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过去

◎私信小编回复“加群”,可加入“城市更新 旧改说 交流群”!(可注意文末或者点击主页哦~)

这一个月,关于房地产的官方新闻不断,各种政策救市的真假新闻,松绑政策一日游,反复上演。前几天全球的股市,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疫情下的国内国际经济情况,比很多人预料的要糟。

2020的开端,对房地产来说,真的非常不友好。

(一)

疫情像是一道送命考试题,大部分房企的得分只能是刚刚及格,部分房企已经被淘汰出局。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破产公告,2020年开局至今,刚刚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累计已有120家房企被宣告破产。这个数字还在以上升的趋势,继续增加,平均每天超过两家房企倒下。

地产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过去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恢复生产生活,还只是开始。目前大部分房企都恢复了上班,部分地区售楼部也在严密监控之下陆续有条件开放。但在疫情彻底结束,脱下口罩之前,恐怕很难如很多房企所愿,出现购房热潮。

2019年对很多中小房企来说,在经历了融资渠道收紧,三四线去化不力的困境后,已经是足够艰难。

根据易居克而瑞集团公布的1-2月份典型房企销售金额变动统计,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2019年下降了37%。这个数据也很容易理解,毕竟现在各地能够开放售楼部的,不到一半。今年一季度,甚至是上半年的销售任务指定是完不成了。

地产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过去

(二)

比销售数据下滑更恐怖的,是背后反映的房企资金情况急剧恶化,生存情况出现冰火两重天。

对大型房企而言,扩大融资规模,快速发债,特别是海外发债是最便捷的选择。而对于融资渠道有限的中小房企,除了硬扛,只能寄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开启快速卖房模式。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020年前两个月,房企的海内外发行债券规模已达到1848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约57%。

地产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过去

地产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过去

房企如此大规模地发债,除了受疫情影响,现金流紧张以外,还有发新债偿还旧债的紧迫需求。未来五年是房企偿债的高峰期,预计将有3万亿左右的债务到期。其中2020年总的偿债规模接近5000亿元,很多房企不得不寻求更多的发债渠道,甚至不惜接受高成本的融资。


(三)

困难面前,房企也不都打算硬扛,而是纷纷祭出了大招:裁员降薪。毕竟要扛得过2020,才有2021。

最早行动的是中迪禾邦,2月23日就发布集团人力行政通知,集团无力支付1、2月工资,如果主动离职可以发一个月工资。

随后是金辉地产,2月29日有消息传出金辉集团华东区域裁撤,全体员工无一幸免。后来金辉集团辟谣,说是区域合并,只保留少数人员。

到了3月2日,部分房企纷纷开始了降薪大招,重庆融侨要求副经理以上员工,2-4月薪酬减半支付,并且要求大家主动签署降薪请愿书。

据不完全统计,品牌房企200强,已有超过十家发布了内部降薪计划。

除此之外,大量房企加大了线上卖房的力度,特别是近期以恒大为首的房企,各种线上卖房广告,霸占了各大线上平台广告。在目前有序复工复产的情况下,线上卖房能加速锁定客户,增加现金回笼。


(四)

房企产行业对政策宽松的期许,已经到了十分渴求的地步。

政策端稍有变动,就会引起行业内的大量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月底,已有上海、江苏、无锡、南昌、西安、天津、沈阳等多地,发布了稳定房地产的措施。主要涉及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可以分期缴纳,预售进度降低,要求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等。

地产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过去

但是上述政策都是在既有框架下,在高层容忍的范围内,进行了一些适度的扶持政策。对于房地产调控核心的“限购限贷”,这个目前并未见有明显放松。

此前有内部消息称深圳地区建行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内部发文,被广大媒体过度解读,建行不得不深夜发布公告辟谣。

在救市面前,高层和地方政府有明显的温差,地方政府的焦虑更大,试探性动作也更多。3月3日,广州出台了放宽公寓限售的重磅政策,明确写字楼、公寓项目不再限制最小分割面积单位,不再限定销售对象,一时间引起巨大反响。但是该文件仅发布一天,第二天就被广州住建局删除。

“住房不炒”的决心和表态,还是在以各种官方渠道,不时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但是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会陆续出来,目前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目前有北京、福建、河南、云南、江苏,四川,重庆等省总计投资逾25万亿。但这这个规模只是比往年略微高了一点,目前稳增长的压力很大,关键时候还是要用基建来托底。

可以预期,决策层未来会陆续采取一些措施,拯救经济,帮助市场恢复信心,提振经济的活力。主要的方向不是直接地刺激楼市,而是通过继续的减税降费,让利于企业,做到对各行业一视同仁,不会特别倚重房地产。


(五)

在目前的行业困难模式下,大量房企,特别是中小房企会遭遇相当大的困境,需要提前防控,不能过于乐观,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特别是要稳住现金流,开拓融资渠道:

1、有拿地急迫需求的房企,要根据自身的现金情况,适度量力而行。拿地策略要进行调整,一些长线的,短期内不能带来现金流的项目,比如勾地或者产业类的项目,工作照旧,但是拿地付款可以暂缓进行。

2、已经拿地的项目,短期内不能开盘的,这种对现金流的占用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建安成本会占据现金流的30%-40%左右。建议暂缓开发,降低工程款的支付,缓解现金流紧张状况。

3、开拓融资渠道。从2019年开始,房企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紧,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做的空间。有三个方面可以下功夫:


一是发行企业债,很多房企已经在这样做了。

二是与有通道的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一些信托机构,基金,险资机构,券商,银行,手里掌握大量的资源,可以多把持商务往来,适时挖掘一些可行的融资渠道。另外,一些手握大量现金的国企,实体经济企业,无法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的,也可以进行一些资金上的合作。

三是想办法把公司存量物业变现。很多房企在开发过程中,攒下了不少的车位、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很难变现的资产,除了传统的抵押融资外,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也是一个选项。当然,资产证券化(即大家熟知的ERITS)的上市操作流程比较长,一般从准备到成功上市募集资金,需要2-3年的时间。这就需要房企对融资部门进行加强,可以成立专门的融资团队。

除此之外,一些专做存量资产融资的基金公司,这类业务虽然比较少,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手段,也可以考虑。

还有就是把这些存量物业,交由专业的包销团队,通过一次性打包作价,或者前期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快速变现。

在困难之下,房企需要善待员工。

很多公司一遇到困难,就想动裁员的心思,这是非常不明智之举。普通员工并没占用多少资源,公司养活这些人也花不了多少成本,裁员是一个伤害性非常大的行为,现在这种行业大环境,失业了就很难再找工作了。这不仅对员工本身是一种损失,对公司也是一种损失,辛辛苦苦培养的一线员工就这样没了,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归零。

关注公众号“旧改说”加入城市更新行业群,和小编分享交流旧改 、房产开发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