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边赶海的农民抓到二两以下的青蟹都会放生,是真的会这么做,还是为了视频效果呢?

农村泉水有点甜


说实话,我本人最近也是疯狂迷恋上了这些赶海的视频,因为觉得他们赶海真的非常的好玩,有趣,而且可以抓到那么多的海鲜。尤其是现在在网络上那些赶海的农民捕捉青蟹的视频会比较多,可能是因为青蟹的个头大,看这样的视频能够引起观看者的兴趣吧。不过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赶海的农民会将捕捉到的青蟹,个头稍微小一点的放生,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个个头其实已经不小了,相对于其他的螃蟹来说。


之前看到好几个赶海的人说二两以下的青蟹都不要直接放生,但是有时候看到一两个赶海的能抓到比较小的青蟹的时候,也还是会拿走不会放生。所以有时候我也觉得很纳闷,他们抓到的青蟹明明已经够大了,为什么却还要说这个个头太小了,就直接放生扔掉,真的是他们从心里面想要放掉,能够使海洋的资源持续得到发展,还是为了视频效果才这么做的呢?

现在之所以赶海的视频如此的火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内陆人居多,靠海的人比较少,因此大部分人对于赶海这种生活都会非常的好奇。在自媒体上的这些赶海的人粉丝一般都生长得非常的快,确实是因为他们赶海的视频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也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赶海人的生活。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小池赶海和渔民老四,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赶海视频真的是非常的贴近生活,而且他们都是非常的辛苦,真正的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们两个人的感慨视频,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准时观看的,而且为他们点赞,觉得他们非常的不容易。


但是当赶海的视频看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人赶海就感觉刻意的去做一些事情,很多人可能都会事先准备好青蟹然后放到那里,为了视频效果再重新抓一次,摆拍的太过于明显,就让人觉得视频拍的太假。当然我相信大部分赶海的人都是比较真实的,而且最开始我是关注阿峰的,然后再持续关注其他的赶海人。因为这些人在赶海的时候都会将垃圾清理掉,我就觉得他们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虽然对于我们没有赶过海的人来说1~2两左右中的青蟹已经算是非常的大,我们如果抓到绝对会带回家,不会放掉。但是对于赶海的渔民来说,他们渴望的是海洋资源持续发展,因此如果太小的青蟹抓走之后,以后他们就很难再捉到青蟹。因为青蟹的个头往往可以长到很大,而其他的螃蟹不可能长到那么大。所以对于南海的渔民来说,1~2两左右的青蟹在他们眼中是非常小的,所以他们就会放生。等到长到二两再来抓也不迟,所以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靠海的渔民与生俱来的这种意识吧,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大家觉得呢?


少三番


我是土生土长的海边人,小时候也赶过海。其实赶海是一种既危险又艰辛的苦活,俗话说:“跑马行船无三分命”(闽南俗语),现在随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的气候资讯的普及,生产工具的改善,不少工具机械化、电器化,作业的艰辛程度和安全性得到不小的改善。

记得小时候七夕那天,正是章鱼在滩土上打窝聚居季节的开始,这时章鱼的个头还很小,老妈总是骗我们去海滩药章鱼,说:“去吧,捉些回来闷饭给你们过七夕节”,但捉回的章鱼总是吃不到,让老妈给卖了,年年如此。海上作业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特别是夏天,烈日炎炎,不做好相应的防护,很容易造成皮肤灼伤。前几年经常去海上钓鱼,有一次碰到鱼群,钓得起劲忘了相应防护,回来后感到皮肤火辣辣的,过几天脱了层皮。对专业赶海的人应该会好些,因为他们天天海上劳作,皮肤晒得很坚实了,已适应海上的环境,稍作防护就行。

至于个头小的螃蟹放生问题,本人觉得专业赶海人没那么讲究,因人而异。何妨现在沿海的养殖业非常发达,小的螃蟹捉回来可做为蟹苖卖给养殖户。小些的鱼虾不捉也是有的。视频里的放生作为正能量宣传也是必要的,值得提倡。视频是经过剪辑的,把一些有趣的东西表现出来,完整的过程是艰辛的。偶尔赶趟海是有趣的,如长期在海上劳作是艰辛的。

本人的感悟,请指教。


赶海人zp


在海边赶海,大多数的时候,能抓到青蟹的几率,是非常的小。至于赶海的人,是不是都会把抓到二两以下的青蟹放生?我讲说自己的看法:

海边赶海的农民,抓到二两以下的青蟹都会放生吗?

在赶海的人群中,有不同年龄段的人,老一辈的渔民,有着“留大放小”的观念。他们当中有部分人,是会把捡到的小海货,进行放生。在他们那一代的人,多数人还是对大海比较敬畏,会遵守“留大放小”的做法。他们认为是靠着大海才吃上饭,所以要把抓到小的放回大海,这样才能长长久久。

而在中青那代人当中,能做到这点的真的不多。首先他们是以赶海为生,他们较少会上船出深海捕捞。赶海的收获多少,意味着能赚到多少钱,二两的青蟹虽小,但也是有人要的。特别是野生的,能卖的价更高些。那是他们生活资金的来源,再者你放了,被别人捡去了啥办?海滩又不是谁的后花园,是有其他赶海的人前去的,所以会放的人并不多。

再讲讲为什么网络上,那些赶海的人,总会把抓到的小青蟹和其他的小海货放生。

1.观众要求的!我也曾看过几个赶海的视频,每当赶海的人捡到一些小海货,在评论中经常会看到有人留言:放掉吧,那么小;那么小的海货你都捡,取关了等等相似的言论,就算是一些长不大的的海货,他们也会叫放掉吧。时间久了,录视频的人自然也就知道,别人喜欢看到他“留大放小”,所以在今后视频中总是会主动说,太小了不要或是等一会放掉。

2.录视频的人,并不于赶海的收获为生,既然观众喜欢看他这样做,为了视频效果,也为了留住粉丝,他当然乐意那样做了。至于他们录完之后,是不是真的放生了,还是会回头去捡?也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但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做这样的事吧?

综上所述,拍视频赶海,不于收获多少为谋生手段,特别是当粉丝多的时候。播放量都能赚到不少钱,所以会做“留大放小”的事。但真正以赶海为生的一部分人,并不是都能做到。


果乡农人


我本人也赶海,所以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第一分什么螃蟹,有的螃蟹长不大,可能2两也算大的了,就带回家,有的比如青蟹个头长得会比较大,这样就会把小的放了,因为能长大,这个是我个人观点,因为每一个赶海人,不一样,做好自己



鱼小鱼户外


长江里的鱼苗都快被抓绝了,近海连鱼都捕不到了,为什么还有人会相信二两以下的青蟹被放回去?如果赶海的农民有这样的意识,近海也就不会被捕捞殆尽了。

更何况,这是青蟹。二两的青蟹虽然说不上大,但如果拿去卖给附近的养殖户,还是能卖个20块钱的。白捡的20块钱,又有多少人经得住诱惑,把它给放回去呢?

对于一些拍摄赶海视频的人来说,抓不抓青蟹其实无所谓的,他们最看重的是粉丝,是流量,是海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因此,在镜头下,他们做到了把赶海遇上的垃圾捡回去,做到了遇上小螃蟹都放回去,做到了文明赶海。

这些网红播一个视频的收益都快将近千元了,又何必盯着一个2两的螃蟹,遭粉丝质疑呢?不是他们爱护生态,只是他们要的利益不只是一个螃蟹,而是一片海洋。

真正的赶海人往往是遇上什么抓什么,别说是2两的青蟹,要不是馒头蟹不值钱,恐怕早就被抓完了。抓大放小仅有一小部分人做得到,但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赶尽杀绝,最后为了利益,大家都赶尽杀绝了。毕竟大海不是谁家的后花园,今天放了,明天你就再也遇不上了。这可是能卖到100元一斤的青蟹。


魅力社会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我来说说为什么赶海的农民抓到二两以下的青蟹都会放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我发现,好像从2018年起,平台上有很多在海边生活的农民赶海的视频出现,到了今年就越来越多了,其中就有他们抓到大约一两或者二两的青蟹,但是又将这些青蟹放生了。我先来说说为什么抓到二两以下的螃蟹都会放生的原因。

  1. 第一个原因是青蟹在合理的体重范围内,是越重越好吃的,青蟹体重在二两以下,它基本是没有什么蟹肉给我们吃的。这种体重的青蟹,如果我们煮熟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鸡肋,真的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大概十几只青蟹,才有一两重的蟹肉吧,而且也不会好吃。

  2.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二两以下的青蟹,一般还是比较年幼的青蟹,还是在生长期间的。我们现在讲究的是循环发展。我们想要一直都能抓到青蟹,那么我们就不能将这些还在生长期的青蟹抓捕,我们只能抓到了一定体重的青蟹。如果连这些比较小的青蟹都抓了,那么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就没有青蟹了,因为大的青蟹就是从这些比较小的青蟹成长过来的。我国所设的休渔期的目的就是让包括青蟹在内的海洋生物生长一段时间,还有捕鱼网的网眼也是为了不抓到比较小的鱼。

所以他们才会将这些二两以下的青蟹放生。那么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有些可能是为了视频效果,因为之前就有网友指出某些赶海的农民是录视频前就放这些青蟹,有一些连我都看得出来是假的。而有些就是真的这么做,他们也是为了让这些青蟹继续生长,没有事前准备。因此我认为他们做这些视频的原因有好几种,无论是为了视频效果还是真的那么做,我们看自己喜欢的就好,保持平常心态。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有要补充的,请在下方留言,谢谢大家。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牧豆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边人,我们这也可以赶海,有一公里多的滩涂。

看过不少赶海人的视频,基本可以说是做做效果。。小的也不值钱。

大货没那么多,不少造假的哈,就为卖海产品。

啊峰还不错哈。。真实!

当然视频呈现的都是剪辑过的抓到货的。。没抓到货的都裁掉了。

因为放生这个有话题性,可以留住不少内陆粉丝。

相对来说。。。油管上的钓鱼类放生更真实些!


南帝郎


我觉得这倒是真的,二两以下的青蟹确实很小,青蟹本身能长得比较大,成年青蟹最起码1斤重以上。如果拿大青蟹跟二两以下的青蟹比,二两以下的青蟹就显得比较小了,去掉壳就没了。而且他们每天捕的小蟹也不多,放了也没有多大损失,对于捕鱼多年的老渔民来说,这属于一种对大海的感恩之情。



我也经常看到一些赶海视频,有些视频确实是事先准备好的,因为即使每天都赶海也不可能每天运气都非常好,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逮到“大货”,这就显然是为了视频效果。很多视频我们无法证实真假,不过放生2两以下青蟹倒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值得鼓励。


2两青蟹有多大我还是能想象出来的,也就是2只小龙虾这么大,顶多只能算蟹苗,就相当于2钱的小龙虾苗。如果到了连蟹苗都要捕的地步,大海就真的没资源了,到时候就无蟹可捕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逮小龙虾时也不会要虾苗,2钱以下的小龙虾全都放掉,为了以后长久捕捉。



营造效果的并不是他们放生的小青蟹,而是他们手里的大青蟹,一只都2-3斤。这可能要一些运气才能捕到的,可是他们总是能轻松的逮到大货,显然脱不了人为的嫌疑,不过虽然我们都在质疑,可是还是喜欢看赶海人逮大货的视频。正是这一点,很多赶海的视频都非常相似,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的赶海视频确实挺好看的。



虽然我没赶过海,可是如果我也只逮了两只2两以下的小青蟹,我可能会毫不犹豫,把它们放掉。如果我逮了很多这样的小青蟹,我可能会经不住诱惑把它们带回家给清蒸了,对于我这种没吃过青蟹的普通人来说,它们就是美味。但是对于以赶海为生的农民来说,我相信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捉到的所有2两以下的小青蟹给放掉。

老蔡说水产


自从短视频火爆以后,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赶海的视频,而且非常火爆。不少人,是内地的,他们一生都没赶海过,于是对赶海特别有兴趣。

我没有赶棍海,但是在内地也经常到河里捕鱼过。我平时也会看一下赶海视频的,觉得比较真实的就小池和啊四的,当然了事实情况是怎样,鬼知道。像啊峰视频,个人看过几个视频,觉得挺假的。

因为做视频是要视频效果的,在视频里的表现和真实情况是不同的。比如,视频里,你要表现出收获满满的,而且要有爱心,抓到小货就放生,这样才能吸引人来看,能留住粉丝。

至于,真实情况,你是如何的人,旁边的人才不会在意。

为什么有人会抓到二两以下的青蟹,会放生呢?而且基本上,每个视频者都会放生小的青蟹或者别的小海鲜,很少有不放的。

1:青蟹是目前野生比较少有的一种高档蟹。是的,没看错,野生的青蟹目前真不多。那些真正的渔民都知道。根本就不像视频主发出的视频那样,每次都收获那么多。

一般,大家抓到大点的青蟹就会拿回家去卖掉,或者自己吃。

而小点的青蟹,二两以下的青蟹,其实除了外壳,是没什么肉可吃的。本身,青蟹就不是很多肉吃。

二两以下这么小的青蟹,吃起来,就性价比不高了,那价值可能连人工和煤气都不回。所以很多人,都不选择吃小青蟹。

但是,这不代表小青蟹就没有价值了。要知道,目前野生青蟹资源缺乏,而市面价格又那么贵。很多人都开始了养殖青蟹。

渔民们抓到二两以下的青蟹,绝大部分都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会为了青蟹的生态繁衍而主动把到手的财富又放回海里去。

普通渔民一般都是把小青蟹收集起来卖给附近的养殖户的。一只二两以下的青蟹,可以买5到7块。多抓几只小青蟹,就可以买几十块了。对于很多辛苦出海的渔民来说,几十块,他们是不会放弃的,会收集起来卖养殖户。


2:为何真正的渔民会把青蟹留下,卖给养殖户。而视频主却愿意放生呢?视频效果需要。

那些做赶海视频的,他们真正的目的,可不是那点海鲜收获,而是视频的收获。

既然赶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视频收益,那么自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视频里表现得满满正能量了。这样,才增加流量,吸引粉丝,和留住粉丝。

卖那几只小青蟹的利益和视频收益相比,算得了什么呢?而且,那几只小青蟹,自己不吃,还要花时间找人去卖到养殖场,得不偿失。

大部分视频主,都放生小青蟹,表现正能量,自己不这么做会被骂的。

看完我的问答,我相信大家应该明白,视频秀,视频秀,做视频要想做得好,一定要懂得秀字的精髓。

当然了,我相信有些视频主是真的想放生青蟹的。因为青蟹那点价值,不值得他们去折腾。


村哥小凡


放生二两以下的青蟹,也是为了保证资源的再生,如果大小全部都捕捞的话,很可能会使青蟹绝种。

老一辈赶海人,他们对海比较敬畏。大海对他们来说就是 衣食父母,生活所需全部都来源于大海。海边的人都对大海很尊敬。有的鱼民在每次出海前都要举行仪式,来拜祭大海。以祈求出海能有个好收获,能够平安回家。渔民的鱼网,网口都比较大。小的鱼苗都不会捕捞上来,能捉到的都是大鱼。

现在的新赶海人,对大海的敬畏减少了。在赶海的时候,有的人根本不遵循老一辈人的宗旨。青蟹不管大的小的全部都抓走,因为小的青蟹也能卖钱,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以后。如果只是这个一味地索取,大海的资源迟早会枯竭。

现在还有一部分人,专门拍摄赶海的视频或进行直播。因为有好多人并不是生活在海宾的,他们对赶海比较好奇。所以比较喜欢观看这种视频或者直播。

他们在拍赶海视频的时候,只会抓大的,如果连小的也一起抓的话,肯定会受到观众的指责。所以他们为了让观众满意,一般碰到小的青蟹他们都会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