭教育課。

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之下,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壓抑的自己的需求,更不用可以偽裝自己。羅茜所做的正是幫助喬喬發現真正善良的自己,讓他更有自信,更有幸福感。這種平等互敬、不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也正是很多現實中的父母所欠缺的。

幫助喬喬成長的第二位關鍵人物,猶太女孩艾爾莎,從她身上,喬喬逐漸識破了種族歧視的謊言,讓可笑的“種族優劣論”不攻自破。

艾爾莎是被母親偷偷保護起來的父母雙亡的女孩,但這個小女孩身上展現的樂觀正能量的精神也極大的感染了小喬喬。母親被處死之後,喬喬艱難扛起了照顧艾爾莎的責任。他冒著槍林彈雨,去垃圾桶去捯飭一些殘羹冷炙,無論怎樣,他現在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了。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艾爾莎是讓喬喬內心蝴蝶翻湧的女生,愛情就是有種神奇的魔力,讓一個男人在喜歡的人面前不知所措,睜著眼說一些不明所以的東西。當男人真正愛上一個女人的時候,會極力保護心愛的女生,會為心愛的女人挺身而出,喬喬瞬間長大的心智,幾乎就在轉瞬之間。

影片中有個頗為可愛的細節,喬喬得知艾爾莎居然有個叫內森的未婚夫後,吃醋的他假裝內森的口吻,給艾爾莎回信說要拋棄她。可看到艾爾莎難過的樣子,又重寫了一封信來安慰她。明知一切都是假的,艾爾莎仍然認真的配合傾聽。兩人之間的信任與情誼,讓人倍感溫馨。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艾爾莎的堅強勇敢,讓喬喬一點點蛻變,讓喬喬從極端主義者變成一個善良的小男孩。結尾處替艾爾莎繫好了鞋帶,代表著他終於長大,終於可以像母親那樣去照顧他所愛之人。

愛是教育的底色,是人與人交流的通行證,是讓人感覺愉悅美好的必需品,用愛的糖衣包裹的教育,才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關鍵。毋庸置疑,母親與艾爾莎都是喬喬成長路上的璀璨陽光。

戰爭中的人性曙光

拋開《喬喬的異想世界》的荒誕敘事外殼,觀眾在主人公喬喬的見聞與成長中,見證了戰爭中的諸多人性曙光,對於愛的堅守,自由的追求,奠定了本片反戰意識的一大基調。

為什麼要反戰?什麼樣的電影才是真正的反戰電影?

戰爭會讓無辜民眾流離失所,會造成難以避免的流血和犧牲。而反戰影片多以強烈的反戰主題,讓觀眾對人類扭曲下的自相殘殺和滅亡產生深刻的反思與悲憫之情。無論是人性的自私麻木,還是戰爭的荒謬意義通通曝光到普羅大眾面前。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反戰影片的一大核心點,便是善於捕捉慘絕人寰下的人性內心變異,或是人物堅持不變的信仰與決心。在《喬喬的異想世界》這部影片中,多處閃現的人性曙光讓人感動。

喬喬渴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受到百般嘲笑,依舊卻不忍心殺死可愛的兔子,這是人性的善;為了彰顯對納粹的忠誠,意圖驅逐躲藏在家的猶太女孩,卻在相處過程中對艾爾莎心生愛慕,這是人性之愛;盟軍勝利後,本想隱瞞卻是告訴了艾爾莎可以離去的真相,這是人性的自由...

而給予喬喬成長最大幫助的母親羅茜,她身上的善良品行更讓人欽佩。表面與納粹交好,私下卻偷偷為抵抗軍服務,渴望德國戰敗,盟軍取勝;她對喬喬言傳身教,還救下了猶太女孩艾爾莎,作為影片成功塑造的一個詮釋愛與善良的完美女性形象。最後悲劇性的慘遭絞刑,也是對這個人物人性的一次昇華。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還有納粹軍官克倫森,雖無力反抗極權主義的驅使,卻還是在納粹盤問艾爾莎身份時,勇敢保護她的身份,戰爭結束更犧牲自己,大聲“汙衊”喬喬是猶太人,解救了喬喬...

戰爭肢解人性,而那些堅守下來的人性本質,更顯珍貴。真正的反戰電影,不僅告訴沒經歷過戰爭的人,戰爭有多恐怖,更要有傾訴人性的現實意義。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站在人類的高度之上,《喬喬的異想世界》以兒童視角講述二戰歷史,通過荒誕喜劇的表現手法,狠狠的諷刺了戰爭以及極權主義的不合理性,告訴觀眾,愛、善良、自由是生而平等的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