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小雞怎樣正確翻蛋?

用戶4805707814022


翻蛋的作用,可使種蛋改變位置受溫均勻,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促進胚胎運動,保證胎位正常。

  孵化期一般每2小時翻蛋1次,3-7天是翻蛋的關鍵時刻。從入孵開始至落盤停止。目前大型孵化機,均有自動轉蛋裝置,每次使蛋轉動45°。

人工孵化法孵種蛋時,炕孵是通過上下、前後調盤結合翻蛋來達到均溫和翻蛋的目的,一般每天翻蛋3-5次。平箱孵化時,翻蛋是結合調篩進行,當入孵溫度正常後,每隔半小時轉篩1次(180°),每隔1小時調篩1次,每隔6小時翻蛋1次。


禽祈抒話


孵化期一般每2小時翻蛋1次,3-7天是翻蛋的關鍵時刻。從入孵開始至落盤停止。目前大型孵化機,均有自動轉蛋裝置,每次使蛋轉動45°,人工孵化法孵種蛋時,炕孵是通過上下、前後調盤結合翻蛋來達到均溫和翻蛋的目的,一般每天翻蛋3-5次。平箱孵化時,翻蛋是結合調篩進行,當入孵溫度正常後,每隔半小時轉篩1次(180°),每隔1小時調篩1次,每隔6小時翻蛋1次。


海中飛魚yuwei2020



用戶自知自愛WWW


翻蛋在孵化過程中,禽胚是位於蛋黃的表面,而蛋黃含脂肪多,比重較輕,總是浮在上面。因此,如果長時間不翻蛋,禽胚就易與殼膜粘連,造成死胚。經常翻蛋可以保證胚胎受熱均勻,可防止其與殼膜粘連,也有助於胚胎運動,有利於胚胎正常發育。

一般從孵蛋第一天開始翻蛋,每2小時翻蛋1次,一晝夜12次。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45。為宜,而鴨蛋翻蛋以50°C ~55°C、鵝蛋以55°C ~60°C較為適宜。翻蛋時動作要輕、穩、慢。相對而言,第一週到第二週翻蛋更為重要,尤其是第一週。機器孵化時,雞胚到14日齡即可停止翻蛋,進行移盤(即種蛋由孵化盤轉到出雛盤〉。或者只停止翻蛋,不移盤。移盤在孵化滿19天或者在啄殼率佔5%時較合適。最好不要在18天移盤,因為18天胚胎生理發生很大的變化,移盤時環境條件又發生變化,所以容易造成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


水美鄉村小強


翻蛋的目的在於變換胚胎的位置,使胚胎受熱均勻,防止 胚胎與殼膜粘連,促進胚胎活動,提高胚胎生命力。通過翻蛋 還可以增加卵黃囊血管、尿囊血管與蛋黃、蛋白的接觸面積, 有助於胚胎營養的吸收。

翻蛋次數與溫差有關,當機內溫差 在±0。281時,每晝夜翻蛋4〜6次即可;如果溫差在士 0。 55°C時,翻蛋次數要增加到每2小時1次。如有自動翻蛋 裝置的孵化機每1〜2小時翻蛋1次為好。

翻蛋角度要大,一 般不小於90°。如果用火炕、平箱、電褥子等孵化方法,翻蛋 也是根據蛋溫確定,一般4小時翻蛋1次,如剛入孵後1〜2 天內,蛋溫偏高,可每2小時翻蛋1次


快遞老兵


一般從孵蛋第一天開始翻蛋,每2小時翻蛋1次,一晝夜12次。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45。為宜,而鴨蛋翻蛋以50°C ~55°C、鵝蛋以55°C ~60°C較為適宜。翻蛋時動作要輕、穩、慢。相對而言,第一週到第二週翻蛋更為重要,尤其是第一週。機器孵化時,雞胚到14日齡即可停止翻蛋,進行移盤(即種蛋由孵化盤轉到出雛盤〉。或者只停止翻蛋,不移盤。移盤在孵化滿19天或者在啄殼率佔5%時較合適。最好不要在18天移盤,因為18天胚胎生理發生很大的變化,移盤時環境條件又發生變化,所以容易造成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



Angel比之小龍


(1)翻轉蛋次數

土法孵化時一般3-4小時轉蛋1次;孵化器孵化時一般每1-2小時轉蛋1次。轉蛋次數與孵化率有密切關係,每天分別轉蛋2次、4次、6次和8次,其受精蛋孵化率分別為67.4%、70.4%、73.4%和78.1%。如果養殖戶使用的立體孵化機是沒有手搖或自動翻蛋附件的,要手動開門孵化機,應每隔2-4小時翻蛋一次,每天翻蛋以4-5次為宜,開門次數不宜過多,因為會影響機內溫度的穩定。如果使用的孵化機是自動翻轉蛋型,每小時翻轉蛋1次即可。

(2)開始與停止翻轉蛋時間

在孵化過程中,前期轉蛋比後期更為重要,尤其是孵化第一週。從人工孵化入孵的第一天起直至落盤,即第19天之前,必須定時翻蛋。孵化期間,若第1-18天不翻蛋,孵化率僅29%;若第1-7天翻蛋,孵化率為78%;若第1-14天翻蛋,孵化率為95%;若第1-18天翻蛋,孵化率為93%。

機器孵化法一般在孵化到18天即停止轉蛋和移盤。若第16天停止翻轉蛋並移盤,其受精蛋孵化率為84.77%;若第19天停止翻轉蛋並移盤,其受精蛋孵化率為82.77%。兩者孵化率差異不顯著,這說明提前在孵化第16天停止翻轉蛋並移盤是可行的。因為孵化第12天以後,雞胚自溫能力還很強;孵化第14天以後,雞胚會全身覆蓋羽毛,不轉蛋也不至引起胚胎貼殼粘連。

(3)翻轉蛋角度及方法

平面孵化器採用手工翻蛋,操作時必須做到穩、輕、慢,嚴防震破種蛋。目前機器孵化多為自動翻轉蛋,轉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45度為宜,轉蛋不能僅一個方向,否則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應該先按動翻蛋開關按鈕,待轉到一側45度自動停止後,再將翻蛋開關板至“自動”位置,以後每隔一定時間就會自動翻蛋一次。在翻轉蛋時要注意孵化的溫度、溼度和通風,並給予記錄。





瘋狂的風箏


一般從孵蛋第一天開始翻蛋,每2小時翻蛋1次,一晝夜12次。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45。為宜,而鴨蛋翻蛋以50°C ~55°C、鵝蛋以55°C ~60°C較為適宜。翻蛋時動作要輕、穩、慢。相對而言,第一週到第二週翻蛋更為重要,尤其是第一週。機器孵化時,雞胚到14日齡即可停止翻蛋,進行移盤(即種蛋由孵化盤轉到出雛盤〉。或者只停止翻蛋,不移盤。移盤在孵化滿19天或者在啄殼率佔5%時較合適。最好不要在18天移盤,因為18天胚胎生理發生很大的變化,移盤時環境條件又發生變化,所以容易造成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


Mr劉劉


現在很多雞苗都是通過設備來進行孵化,這樣可以提高孵化的數量與孵化率,而在孵化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孵化率要適時翻蛋,從而保持受溫均勻,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那孵化雞蛋如何翻蛋?如下:

一、翻蛋的原因

  由於蛋黃的脂肪含量較高,比重輕,易上浮,而胚胎又位於蛋黃之上,如長期不翻蛋,胚胎容易與蛋殼膜粘連變幹,引起胚胎死亡。孵化中期以後,尿囊和卯黃囊也育與蛋殼膜粘連現象,也能引起死亡。因此翻蛋非常重要。

  二、翻蛋的目的

  種蛋定時轉動可改變胚胎方位,促進胚胎運動,使胚胎受熱均勻,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使胚胎髮育前中後期血管區及尿囊絨毛膜生長髮育正常,使種蛋“合攏”、”封門”良好,使蛋白順利進入羊水供胚胎吸收,翻蛋還可以減緩水的損失,使胚胎處於溼潤的環境並順利啄殼、出殼,獲得新鮮空氣,有利於胚胎髮育。

  三、翻蛋對入孵蛋孵化率的影響

  1.不同翻蛋方法對孵化率的影響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如果在整個過程中不進行翻蛋,種蛋的孵化率是非常低的。通過實驗檢查未孵出的種蛋可以發現70%是在7胚齡以內死亡的。所以,在整個孵化期間不翻蛋是不可行的。

  2.不同翻蛋角度對孵化率的影響

  翻蛋角度對孵化率有一定的影響,孵化機翻轉90度與翻轉40度、60度所消耗的電能相差不多,然而孵化率可有一定的提高,這在實際生產中是不可忽視的,應引起高度重視。特別在孵化早期由於種蛋內是液態的並且孵化條件適宜,細胞分裂過快,非常容易導致胚胎與蛋殼粘連,而翻轉90度能有效防止胚胎與蛋殼膜粘連,如果翻蛋角太小,則達不到翻蛋效果,就會增加胚胎死亡率,降低出雛率,影響孵化經濟效益,如果太大,會使尿囊破裂,從而造成胚胎死亡。

  3.翻蛋頻率對孵化率的影響

  翻蛋頻率是指種蛋在孵化過程中兩次翻轉時間的間隔時間,簡言之即多長時間翻蛋一次。那麼,翻蛋頻率如何確定,這在孵化實踐中有許多專著中有許多觀點,大部分專家及教科書認為每隔2小時翻蛋一次是比較合理的。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認為每隔1小時翻蛋一次可以提高孵化率和健雛率,降低死胚率。

  2001年研究人員做了相關實驗。試驗方法:將種蛋隨機分為4組,每組480枚,分別人孵於翻蛋頻率為1小時、1.5小時、2小時、2.5小時的4臺孵化機中進行試驗,孵化技術按常規進行,其他條件如溫度、溼度、通風、涼蛋完全相同。通過實驗記錄表明孵化率是與翻蛋頻率成正比的。


逆帆遠洋


翻蛋在孵化過程中,禽胚是位於蛋黃的表面,而蛋黃含脂肪多,比重較輕,總是浮在上面。因此,如果長時間不翻蛋,禽胚就易與殼膜粘連,造成死胚。經常翻蛋可以保證胚胎受熱均勻,可防止其與殼膜粘連,也有助於胚胎運動,有利於胚胎正常發育。

一般從孵蛋第一天開始翻蛋,每2小時翻蛋1次,一晝夜12次。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45。為宜,而鴨蛋翻蛋以50°C ~55°C、鵝蛋以55°C ~60°C較為適宜。翻蛋時動作要輕、穩、慢。相對而言,第一週到第二週翻蛋更為重要,尤其是第一週。機器孵化時,雞胚到14日齡即可停止翻蛋,進行移盤(即種蛋由孵化盤轉到出雛盤〉。或者只停止翻蛋,不移盤。移盤在孵化滿19天或者在啄殼率佔5%時較合適。最好不要在18天移盤,因為18天胚胎生理發生很大的變化,移盤時環境條件又發生變化,所以容易造成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