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文丨胖李

這個新年,我響應國家號召,乖乖地呆在家裡,不添堵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宅在家的日子裡,我看了好些書,也看了些電影,其中就包括了《葉問》。

再看《葉問》系列電影,11年,4部電影,1個人物,經典、好看!

再好的電影都會有落下帷幕的時候,那些拳風戀影,終究會消散。

從第一部到完結篇,回首11年漫漫時光,留下了太多難忘的瞬間,但我想說,這個道理,你是否看懂了?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我要打十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十年前,一句“我要打十個”,成為了大街小巷的熱詞,而這一幕發生在《葉問》第一部。

電影以1937年為背景,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大範圍的侵華行動。

1938年佛山淪陷,日軍大肆侵略,葉家大宅也不可倖免地遭到日軍的霸佔,用作日軍總部。葉問一家三口無家可歸,生活開始窮困潦苦。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為了生計,葉問來到了挖煤廠打工,重遇武痴林。

武痴林為了取一袋米,便報名與日本人比武,心想一來可以有米吃,二來可以打日本人解氣。

葉問當時上前阻止他,勸他不要意氣用事,擔心其中有詐。可武痴林聽不進半句勸言,就隨著日本軍隊走了。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眼看武痴林沒有回來開工,等到日本人再次來徵集中國人去參加比武,葉問毫不猶豫就舉手了。

打鬥場上,廖師傅正與日本人格鬥。

當他贏得一包米後,提出再挑戰3人,結果卻因打不過而認輸。當他正要去拿剛贏回來的白米時,“砰”的一聲,廖師傅倒在白米袋上,白色的米布袋瞬間被染紅。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廖師傅被日本軍官佐騰無理射殺了。眼前這一幕,讓葉問悲憤不已。他緊握拳頭,站在比武場上,盯著日本人說:我要打十個!

這場打戲確是振奮人心,一方面詠春拳打得爽,另一方面是因為打出了國人的尊嚴。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在電影背景的設置下,不管是表面看起來熱愛武術的三蒲,還是那個殘酷的佐藤,對於他們來說,中國人都渺小得如螻蟻一般,根本配不上贏。

而此刻的“我要打十個”,霸氣又純粹,霸氣的背後裝著一顆敬畏生命的心。

電影的最後,葉問贏了三蒲,但終究是在槍聲中倒下。

胡適曾有一句名言,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境界,“功成必定有我”則是一種擔當。 電影中的葉問,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功夫的使命,而完成這項使命的,是“武者”而非“一介武夫”。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你覺得我能打嗎?那十年後呢” ?再強抵不過歲月,至弱也應有尊嚴

葉問受傷後,在好友張清泉的幫助下,輾轉來到香港。

葉問初到香港的生活,依舊是窘迫,為了生計,他開始開武館、收徒弟、教詠春。

在《葉問》第二部,黃曉明扮演葉問的徒弟啊梁。啊梁生性好鬥,意氣用事,經常耐不住性子惹事。

一天晚上,葉問留下了啊粱。

葉問:你覺得我很能打嗎?


啊粱:當然了,你一個能打那麼多人。


葉問:那20年後呢?你隨時可以打贏我。人總是會老的,這世上哪有最能打的人。不要只專注拳腳招式,我希望你學習的是中國功夫,它包含中國人的精神和修養。貴在中和,不爭之爭。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一句“貴在中和,不爭之爭”道出了中國儒學思想的精髓,不炫耀,不張揚,在內省與沉寂中,過著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人們總是埋怨歲月無情,害怕歲月奪走一切曾經擁有,正如葉問所說,世間哪有什麼最強之人,最強始終強不過歲月。

人不能,但格局卻可以。據說武學分有層次,那些最愛與人爭鬥的人,大抵都是略通拳腳者。武學至理乃在"中和"二字,而不以好勇鬥狠為上。而武學修為越高的人,領悟越透,其性格氣質也隨之潛移默化,而趨於淡泊平和。

這是一種歲月都無法吞噬的格局。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葉問2》還有哪些部分讓我印象深刻?是洪金寶飾演的洪震南被英國拳王打死的震撼,是葉問接受洋人的挑戰後,獨自一人練武的孤寂,是葉問打贏拳王后,跑著回家,老婆抱著孩子等他的感動.......

不管是面對他人的挑釁,還是與敵人性命相搏,葉問的從容淡定、安詳睿智,都詮釋著中國武術之魂,也是人性之魂,那就是“仁”。

荀子曰:仁者必敬人。葉問贏了英國拳王后說,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人格不應有貴賤之別,我希望,從此刻開始,大家學會懂得如何尊重。

這一次,葉問讓我懂得了,被理解與被尊重,是一種妙不可言的幸福。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最重要是一家人能在一起” 人間不值得,但身邊的人值得

《葉問3》與《葉問4》,彷彿也因為歲月老去而顯得越來越感性了。

從第一部開始,熊黛林就扮演著葉問的髮妻張永成,從少奶奶到一貧如洗,永成一路相伴,從未放棄。而葉問也像大部分男人一樣,時間都花在“事業”上了,直到永成檢查出了癌症。

比起那些犀利的快打節奏,永成的離去,彷彿把整部電影的節奏都慢下來了。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人生在世,突然一波回憶殺,最為傷人。葉問陪著永成坐火車看風景,往事就像電影一般在倒帶。

佛山淪陷的那流離失所的日子,那時候很苦,永成卻說,“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現在很幸福。”是的,只要一家人不分開,什麼苦都能熬過去。

在電梯與泰拳交鋒,葉問護著老婆,把敵人打走了,拉著老婆出電梯的那一幕,寵愛不言於表。陪老婆到醫院複診,看報紙上被挑戰的信息,葉問卻心無波瀾,翻過報紙,繼續和老婆說笑話,逗著她開心。

得知老婆患癌症後的那些時光,他把時間都留給了老婆,陪她跳舞,聽她說睡前笑話,看電影......做著很多以前一直沒時間去做的事情。

在打贏張天志後,葉問只留下一句: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身邊的人。那一刻我想,這個男人是有多自責。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男人的愛,總是很隱忍的,更何況是一個溫情而無趣的儒家老男人。

這種隱忍不單表現在愛情上,在父子情份上也一樣。

《葉問4》的葉問已是古稀之年,兩鬢白髮,面容滄桑,身患絕症,父子關係僵化......

在完結篇中,葉問對戰萬宗華,詠春對戰太極拳和美國自由搏擊,那些拳風戀影依然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在面對種族歧視和欺凌時,華人之間同仇敵愾的精神依然鼓動人心。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但是,比起這些大愛,我更喜歡電影那不一樣的鐵骨柔情。

兒子葉正在目濡耳染下變得鍾愛武術,無心向學。也許是因為母愛的缺失,讓這對相依為命的父子變得木訥又尷尬。直到叛逆的兒子得知父親得了癌症後,才在電話中痛哭不已。

總有一些愛,一直都在,卻感覺從未被愛!你可以質疑生活的苦,但千萬別放棄人間的愛。如果人間真的不值得,但是身邊的人是值得啊。

再看《葉問》:11年4部電影,這個道理一定要看懂

寫在最後

《葉問》,從木樁聲開始,從木樁聲結束。

《葉問4》的最後,葉問讓兒子拍下自己打木樁的過程,那熟悉的木樁聲帶出了這11年的一幕幕,就像時光機一樣,把人拉近了又拉遠,這一幕既是歷史真實的還原,也是一部經典大片永恆的告別。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葉問》系列電影的評價,網絡上是褒貶不一,但一部作品能持續11年講一個人的故事,道一種武術內涵,我想是值得敬佩的。

老實說,我不懂武功,我不過是千千萬萬的普通觀眾之一,看電影為的是娛樂,為的是消遣,但除此以外,如果能讓我看懂那麼一點道理,對我的生活有那麼一點影響,我就給這部電影加雞腿。

而我看懂的那一點就是:傳藝先育人,習武先明德!


我是胖李,記錄生活,尋找美好,分享成長乾貨!成長路上希望與你同伴,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