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每一款新車的推出,對車企來說講都有意味深長的目的,有的基於對手、有的基於法規、有的基於自身成長。恰好最近推出了不少新車,我們就來聊聊它們都瞄準了誰?


寶馬i4


對於寶馬i4的外形,你可以說它是標新立異,也可以說它是迴歸經典,一切都從這個豎立的“雙腎”講起。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在歷史上,寶馬並不是第一次使用豎立的“雙腎”,你可以看到1933年的寶馬303就使用過豎立式“雙腎”,而且尺寸還相當驚人。當然了,這和當時的造車技術有關。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從近30年來看,這種豎立的雙腎又的確是我們首次看到的,寶馬把橫著的雙腎再次豎了起來,你說它是標新立異,還是迴歸經典呢?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1987年款7系首次使用橫置“雙腎”


此外,i4的誕生意味著寶馬正式邁入新能源領域,前幾年推出的i3和i8更像是試水之作,為正式進軍鋪路。


至於為什麼首款車型會是轎跑風格的i4,而不是更受市場歡迎的SUV(如iX3),也是因為寶馬看到(羨慕妒忌)特斯拉Model 3在在北美市場的成功,需要一款差不多定位的車型來”狙擊“特斯拉。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而i4正是瞄準Model 3而來,無論是尺寸還是機械性能(600KM WLTP續航里程、0-100KM/h加速4秒)都與Model 3打了個你來我往。相比之下,目前奔馳和奧迪均沒有與之抗衡的產品出現,寶馬這一步可以說是跨越性的。


奧迪 新一代A3


全新一代奧迪A3看上去好像沒多大變化,平臺阿,外形輪廓阿都和現款大同小異,就內飾改動了而已,能稱得上是換代嗎?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如果你是這樣看的話就錯了。儘管新A3仍然採用MQB平臺,尺寸也沒多大變化,但是底子的改動絕對配得上換代。


據瞭解,新一代A3在懸架、轉向、四驅系統以及車身電子穩定系統方面有著比較大的提升。例如,加入自適應阻尼可變懸架技術,漸進式轉向技術,升級quattro drive適時四驅技術(國內沒有),以及升級駕駛模式與ESC模式。也就是說奧迪更多高端技術下放到新A3身上,可以預見的是新A3開起來的“電子味”將更濃烈。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表示所有最大功率低於150馬力的車型均配備的是扭力梁非獨立後懸架,而功率更大的車型則升級為多連桿獨立懸架;國產車型將提供長軸距版本,後排終於不用再“人擠人”了。


BBA,A級車三寶終於相繼完成換代,後燃油車時代豪華品牌A級車大戰在即,誰會笑到最後?


奇瑞 瑞虎7/Pro


瑞虎家族是奇瑞汽車的王牌,其中瑞虎8在自主中型SUV領域有絕對的領先地位,但是在市場更大的緊湊型SUV市場,奇瑞卻沒有一款產品能佔領前十,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稍微研究瑞虎的產品序列就會發現,奇瑞並沒有一款拳頭產品投放在該細分市場,只有一款定位較低、尺寸較小的瑞虎5x在售,雖然銷量不差,但未足以對上面的大哥構成威脅,而真正瞄準該市場頭部的瑞虎7卻遲遲沒有更新換代,不得不說奇瑞的新車佈局太滯後了。


而就在上週日,這位遲到的大哥終於來了。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奇瑞全新一代瑞虎7,提供瑞虎7與瑞虎7 PRO兩個版本。其中,瑞虎7搭載1.5T+CVT/6MT動力,PRO版搭載1.6T+7DCT動力,售價區間為7.99-14.19萬元。長寬高分別為4500*1842*1746mm,軸距2670mm。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瑞虎7來勢洶洶,顯然就是奔著銷量榜前十而來的,那麼瑞虎7今年會把榜單上的哪個選手踢走呢?大家不妨來競猜一下。


一汽奔騰T77 PRO


奔騰T系列是一汽-奔騰的一個全新SUV序列,裡面包括中大型的T99、緊湊型的T77和小型的T33。T系列的推出可以說讓整個奔騰品牌變得年輕、接地氣,跟紅旗的嚴肅範兒正好相反。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就2019年的銷量來看,奔騰T77取得了約4.6萬輛的成績,排名僅次於廣汽傳祺GS5,作為一個比較新的車系,算是比較理想的成績了。


上週奔騰T77推出了全新車型T77 PRO,亮點在於新增1.5T發動機。之前奔騰T77最大的短板源自那臺數據“不夠看”的1.2T發動機,最大馬力143匹,最大扭矩204牛·米;而新的1.5T發動機的最大馬力提升至169匹,最大扭矩提升至258牛·米,數據屬於同級別領先,短板一下子變成長板。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更重要的是,在同配置下,1.5T車型僅僅比1.2T車型貴了2000~3000塊錢,性價比再上一個臺階,作為奔騰品牌的銷量擔當,T77能否持續大賣可以說是關乎生死的。


現代菲斯塔 EV


昨天,現代汽車(中國)推出了首款純電動轎車——菲斯塔純電動,售價區間為17.38-19.88萬元,續航里程 490KM(NEDC)。中國特供車型+中國特供電動版,厲害不?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眾所周知,韓國現代的新能源之路的終極目標並不是純電動,而是氫能源。但就目前來看,氫能源汽車成本依然十分高昂(現代Nexo,官方指導價摺合人民幣大約40萬),引進國內生產、銷售基本不現實。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那麼面對日漸嚴苛的咖啡法規(CAFC),在氫能源汽車能夠真正接班之前,現代也只能通過EV和PHEV來施展“緩兵之計”。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滿足積分,活下來,像大眾的高爾夫純電、朗逸純電同樣是一個道理。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長安 UNI-T


近年來,自主品牌陸續推出一些尋求突破的產品,例如不久前上市的吉利ICON,就是吉利汽車在設計方面的一次突破或者說嘗試;新寶駿品牌推出的RM-、RC-6同樣如此。在它們身上,原有的家族面貌被新設計取代,新鮮感滿滿的同時也惹來了一些爭議。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而長安汽車最近推出的UNI-T同樣可以理解為長安汽車在設計上的一次新嘗試,從外觀到內飾都有別於長安現有車型。


這些新車來勢洶洶,都瞄準了誰來打?


可以看出,近年來自主品牌的設計水平的確是進步明顯,大家都想通過更吸睛的設計來博取消費者的關注。但問題來了,外觀設計是上去了,但”三大件“似乎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說白了就是套了個新殼,新寶駿就是一個例子,同事試駕完回來表示,駕乘感受沒有外觀升級來得多。


光靠亮麗的外表就能打動消費者嗎?個人認為好看和好開不可分割,所以啊,自主品牌要走的路還很長,畢竟提升“三大件”的水平比提升設計水平要困難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