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心越細越容易抑鬱?

袁青旺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提出來的問題。

先來分析下您提出來的“心細”是表現在哪方面呢?

心細可分為很多種,比如在生活中追求完美,不容許一丁點的差錯;或者在性格方面比較謹慎,考慮問題比較細微全面;又或者是對待工作在自己的細分領域特別仔細等等。

如果是在自己的專業工作領域比較心細,那就算是精益求精,說明您具備較強的鑽研精神;

如果在生活中比較心細,是因為追求極致還是覺得自己過於追求完美呢?又或者是達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如果因為自己所謂的“心細”影響了身邊人,那自己就應該適當的調整下,多尊重身邊人的感受,聽聽身邊人的想法,或許可以海闊天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明之極簡


不會呀我心就特細,折柳哈哈,但是我很開朗活潑,感覺心裡住個孩子,我是一個樂觀主義的人,什麼不開心的事就一會,一會自己就消化了,我喜歡喝酒,每當有壓力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把自己喝多瞭然後就好了,人生除了生死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人害怕,其實主要是每個人心裡強不強大,也許一件事對於每一個人的心態都不一樣,有的人一會就沒事了,有的人翻來覆去睡不著,有的人發瘋,有的人抑鬱,這些都得自己來調節,心細的人想的比較多,操心的命,心會很累,但是也容易滿足,所以心細,心粗跟抑鬱沒有關係,人的心很脆弱,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生活還得繼續,加油


青雲縹緲


心越細,就會越仔細,越仔細就會越有強迫意識。比如已經睡覺了,忽然覺得門是不是沒關好,有了這個意識後,強迫自己起床去確認一下門鎖是否關好。繼續上床睡覺,可是剛躺下,又想去衛生間方便一下,然後洗手回房間。忽然一想水籠頭有沒有關好,是不是滴水,再去水池確認一下。然後正式準備睡覺。心越細越覺得生活過於謹慎,相當於事事警覺,很容易有強迫症,但是往抑鬱發展倒是不至於。抑鬱都不太想活了,對生活不抱有大的希望,應該不會對生活中的事或人處處在意吧。


祈福Bonnie


有一定的關聯吧!心越細,平時就會想的很多,想法多了,可能很多事情明明不是那樣的,有的時候想多了就會變成另外一回事!要是遇到不好得事情,想多了就會變得不開心!舉個例子,你做了晚飯,我吃的時候覺得有點鹹,然後就說了出來,其實我只是陳述一下這個事實,並不帶任何訓斥意思,然後心細的人聽了,自己就會多想,他是不是嫌棄我做飯不好吃,或者借做飯這事想表達對我的不滿?或者他是不想回家吃飯還是怎麼的?想多了,自己就會悶悶不樂了!當然了,並不是說心細不好,在工作上,照顧孩子上,在很多很多方面心細都是好事,就是在情緒上,心一定要大一些,開朗一些,活潑一些,這樣才會活的開心!


美食與小胖子


可能你想的多就比較容易抑鬱,心細不一定會抑鬱


勇往直前14320


我可以先告訴你:是的。

你是不是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眼神就糾結半天?

你心細,是你更容易明白身邊人的情緒。你心細,也就更容易陷入來自他人的"高要求"。

直白點說就是心越細,越比較敏感,容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不開心,同時也容易覺察到人性的陰暗面而鬱鬱寡歡。

其實心細的人可以稱為"高敏感行人格",簡稱為HSP。

你是否具備高度敏感性人格?

如果你有時會不斷強迫自己滿足於自我提出的要求,這可能就是高度敏感的信號。HSP的其他一些信號還包括:

你會深深地體會到有關新聞悲劇裡的痛苦

你有時會被美的事物所震撼 - 美麗的景色或朋友的善意

你對明亮的燈光和吵鬧的聲音很敏感

你非常善解人意,如果有人心情不好,你能感覺到房間裡的氛圍

比較孤癖,不樂於與人交往

有時當咖啡約會被取消時,你會欣喜若狂地躲在被窩裡

無論是音樂,舞蹈,攝影,寫作,視覺藝術還是室內設計,都有超強的感知力以及高度的審美直覺力

想象力過激,自由聯想、白日夢、視覺化能力等方面非常發達

好內省,熱衷於解決問題和不斷學習

……

一個HSP需要花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忽略你的敏感度會讓你筋疲力盡,即使沒有付出什麼。

我曾經也是這樣,會去想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他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意見?我該不該直接跟他說?等等這樣一類得問題。

心裡的想法說出來可以夠演幾部連續劇了!

心細不一定抑鬱,但是肯定會更痛苦。

其實呢,抑鬱是有人格基礎的。那麼,什麼樣的人容易抑鬱呢?舉幾個例子吧,比如不願意麻煩別人,人際交際敏感,有時自卑,特別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反應等等。

如何治癒自己呢?我想其實也很簡單。

1. 累了的時候就休息吧

如果你決心適應,那麼第一個,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就是休息。當你一直在前進,從不停下來踹口氣,你最終可能會筋疲力盡。你可以:

在外面步行五分鐘

看著窗外呼吸

小憩

騰出時間進行冥想

完全休息一天充電

花時間在大自然中

所以從小做起,看看你今天能安排五分鐘安靜休息。

2. 瞭解你的敏感度

要知道,人的追求是分層次的,超敏性的人相對更容易追求一些較高層次的需求(這裡的高低只是一種分類,而不具有靈性批判意義),比如情感或者精神,而相對並沒有那麼集中在物質層面。這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需求層次的發展不同。

常常在過去因超敏留下關於自我的不恰當“印記”,積累很多沒有被很好的疏導的情緒。你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個對自身特質的更客觀的認識,接納自己的超敏性,接納自己的特質,並學會與這種特質共處。

你越瞭解自己的敏感度,就越容易花時間休息,對尷尬的聚會邀請說不,或者戴著巨大的耳機在街市裡走動。

其實啊!

故事不重要,療愈最重要;真假不重要,成長最重要。

你去看到當時遺留且影響著現在的結點是什麼,然後,一步一步地去解開它,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那些故事上面,耶穌和農夫都是一樣的,沒有本質差別,而故事都是不可知且不重要的。最終我們要回到的是相對平衡穩定的內心狀態。

心細的寶貝們,可能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孩子吧,我們每個人都是爹媽的心頭肉,不是什麼別人用來捏的軟柿子或者出氣筒,沒有必要處處考慮別人的感受,照顧其他人的情緒。自己對別人的善良不一定能換回來其他人對你的善良,在生活中不要太敏感了,不管怎樣,自己才是你最應該愛的那個人。



品味人間的小付


我覺得挺有道理,心細的人思維縝密,感情敏感,這本應是好事。但也同時附帶了副作用,就是思維容易情緒化,容易鑽牛角尖,對負面情緒的影響不能及時消化,反而可能會愈發嚴重。

因為我本人就是這樣,心細,這本身是個優點,會讓你做事更投入,精益求精,別人會說我工作做得很細。但這個優點同時伴隨著容易想太多,本來一個小挫折或者和領導,同事有一點不愉快,放到神經粗大的人身上,笑笑就過去了,或者開個玩笑,吃頓飯就解決了,可是我不會,會一直放在心裡,反覆地“咀嚼”,不斷的重複場景,甚至聯想彼此後續的對話。這樣弄得自己很痛苦,矛盾沒有解決,反而可能會加深,久而久之,會覺得很孤獨,很壓抑,最終演變為抑鬱。

當然,也不是細心就是抑鬱的罪魁禍首,這要跟個人的其他性格一起起作用,往往是心細,多愁善感,自卑,內向等情感一同作用,長時間無法化解而導致的。

說了這麼多,要說解決方法啊,方法就是多與人交流,人是群居動物是社會化動物,孤獨久了必然會出問題。第二就是加強體育鍛煉,這可不是喊喊口號而已,而是真的要去做。效果也是槓槓的,因為體育鍛煉可不只是鍛鍊了身體,同時也會鍛鍊性格,心病還需心醫,內心強大了才好打敗心魔!最後,如果真的已經是抑鬱症發作了那就必須吃藥!以前我也覺得這抑鬱症就是個心理疾病,吃藥不管用的,後來發現是錯誤的,抑鬱是心理和生理雙重疾病,生理上大腦缺乏某種物質也會導致抑鬱的,還有遺傳什麼的挺複雜,所以吃藥是必須的,不要嫌丟人,這病現在很普遍,可以理解為心靈上的感冒,積極面對,會戰勝的!

最後。祝生活幸福😁


影子的工坊


應該是心態的事,想開了什麼都好


用戶921286951060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擁有矛盾的雙重性格,在參加聚會時他們性格開朗,熱情似火,當一人獨處時他們又變得孤僻冷漠。或許你有一天你會突然得到消息,你身邊那個看起來一直開朗陽光的朋友,突然間就抑鬱了……

抑鬱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有抑鬱傾向的人往往看起來和常人無異,那麼又該如何去識別這種人呢?從心理學角度看,抑鬱傾向者往往有這三中表現。

表現一:喜歡用攀比來獲得心理滿足

有抑鬱傾向的人往往喜歡攀比,他們會在聚會中尋找一切機會去炫耀,這種尤做法會讓其他人感到厭惡,他們會用這種炫耀帶來的滿足感填充自己內心的情感空白。

心理分析:大多數有抑鬱情緒的人都會通過炫耀來自我麻醉,他們會在炫耀的同時不停的告訴自己:我現在過得很好,我比很多人優秀,但越是炫耀,他的內心就越是卑微,一人獨處時情緒就越容易崩潰。

表現二:習慣性地自我否定

當一個人的抑鬱情緒積累到某種程度時,學習和工作對他來說都會變成一種折磨。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毫無價值,誰都可以頂替自己,他們在工作生活中找不到實感,認為自己不重要,過度看低自己,當領導交託任務時,他們會感到害怕、恐懼,因為他們打一開始就認為自己註定失敗。

心理分析:抑鬱有一個朋友叫做自卑,當抑鬱到來的時候,自卑也會在你的思想中長期做客。他們會讓你每天不斷地否定自己,從而失去進步和學習的能力,這個時期最好不要藏著掖著,要勇於說出自己的心聲,去醫院早做檢查也是不錯的選擇。

表現三:有自虐傾向,情緒容易崩潰

如果你再第二階段堅持不去醫院,仍然認為只要休息一段時間精神狀態就能好轉時,那麼你很快就會進入第三階段:自虐,自我懲罰階段。到了這時候,抑鬱患者往往會把身邊的所有不幸想方設法的連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是一切不幸的源頭。每當身邊有不幸的事情發生時,明明和自己沒有關係,他都會在一人獨處時對自己進行自我懲罰。

心理分析: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身上經常會佈滿傷口,傷口多在手腕,脖頸,或者其他一些看不到的地方。這個時期的患者會有自殺傾向,但更多的是懲罰自己,在痛苦中讓自己得到心理慰藉,當你出現這種情況時,抑鬱情緒就已經相當嚴重了,必須儘快治療。


謝詠老師


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