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我之前帶我朋友練了一次,今天她和我說,她教練和我帶她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我:你教練是怎麼帶你的啊?

她:一般動作很少,一個動作做5組,一組12次,休息也不會像你那麼長,除了練臀會稍微長一點,基本都是不超過30s。(我上次帶她練臀5個動作,除了器械和繩索休息30-60s,和臀橋讓她休息1mins+)

我:他這麼安排有說過你這個階段的訓練目的嗎?比如增強肌耐力?增肌?

她:理論上是增肌的,他說不太算肌耐力。

我:。。。

其實,我很想說,這種5sets * 12reps + 30s- rest的訓練方式是很不科學的。


對於組數、次數和組間休息的組合,我先說說我的看法,之後再附上一些其他人的研究供你參考。

基於我學習的NASM體系,OPT模型種5個不同訓練階段,次數、組數和組間休息的對應關係如下表: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我之前的文章中對NASM及OPT模型的介紹。

接下來,我從組數*次數和組間休息兩個方面分別說下朋友教練訓練計劃的不合理性。

一、組數*時間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表格中的Phase 3:Hypertrophy中,如果取12reps和5sets,那麼和朋友教練教得不是一樣嗎?

這裡就要提一個力量訓練中reps和sets變化的基本原則,

組數↑,次數↓,重量↑

組數↓,次數↑,重量↓

目的是:

  • 防止過量訓練,影響肌肉的恢復,包括組和組之間、這次訓練和下一次訓練之間;
  • 確保在強度合適的情況下,訓練的效果最大化。

因此,基於NASM的理論,在Hypertrophy(增肌)階段,應使用6reps*5sets~12reps*3sets。(重量相應增減)

二、組間休息

這裡我再從三個角度解釋為什麼組間休息不能太短。

a. 能量恢復角度

休息區間主要根據能量(ATP和PC)的恢復量來劃分,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來源於NASM ESSENTIALS OF PERSONAL FITNESS TRAINING FIFTH EDITION P330

可見,至少要40s以上,才能恢復絕大多數的能量。

在能量還沒有恢復的情況下,急於做下一組動作,有可能根本無法完成設定的組數導致訓練質量下降,或是受傷。

b. 代謝方式角度

在鍛鍊的時候,供能方式如下圖,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來源於NASM ESSENTIALS OF PERSONAL FITNESS TRAINING FIFTH EDITION P155

前10-15s主要由磷酸肌酸系統(APT-PC)提供能量;

接下來的2-3mins主要由糖酵解系統(Glycolysis)提供能量;

這之後,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主要由有氧氧化系統(Aerobic)提供能量。

假設,組間休息時間過短,肌肉中的糖分沒有充分恢復,在2-3組過後,身體就有可能進入有氧氧化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身體儲存了足夠的碳水,就會開始燃燒脂肪。但是,如果體內沒有足夠的碳水,就有可能通過分解蛋白質(肌肉)產生能量,給身體功能。

因此,這樣的訓練計劃和所謂的”增肌“也是相違背的。

c. 肌肉纖維角度

理論上說,肌肉纖維主要分為Type I和Type II兩種。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兩種纖維的特點:

Type I(Slow-twitch):

細胞顏色偏深紅色,收縮慢,適用於長時間收縮,耐力強,運氧能力強,但是產生的力量小。

Type II(Fast-twitch):

細胞顏色偏淺,收縮快,爆發力強,產生力量大,但是耐力差,容易疲勞,運氧能力差,不適合長時間收縮。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而小重量,高次數的鍛鍊可以刺激Type I纖維的生長;而大重量,低次數的鍛鍊可以刺激Type II纖維的生長。這也是為什麼在一次的鍛鍊中,既要安排大重量,又要安排小重量的動作。當組間休息太短,整個鍛鍊過程就如同跑馬拉松一般,這樣做更偏向於刺激Type I纖維,而Type II纖維得不到刺激,增肌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無論從組數、次數或組間休息,5*12 reps+30s- rest的訓練方法對於增肌來說是不科學的。

我簡單介紹下,我自己的組數、次數或組間休息設置的方法和理由。

我一次的訓練計劃,會根據動作的不同將高組數和低組數相結合。

複合或多關節動作,80%-85% intensity, 5sets*5reps,組間休息3mins以上至心率平緩;

孤立或單關節動作,50%-70% intensity, 3sets*10reps,組間休息1mins以上。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為了儘可能的增加當天自己的訓練容量,從而達到當前水平最大的訓練容量。

這就好比,

有一個大腕,你需要用杯子將水舀入腕裡,將碗裝滿。

如果你只用一個大杯子舀(大重量低次數),那麼最後一下,要麼沒有將碗裝滿(訓練容量不足),要麼可能會溢出來(受傷)。

如果你只用一個小杯子舀(小重量高次數),那麼你可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將碗裝滿(訓練時間過長)。

但是,如果你用一大一小兩個杯子,前面用大杯子舀,最後一下再用小杯子一點點填滿,這樣舊能將碗裝滿。(確保你每次訓練都能達到足夠的容量,又不會受傷。)

又或者像是電力系統裡,潮流計算中PQ分解法的雅各比矩陣的作用。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網上很多人都對組數、次數、組間休息做過研究,比如Youtube的博主Jeremy Ethier和Jeff Nippard。我依次介紹下。

增肌主要是和鍛鍊容量(Volume=sets*reps*intensity)有關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並且,

2-6 reps = 增強力量(大重量)

6-12 reps =增加緯度(中等重量)

12-15+ reps = 增加肌耐力(小重量)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Jeremy認為,之所以6-12 reps是最適合的增肌次數,是因為從理論和實際出發,這是一個最有效的區間,使得一個人可以在這個區間內能夠做到最大的容量(Volume)。

假設,用低次數(2-6reps),

那麼你就需要用大重量,多組數,才能累計達到和6-12reps相同的容量。

這會造成,受傷機率增加和鍛鍊時間增長(組間休息變長)。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假設,用高次數,(12-15+reps)

這麼做容易使得身體疲憊,尤其是做複合運動,這會影響你在當天接下來的訓練,甚至會影響你鍛鍊後的恢復。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然而,6-12reps,

a. 使用的重量足夠給肌肉提供壓力;

b. 受傷的機率較小;

c. 不會是你疲憊,影響了訓練和恢復。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再來看下Jeremy是怎麼看待組間休息的。

之所以有些人認為高組數,短組間休息的訓練方式能夠增肌,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訓練方式滿足了增肌三大要素之一的”代謝壓力(Metabolic Stress)“,即,可以增加訓練後肌肉的緊繃感。(其他兩個要素是:Mechanical tension和Muscle damage)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但是,減少組間休息是有代價的。相比於長組間休息,短組間休息後肌肉無法得到恢復,就可能無法推起更大的重量,或者無法做到你本該推起的次數,這可能使你的總的訓練容量(Volume=sets*reps*intensity)減少,而容量也是影響增肌效果的因素之一。

那麼,對於肌肉增長來說,受”代謝壓力“影響更大還是受”訓練容量“影響更大?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在2016年的一篇研究中表明,更長的休息時間,能夠讓實驗對象完成更多的容量,增肌的效果也更好。

而在其他研究中也有類似的發現,

並且Jeremy指出,目前沒有研究表明相對更長的休息時間有什麼不良的影響。雖然更長的組間休息會使得肌肉沒有那麼強烈的泵感(緊繃感)或者不像短組間休息那樣流很多汗,但這些並無法衡量訓練的效果,因為肌肉的增長並非可以輕易觀察到。


到底高次數還是低次數的訓練更利於增肌,這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Jeff討論了Dr. Schoenfeld的兩篇研究。

2014年,Dr. Schoenfeld做了兩組的對照實驗,一組使用高組數(10 reps)低重量,另一組使用低組數(3 reps);

2015年,Dr. Schoenfeld又做了兩組的對照實驗,一組使用高組數(25-35 reps)低重量,另一組使用低組數(8-12 reps)。

結果發現,在訓練容量和訓練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兩組增肌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接著,Jeff又討論關於6-15reps。

廣為流傳的次數是6-15,被稱為增肌最好的次數區間。但是,Jeff認為這實際上還待考證和研究。

Jeff認為,一次訓練中,3/4的動作應該用6-15 reps,1/4的動作用6- reps和 15+ reps。

原因是:

1、過多的多次數動作會影響訓練後的恢復。

2、過度的低次數動作會增加受傷風險。

3、假如使用的是10 reps 可以大大減少以上兩個的可能性。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再來看下Jeff是怎麼看待組間休息的。

過去的研究對於組間休息的看法是,

增加緯度= 1 min

增強力量= 3-5mins

增強耐力= 30s

Jeff又研究兩篇最新的研究,

在Dr. Schoenfeld 2016年的文章中,兩個對照組分別用1 min組間休息,和3 mins組間休息,7周後3分鐘組間休息的實驗組在某些部分有更好的增肌效果和力量增強,而實驗對象的肌耐力增長並沒有區別。

在Dr. Grgic 2017年的文章中,發現多於1 min的組間休息比低於1 min對於訓練的效果更好。可以讓實驗對象完成更大的訓練容量。

Jeff認為以增肌為目的,組間休息至少需要1min以上,這樣可以幫助組間的恢復,這樣才可以讓你完成下一組,並在下一組盡全力。

對於大重量的複合動作,建議組間休息3-5 mins

對於孤立動作,建議組間休息1-2 mins

次數(Reps)、組數(Sets)和組間休息(Rest)之間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