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经,为什么是他们师徒四人?

西游记大家从小都看过,耳熟能详,并且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唐僧谦逊儒雅,颇有君子之风;孙悟空斩妖除魔,性格暴戾;猪八戒好吃懒做,为人处世却特别圆滑;沙僧任劳任怨,忠贞敦厚。我们发现师徒四人每个人都被刻画的特别鲜明,但是我们不禁会想:西天取经的为什么偏偏是他们几个?


西天取经,为什么是他们师徒四人?


首先说唐僧,自小被人抛弃河中,偶然被寺庙和尚捡到,授予法号后自幼便皈依佛门。唐朝中期又是国力强盛,所以佛教盛行,我们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天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又是佛教的忠实粉丝,所以他认为只有西天大雷音寺的经文才能普渡众生永葆江山社稷昌盛不衰,这个时候我们正值壮年的主角,唐三藏法师出现了。跟唐朝最高领导一番推杯换盏称兄道弟之后,三藏法师领了任务就出发了。

唐僧此次参与取经一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二是因为毕竟天竺也是佛教的最高学府,取经成功的话也会提高自己的含金量。那么唐僧在取经队伍里定义成怎样的一个角色呢?唐僧可以说是这支队伍的组织领导者,是这个队伍的核心,没有唐僧的话这个队伍建立不起来,也就没有后来的取经之事,所以说唐僧这个角色是必不可少的。虽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但毕竟是凡身肉胎,仅靠他一人的话肯定很难取得真经,那么就得说说队伍之中的其他三人了。


西天取经,为什么是他们师徒四人?

唐僧遇见的第一位队伍成员就是被佛祖压了五百年的孙悟空,这位队友不得了,五百年前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后可真是厉害,拜师学艺、占山为王、考公务员,但是没有想到分配的工作不太理想,闹个人脾气,捅了篓子,搅的天庭翻天覆地。最后打赌输了,被如来佛祖压到五指山下。孙悟空是取经队伍里能力最强、执行力最强的人,脾气也是最大的,刚开始也是各种不服从唐僧管理,无奈只有请观音菩萨给他上了紧箍咒,见识了紧箍咒的厉害才算作罢,其实孙悟空取经目的很简单,他的心中没有什么大仁大义,他只想把这秃和尚安全送到西天,把自己的金箍摘了,回到花果山跟着自己的猴子猴孙们乐乐呵呵,对于上天做官他是没有什么兴趣了,毕竟他知道那个地方规矩太多,与自己不羁的性格不合。从他被压到五指山那一刻起就知道,想靠自己的力量逃出五指山是不可能了,所以当唐僧来拉他入伙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取经之路。


西天取经,为什么是他们师徒四人?

第三位猪八戒,猪八戒又名猪刚鬣,前世是掌管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后因调戏嫦娥仙子,而且正好被纠察官看到,向玉帝打了小报告,惹怒了玉帝被贬下凡间却错投猪胎(真是运气背到家了)好在后来到了高老庄遇见了自己的真爱。八戒武力值绝对不输孙悟空,但是八戒好吃懒做,八戒是师徒四人里心眼最多的,他很清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能力越大越累,他索性就将自己的能力隐藏了起来,打妖怪的时候等大师兄把大BOSS 打残,这个时候八戒就出来了,虾兵蟹将全被八戒一锅端了去向唐僧邀功;可见八戒还是很有心机的。八戒跟随队伍去取经也是迫不得已,毕竟自己在高老庄也是无忧无虑,美酒美人相陪,比起这荒山野岭好上万倍,所以八戒从取经开始到结尾,一到遇见困难就嚷嚷着分行李回高老庄,八戒心里已经把高老庄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猪八戒在队伍里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总是跟孙悟空唱反调,在唐僧耳边煽风点火,但是当孙悟空跟唐僧有了解不开的矛盾后还的由八戒来中间调和,所以八戒这个和稀泥的角色也是尤为重要。


西天取经,为什么是他们师徒四人?


第四位沙和尚,沙僧原是玉帝身边卷帘大将,属于内官,官职不高可是也算是玉帝身边的红人,沙僧就像是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靠自己能力一步一步爬上去的普通人,可是伴君如伴虎,一次不小心把琉璃盏给打碎了,就被贬出了仙界,到了流沙河自暴自弃,兴风作浪。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沙僧被刻画成了一个带点悲情色彩的人物,书中影视作品中分量比起其他三位却是轻了很多,“大师兄,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这两句成了沙僧的口头禅一样。沙僧明白只有跟随唐僧才能重回天庭,才能提干,所以沙僧在队伍中努力表现,主动承担了又重又累的活,盼得取经成功那天重新被天庭启用。

取经队伍中,四人看似格格不入,却又是互相紧密配合,分工明确;正是这样相爱相杀的组合才能最后经历重重劫难取得真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