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全面升级,微信慌不慌?

龙飞175188841


支付宝是一款支付软件,微信是一款社交软件,各有优势。本人两款都有在使用,支付方面多用支付宝,聊天用微信。支付宝属于阿里巴巴,微信属于腾讯。

说句实话本人对腾讯的作为很反感。第一,说出现问题想找客服解决你会发现根本根本找不到,简直是我们在服务微信的感觉。这一点远远不如阿里巴巴。第二,喜欢复制别人的技术产品,同事又垄断行业打击对手。所以有南山必胜客的别称,开发最多的是游戏,与其说腾讯是社交公司还不如说是游戏公司,从qq会员,欢乐豆,红橙黄绿蓝腚紫钻,到王者荣耀皮肤,还有地下城勇士等等数不胜数,哪个不是诱导孩子消费。

短期内支付宝还是无法对微信造成致命打击同样微信也不能击败支付宝,主要微信有一下几个优势。

第一,微信的大量用户,通过qq积累大量用户,可以说没有qq,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微信,我本人第一次下载微信都是经过qq的不下10次推荐才下载的。目前有10多亿用户。

第二,社交的双向性,社交不同于其他,社交就是聊天,需要交流的双方都有在用一个软件。比如我不想用微信,想用钉钉,但是当我想联系我朋友时在钉钉里找不到朋友,只能用微信才能找到,所以没办法只能微信。

所以,目前情况看支付宝无法取代微信。但是如果腾讯还是用这种垄断傲慢的姿态对待用户和社会。我相信不仅是微信,就是整个腾讯都将走向失败。





人文二古


支付宝升级,微信慌个啥!如今这俩APP其实算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各管各个发展!

1、支付宝调整战略只走自己的道路

早前微信杀入移动支付领域后,支付宝很慌,以至于为了和微信竞争不得不变着法的想突破进入社交领域,结果只擅长做电商运营的支付宝在产品上一败涂地,强行社交的结果可以说很惨淡,非常没取得任何进展,还让自己口碑直线下降。

到了2017年支付宝总算是看清了形势,再也不能围绕着微信转,重新确认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开启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全新道路。经过3年多的发展,算是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并有了充足的发展。

这次支付宝的升级,可以说是在自己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是过去几年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本质上并非直接将矛头指向微信。当然从支付宝未来的动向看,对微信的影响还是有的。

我们可以看到支付宝这次核心是要更为全面的进入用户生活领域,同时帮助商家们实现数字化的升级,这种操作其实是想让阿里不仅能掌控线上商家资源,未来更是要掌控线下实体商家,野心可谓很大。

面对这种局面,你说微信慌不慌,我觉得是不慌!如果你了解腾讯的发展史就能明白,人家从来就不慌。

事实上腾讯做事的风格从来不是很激进,在很多领域上采取的都是跟随战略,你进一个领域,他也进一个,而作为后者来每次还都能做得不错。就比如移动支付,微信直到2014年才进入,但结果你也看到了,短短几年就拿到了4成的市场份额。再看云服务,腾讯远不如阿里有先见之明,但是现在的腾讯云服务在国内已经排名第二,紧跟阿里之后。

由此可见,腾讯依托自己的体系有自身优势在里面,总是做不到先发制人,但经常能后发效应,紧跟产业发展然后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而追赶甚至超过竞争对手。

Lscssh科技官观点:

而事实上,微信这些年针对线下也没少渗透,不管是移动支付领域,还是各种零售行业,基本也在做自己的布局。因此,对于支付宝这次升级根本就没必要慌,只是支付宝正式公开了我要这么玩,腾讯只是没说而已。



Lscssh科技官


(原创)文|刘成军,「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创始人、首席知识官


「新闻事件回顾」:3月10日,对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是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支付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转变成“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这应该是支付宝创立15年以来最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媒体称之为

“变脸”、“变心”、“变性”

确实,这标志着支付宝从(金融)工具属性向平台属性迁移,定位、战略及玩法将翻天覆地。

「工业互联网研习社」认为,如果要看懂整个故事,需要三个维度:1、社会大环境;2、自身使命及野心;3,竞争维度;一次大的好的调整,能够同时对这三个维度有所回应。

本问题只瞄向了其中一个维度,那就是「竞争维度」。在研习社看来,支付宝的最直接竞争对手为美团和企业微信,不是基于社交关系的微信!

主要是要从核心业务角度去分析,因为业务之间有摩擦和碰撞,才是真的竞争!毕竟业务是利润来源,是产品和服务的起转承和和形成价值闭环的基础。

3月11日晚间,美团已经借此事进行了组织升级和人事调整,加强统一技术力量。目前来看,微信还没有相应的对应,估计团队精力还在搞绿码通行吧。

研习社认为,经此一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看点已经从BAT三家巨头“相爱相杀”,转向to B领域的供应端数字化了。

从业务来看,to B线下服务业务要接入线上数字化,需要相当的to B运营能力,这可不是企业微信的优势所在,也是企业微信要加强的领域。

支付宝宣称:计划3年内联合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这是最大的竞争场域,已然开始了。


「@工业互联网研习社 」长期深度聚焦#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智能#、#智能制造#等。欢迎加入研习社「头条圈子」,与 #刘成军 | 工业互联网观察#一起,构建工业互联网知识体系,读懂工业互联网发展大势!圈友可获得50+行业报告/白皮书无删减版。


工业互联网研习社


看到大家吐槽,我也来吐槽下。吐槽不是目的,主要是希望支付宝通过这些吐槽能做的更好。

支付宝现在真的是太臃肿了。如果不学会瘦身或者给用户更好的交互体验。迟早要输。我要说的大概有三四点。

第一。不要蚂蚁森林火了就搞一堆偷菜游戏。专注点不好吗?搞得什么蚂蚁庄园养鸡?这是你支付宝该干的事吗?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还有几个人有时间玩这种东西呀?蚂蚁森林会火的原因有谁不知道吗?还不是因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家做这件事都是带着荣誉感的。说实话蚂蚁庄园要不是消息一直推送,我这辈子都不会进去看的。把这力度放在别的功能上不好吗?

第二。产品经理能不能用普通人的角度想一下各种活动,会员优惠,积分的规则逻辑和必然联系。常常进了一个页面领积分,结果都不知道领这积分是干嘛的。现在的各种逻辑就像是一个迷宫。以为支付宝用户人均985水平吗?我自认理解能力还不错了,假设我的理解能力是大众水平,按正态分布的话,再算上理解能力低于大众水平 的用户。那我有理由相信支付宝70%到80的用户,根本走不出你们支付宝逻辑的迷宫。

第三。阿里有个社交梦,这无人不知。但是你能不能有点阿里的样子,干脆点呢?支付宝里面的朋友界面给人什么感觉?之前半死不活的,一年也不会点进去几次。现在好了,每天一大堆推送,看着那么多消息我都烦啊。关键有几个是对我有用的呢?就算是有用的也淹没在推送的海洋里了。能不能精简点?不用的功能就不要推送消息给我了,或者我用过的功能,除了要死要活的信息,其他的能不能我进去这个功能再推送给我呢?啊 真的太多了。

第四。是夸奖,这次支付宝革命这么大动静,所以我马上下载了新版。口碑,和理财单出了自己的页面,这点我认为挺好的,突出了支付宝现在的主营业务。起码我不用找半天才找到我500块的基金。然后口碑独立出来也给了我想用的欲望。至于好不好用,后续用了再说。而且把理财和生活服务分开,有利于用户感官上的安全。

第五。算是一点建议吧,是接着第三点的。联系支付宝把朋友这个页面做成个人助理。既然阿里花了几千亿来部署生活服务和大数据,云计算。我相信做个人助理这个功能不难吧?像快递该收了,水电费,话费该交了,信用卡到还款日了。朋友明天邀请你了,最近运动少,该健身了。这才是和一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吧?天天就提醒我这个积分那个积分的。领了能干吗用?你告诉我?我不信有这种功能,用户粘度还上不来。

好了,这就是我想说的。虽然我知道没有人会看见。但是还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快到碗里来OvO


你好,我是做一个自己,很荣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最近大家都发现了,支付宝突然从以前的绿色变成了现在的蓝色,原来是进行了一次升级,当然很多人对于这个颜色是不满意的,当然我们的不满意,也是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还要继续使用。但是说到,支付宝升级,微信慌不慌,我觉得微信是没有必要慌的,因为什么呢,因为两者专注的是不同的领域,一个是支付,一个是社交,而且现在在支付的领域,微信做的也不错,所以微信只要做好社交,顺带搞好支付,是完全没有必要慌的!




做一个自己好


时隔两年,支付宝又一次大改版。

这一次,外卖、美食、电影、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登上头版头条。吃喝玩乐、医药、跑腿等生活类服务推荐成为“惠支付”、“每日必抢”模块前的第二担当。要把本地生活玩出支付宝的味道。

用蚂蚁金服集团(支付宝母公司)CEO胡晓明的说法:这是支付宝15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更新,绝不亚于当年从PC端转向移动端的那次升级。

目的只有一个:让支付宝从金融的逻辑走向更大的服务逻辑,连接12亿用户,更多触达线下,形成统筹服务业的聚合力,做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服务入口。

目前看,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高于制造业等第二产业10多个百分点,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行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用主管部门的话说:服务业是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服务业活,经济活;服务业稳,经济稳。”

统计显示,我国服务业规模是53万亿元,未来五年将提升到65万亿元,但到现在为止,所有互联网平台加一起,对它的渗透只有20%,其规模大、痛点多,正是机会所在。

因此,服务业需要“互联网+”等数字新技术嵌入,让整个行业的资源匹配更合理,更集约,驱动幕后基础设施走向融合与整合,开启服务业升级的2.0。

为此,这次支付宝升级,会将开放尺度提到最大,甚至将首页资源交给商家,提供多个场景入口:包括首页智能推荐服务板块、首页搜索框、应用中心、生活号等。对千万商家来说,等于直接开放了12亿用户。

同时,平台还协同第三方机构,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业务建议,让他们能顺势而为,搞定“线上生活、线下承载”的数(据)智(能)化,福威自操,宸衷独断。

特别是现在,服务业商家战“疫”辛苦,突围艰难,2020年注定是困难模式,方法用对,才能脱困不颓,开放平台正可以成为依靠。就像投资家查理·芒格说的:“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此时,机会就像金子一样珍贵,千万别再错过,重演看不清、看不懂、赶不上的悲剧。

为何“大变脸”?

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去历史里寻找经验,把经验应用于未来,那就是创新的机会。”

当年汇丰银行崛起,花旗银行发达,都离不开英美服务业的“大跃进”,这让金融出身的胡晓明感触极深。所以他来到阿里巴巴后,带队开创阿里小贷(花呗、借呗、网商贷的前身和基础)。

去年,胡晓明经历阿里云的技术熏陶,再回到蚂蚁金服,更坚信“新技术+原有产业=新产业”。因此,他期望开辟服务业新战场,用求新、求变,搞定未来的求生、求胜。

那时,支付宝已经解决了是姓“金融”还是姓“科技”的问题,在科技的路上越走越宽,区块链技术、人脸识别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二维码支付普及到各个场景,云计算开始联动更多企业伙伴。

而更重要的是,支付宝通过这些技术的普及、渗透,突破了支付、金融的单调,做线上政务、城市服务、打通地铁、公交等,一点点进步、铺垫、沉淀,获得了更多行业的思考、经验、方法,正可以凝结、输出,开放赋能服务业,给力更大的格局。

用《创新者的解答》里学究点的说法:产品或服务,“不够完美”的,才封闭起来自己做,“足够好的”的,则应该开放出来。己欲立则利人,己欲达则达人。

比如,这次新冠肺炎,为了帮助公众防范疫情,支付宝紧急上线“疫情服务直通车”,将用户应对疫情可能会使用到的各项服务进行了聚合:比如不出门吃饭、不出门缴费、不出门退票等。让商家在特殊时期获得业务支持,不必担心收付款、错账、赖账的问题。

而技术团队攻坚的“健康码”,正广泛应用在社区管理、复工等各个环节,它未来还可以打通健康记录、病历等数据,成为医疗就诊的数字化“抓手”,继续“一码通识”的便捷高效。

“这是我们很早就想清楚的方向,只是疫情加速了进程。”胡晓明解释道。原计划,支付宝大改版是在2020年中。但时移势易,疫情将催化城市管理、商业数字化迅速提效5%,此时支付宝必须顺时应势,抢占先机。毕竟,那是对未来的All-in。

按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说法:这种“新定位”抢先启用,正是战略竞争的优势所在。随后,新一代基础设施一旦建成,行业集中度就会大幅度提高,由此,支付宝享受先发优势,一切走向马太效应的“好者更好”。

胡晓明预测:未来五年,服务业的互联网渗透率将逼近50%,那是32万亿元的超大市场,与现在的规模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

是的,数字经济在加速,所有的服务都值得重做一遍。这种“升级”意味着新的增量市场。只要早点脱胎换骨,就绝不会伤筋动骨,只要认真玩,想挂都很难。

组合必杀技

当然,掌握12亿用户的支付宝还是一家国民企业,这意味着社会责任本身就是商业责任,开放精神本身就是竞争能力,协作机制本身就组织优势。而后两点对商家至关重要。

表面上看,新版支付宝去中心化地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早间推早点、午间、晚间推正餐,对应时点还有下午茶、夜宵。小程序团队让商家更容易在支付宝的技术框架下展示、推广,其营销感十足。过去,支付是服务的结束,现在,支付是服务的开始。

但别忘了,阿里系惯常的“集团军”作战,在支付宝同样适用,那是后台系统化的赋能给力,是一套组合必杀技——打造闭环

结合平台运营、商家自运营,帮助商家打造闭环,无论天猫、淘宝、还是支付宝都屡试不爽。

以汉堡王为例,它在支付宝以小程序为出发点,建立起支付宝端内的自运营阵地,同时打通了支付宝、饿了么、口碑、天猫等阿里经济体多个业务单元,实现了跨端、跨场景的全域运营。

汉堡王中国数字化营销总监于学滨曾表示,与支付宝合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多中心化”,在支付宝端内,小程序与IoT、点餐、会员、蚂蚁森林公益打通,在阿里系内,小程序与天猫、淘宝、饿了么、阿里云等打通,“中心化+去中心化“结合,帮商家在更多场景触达用户,释放了更大的商业潜能。

这种矩阵玩法极大地提高了拉新和运营效率,并形成了经营闭环——营销推广、用户权益、消费、售后等等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运营。

去年前11个月,汉堡王通过支付宝新增会员用户超过540万。通过支付宝服务的累计会员用户近1400万,造就“粉丝经济”。

用汉堡王首席营销官邓顺文的话说:“如果没有这些阿里经济体的平台支持,坦白说,汉堡王在2016年后的增长是达不到的。”

如此种种,正与微信泛泛地“连接一切”大相径庭。

支付宝是自上而下地打造闭合生态,那是服务商家端,深入传统行业的贴身短打,垂直细分的解决方案之上,还有阿里系合力统筹的数智化操作系统,商家能直接“拎包入住”。

而微信把公众号、技术支持等做成了功能模块,就像提供了乐高积木,全靠商家自己组合——他们既要有思路,有协作腾讯各部门的能力,还要有实现它的解决方案!流程多、时间长还是小事,对互联网+、新技术不够懂行?那才是真的无解。

正如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市场经济的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消费者提供了需求,技术革新了供给。若商家不能跟上“技术革新”的潮流,就会失去“供给”的优势,即便越过了市场的冰山、资本的高山,也会倒在“数字化转型”的火山。

特别是现在,依赖线下的服务业商家必须明白,战疫胜利后,他们的经济战役才开始,面对一切“冷启动”,必须像专家所说“加紧转型、寻求自救”,而此时支付宝大变,正为他们提供了数字化生存的依靠。

一切危机都是“危中有机”,熬过这段,换个轨道再出发。请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那些杀不死你的,必将使你更强大。


郝闻郝看


支付宝和微信是竞争也是共同进步的伙伴。在勇追猛赶之中一起创新升级,不断进步。所以竞争会使得第三第四等被人遗忘,淡出市场。



播播严选


这就是支付宝?一打开就是各种套路广告,每次都是,烦不烦啊,每页打开都是这?这你让人怎么爱你?我就搞不清楚头条上这么多吹捧的?反正我用微信,支付宝打开都不想打开




小何成老何了


在支付和财富管理方面,微信对比支付宝,就相当于夏利和宾利。

支付宝里每一笔交易都有详细信息记录,永久可查,可以做统计等等。

等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差距,微信永远找不到人工客服,支付宝可能1小时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就好像夏利和宾利都能跑,但是当遇到风险时,你懂的。。。


颖竹财经


支付宝更注重商业生态的布局,有淘宝,天猫,饿了么,等流量入口,

微信支付面对线下商家的市场,商家运营和赋能上没有优势,

近几年,微信一直处在跟随的位置,支付宝领先位置,支付宝全新升级,微信没有理由淡定,商业战场就是这样,有一个强劲对手未必不是一件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