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真的一无是处吗?

大家好1212121212


学术跟英雄一样,也是时势所然。儒家倡导的宗法礼教本来在春秋之时,已然衰落,即所谓的“礼崩乐坏”。但秦之大一统后,大势又为止巨变。大一统后,周边已无相当势力与之争锋,华夏文明从扩张转向守成是必然之势。如果赏罚分明、授田私有的法家模式是扩张利器的话,那么不赏不罚、以礼为法的儒家模式就是治国妙术了。儒家的核心是“义大于利”,即理想主义,所谓义就是义务,所谓利就是权利,以压抑人性从而缓解社会矛盾。法家正与此相反,“利大于义”,即功利主义,以鼓励人性而推动对外扩张。


预知宇宙


儒家,现在被骂主要原因就是民智的提升。仁义礼智信的确是值得提倡,然而这类思想更象是乌托邦。作为个体我们可以讲仁义礼智信,但是作为社会个体,其它对象会对我们讲这些吗?儒家一直以来,被做为工具来愚民。它只是工具,当作为个体随着本身智提高时候,见识更广时候,我们不是圣人,无所谓的圣人胸怀,必然与之相悖。当您第一次对人讲信,别人伤害你了,你可以无所谓,但是当你n次被人伤害的时候,你还愿意去讲信吗?


​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与荀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恶,是反复辩证,您能说人性本恶是错误的吗?我做为一个道士,受易家影响,讲道法自然。修自身,面俗世。不期望所有的众生都有大情怀,自求自身平和,无愧于心。

任何思想,我们只能用于严于自己,提高自己修行。我们无法用此去圈定他人,中华民族几千年,大家的民智随之提升,有些乌托邦的思维已经被大家识破,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唾弃!


武当余坪庙wudangfs119


儒家并非一无是处。

现代中国人评论一个东西。往往是要嘛就全对,要嘛就全错。总是采取一端的观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点。但这是思维简单的表现。我们更应该运用老祖宗创造的太极观点来看问题。太极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一个东西有对的就必有错的,有错的就必有对的。看它错在哪里,对在哪里。再综合起来下结论。

站在现代的角度上,儒家的错误是,建立三纲五常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压迫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妇女。强化儒家伦理秩序,形成八股文制度,禁锢知识分子头脑,愚化劳动人民。让人民做顺民,打消人们创新意识。建立仁义道德说教,实际上人们根本做不到。导致人们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上层人物也如此。导致了人们的虚伪。

长处:维护了社会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客观上维护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平稳运行。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人们的忠孝礼义的好品德。一定的积极入世,为国为家的民族性格。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好的人际关系。

还有个长处就是儒家的内圣外王的修行做为。也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虽然这个比较难。

综上所述,与其全部抛弃它,我们更应该采用扬弃的办法。应彻底批判,抛弃它的糟粕。而应吸收它的精华部分。以有利于我们现代中华民族的成长。有利于现代人的成长。批判的吸收这一传统文化。而采用太极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待他们。(所谓辩证的观点,其实是黑格尔吸收中国太极原理的时候,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就采用了西方人所熟悉辩证法这个名字。假如他当时知道这种方法叫太极原理的话,那么他就会把这种方法叫做太极法)。但并非采用折衷的观点。


云岗山人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普世价值观。是比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什么的更无可争议的普世价值观。古今中外,无论是何种信仰,何种文化,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说:我就是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的。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没有问题的。


儒家这个筐太大了,什么脏的,臭的都往里面装。从儒家典籍中衍生出来很多东西,像程朱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甚至后来发展出来的礼教,最后都被归入儒学。儒学变成了大杂烩。

其实,儒家是有区别的,孔子教育弟子,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就是说,孔子自己都不认为儒家的所有东西就都是好的。也有小人之儒。

现在的情况是,泼洗澡水连孩子也一块丢了。


渔歌子说


一个历史的沉舟,谁会花力气去骂?只是有些拖着辫子的遗老遗少,还死抱着这些残经老黄历来做黄梁美梦。民众自然嗤之以鼻!当然,儒家中一些理想人伦关系的闸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应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概念里学习,传承。而不是儒学一家。


骥骏M\n


当今世界网络发达,各种思想碰撞,产生了思想困惑。既然提到了儒家,那么我们首先的弄懂什么是儒家,儒家是我国先哲孔子创建的学说,是研究儒学的一个阶层,它有别于儒学和儒教,为了大家能通俗地理解,我把儒家学说,归结为管理国家的一套管理学网络来描述,它以"三纲五常"为纲领,依照这个纲领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国家才不会混乱和崩溃,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只要有国家存在的地方,这个体系都存在,那个国家出现混乱,崩溃一定是这个网络出现了问题,这"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的是国家,社会,家庭这三个方面。"君为臣纲"注解是君臣有义,这个义是义理,也就是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包括宪法,法律等现代规范人们行为的道理,按照社会程序进行的有效管理,比如总统依照宪法,法律宣布的命令,君子就要认真地去执行。"父为子纲"注脚是父子有恩,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家庭是社会细胞,家庭崩溃社会不稳,父亲是先辈的付出者,没有父辈创造的产业,子辈的奋斗是很困难的,当父辈不能再创造了,就要让他们颐养天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之老亦有我所老"这个逻辑概念。"夫为妻纲"注解是,夫妇有爱,家庭是由男女二人组成,这是自然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家庭不复存在,家庭崩溃,社会混乱所有的人要遭殃。这三大纲框架了社会基夲伦理大纲,作为子系统的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仁"指爱人,只有人际关系搞好了,社会才能稳定,同时人道主义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也就是人人有一颗爱人之心。"义"即义理,道义。人做事要讲究道义,这个道义就是大家公认的道德规范,比如"桃园结义"中的兄弟之义,等等大家都认可的道理。"礼"是礼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男女有别,作客之道等等,"智"是智慧,人耍有智慧,要有创造性,要知道变通,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事物的不同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信"就比较简单了,做人要讲信用,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讲这个。这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管如何变化,始终保持着国家存在和文明的传承,与这套体系有直接关系,这套体系里,不管是主流汉族社会还是少数民族执政时期,他们都是靠这套系统存在于世的。我们反看世界其它国家和文明那个不是在这套体系中得以生存的。至于骂儒家的人,仅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观一班而不知全豹,没有理性地看待问题,不错儒家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是它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只要去粗有精,去伪存真,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才能真正理解儒家学说。这仅是一家之言,对否请指正。


狼烟一九三一


新儒学纵然借鉴了不少西方的方法论,但却永远不会怀疑自己那个被臆想出来的所谓的“道”。一切借鉴来的东西都在为那所谓的“道”来做注解。这和传统保守派六经注我的方法论如出一辙,换汤不换药。西方文化中也曾经有“逻各斯或努斯——道”的概念,但从巴门尼德开始西方人便对这种套用在现象之中想象出来且没有标准的“意象”提出了怀疑。也正是因为这种怀疑精神的出现,西方思想才变的更具活力。他们不再墨守成规,不再让自己的思维线性发展,而是在跳跃式思维的否定中肯定着自己的理性。他们的方法论并非是一种既定理论,并非是从一个什么其他学说中或历史之中借鉴来,为一个本该受到怀疑的“东西”来做注解。因为这种怀疑式的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只要这种思维存在它便是顺应人性的,它使人好奇,使人探索,使人性的恶得到合理的顺导和牵制。而不是像儒家一样使人性被束缚被遮蔽只留下表面的光辉与神秘。最终只能沦为集权者的统治工具。儒学必须被全面彻底的批判,因为他无法具有如今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这就意味着儒学无法顺应如今大多数人的人文需求与价值观,儒学必须甘心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应该清醒的认识和怀疑自己的已有价值并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置于死地才能有出路,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分支存在,而不被送进博物馆。


本物狼娃


这个问题真TM蠢。儒家怎么可能一无是处。

首先,自汉朝起,儒家就作为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延续尽两千年不曾断绝,单凭这一点就能体现儒家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就算儒家有一些思想在现在看来比较愚昧落后,但是其中大部分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提倡。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中华文化有一半都是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否定儒家文化,就等同于否定中华文化。


Mr千夜


我觉得学习东西要有辩证思维,和怀疑主义,这样才能有所取舍。

我读大学之前理所当然认为儒家思想腐朽不堪(大多数观点从历史教科书上得来的),但是随着我学习研究的深入我觉得儒家思想还是有其可取之处,即使是今天。 首先教导人要温良敦厚,这一点不坏。在这个功利性的社会来说更加难能可贵,更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对儒家思想研究不深,我的理解,温,表示接人待物要注意方法,你要想到如何做事情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不是想当然的那一套。比如你的好朋友有个错误的想法,你当面指出他很排斥完全听不进去,这时候你可以推荐他看一本书(书上有正确得观念),让他尝试看看。所以我总是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会说,你可以试试另外一种方法,是不是更好(其实你知道另外的方法是好的),别人更容易接受,并达到目的,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良,保持本心。

敦厚,敦厚而不弱,要坚持己见,明白利害做自己认为对的。比如有个朋友老是让你帮忙,你应该帮他的,但你要明白这样是害他。当然不帮,这样他才会更好。

古代大文学家,大多深学儒道,立志一生追求广博,身边一群文盲的情况下,不懈要求自身,学识渊博终身进步。这是儒道最高的先进性。

更加不用提那些为官清廉为天下百姓做事的人了。苏轼发配儋州,建私塾,穷的饭吃不起。我觉得他教几个孩子读书的贡献是和修建西湖的贡献是一样大,没有高低之分的。这是精神的力量令人敬佩。

对待儒家的思想要从实际上去考虑,自我取舍,有用的就用。


大鸡儿图图


对待儒家还是要客观一些,儒家既不能说一无是处,但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无所不能。

既然是一个学派大可作为一个学科对待,毕竟现实中我们遗失的传统太多,以至于忘记了修身,以至于很多人做起事来越来越没底线;但说儒家可以强国治国也是有些夸大其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