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娛樂圈生存法則

什麼時候娛樂圈吹起來一股奇怪的風?

迎合代表流行?

不迎合就是不合群?

宋丹丹曾在節目中提到過,不知道什麼時候文藝界變成了娛樂圈。我想她的潛臺詞是為什麼會變成娛樂圈?

反娛樂圈生存法則

如果娛樂是動詞,那麼主語又是誰呢,總不能是明星自我娛樂吧。明星大體分為演員和歌手,演員演電視劇是為了娛樂大眾,歌手唱歌似乎也是為了聽眾,當然你可以選擇迎合大眾或者走自己的風格,然而後者有多難,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

音樂是用來欣賞的,不是娛樂的

早些年,在還沒有什麼概念的時候,也喜歡過一陣流行歌手,那時候覺得大家都喜歡,那就應該沒錯,於是張口閉口都是那幾個流行歌,還覺得自己審美挺不錯。

如今,真覺得自己以前怎麼那麼喜歡從眾,聽著那些無關痛癢的苦情歌,那些歌詞哪個拿出來可以經得起推敲,哪個旋律能稱得上精湛?當然我不否認,這類歌直到今天我的歌單裡還是有幾首的,但是鐵打的歌單,流水的情歌。

我喜歡的歌手曾說過,他寫歌不是為了讓大家唱,而是用來聽的,如果他的歌誰都可以唱,那麼他就不唱了。

反娛樂圈生存法則

一語驚醒夢中人,音樂是用來欣賞的,是為了讓人們的審美得到提升的,ktv歌曲有那麼幾首可以唱一唱的流行歌就可以了,如果所有的歌都變成了爛大街的歌曲,你還會視之為寶嗎?

很多人在黑別家歌手的時候,總喜歡丟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家歌手有傳唱度高的作品嗎?

我想,是金子總會發光,驗證一首歌是否經典是要用時間推敲的,是要看一年甚至幾年之後,它是否已經被其他歌曲所取代。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情歌量產,被取代只是分分鐘的事情罷了。

疫情蔓延的這段時間,很多歌手都專門寫了歌曲,希望可以鼓舞到前線的醫護人員還在病人。在人心慌亂的時候,我們其實很難去聽以前那些歌曲,因為它們無法表達現在的心聲。很難得的,我們終於有時間去細品歌詞了。

以前華晨宇總說,他寫了幾首大愛的歌曲,從前不覺得,如今才發現那幾首歌在這種時候真的像救命稻草一樣。比如《地球之鹽》就是一首寫給地球的歌,“我想要世界擁有更多歡樂,哪怕我心如刀割,我想要用我雙眼,來換取愛的顏色,我想要用我懷抱,把冷漠全都溫熱……我想要用我眼淚,給感動刻下座標,我想要用我餘生,換夜空繁星閃耀,我想要張開雙手,給世界一個擁抱。”還有《蜉蝣》,包括歌手第六期要唱的《神樹》,都是細品歌詞會讓人類反思很多的。也許這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段時光,我們才會意識到人和自然的關係,有時候我覺得也許這也是一個契機,讓更多的人聽到這些看似小眾的歌曲,讓它們不至於蒙塵。

反娛樂圈生存法則

反娛樂圈生存法則

請堅持你的堅持

歌手說到華晨宇,演員我想提一提鄭爽。說不上多喜歡這個妹子,但是如今越來越欣賞她了。作為明星、流量小花,代言綜藝是最好的曝光,尤其是在一部劇大火之後,應該趁熱打鐵,提高一下商業價值。可是鄭爽在這些方面真的會遜色於同期的小花,代言數完全匹配不了她的身價啊。有陣子很喜歡《微微一笑很傾城》,於是好奇地搜了搜鄭爽,代言真的是少的可憐,我印象中的綜藝還停留在花少時期,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當然,她比較新的戀愛綜藝我也有看,對於她戀情我並不想置喙,無論是綜藝裡的爭吵還是甜蜜,以至於兩人最後的分手,我都沒有資格去發表評論,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即使她是藝人,也有選擇的權利。

反娛樂圈生存法則

我曾經一度猜測過,鄭爽之所以代言少是不是和她性格有關,在娛樂圈最忌諱的就是“不愛表現”和“直率”,這兩點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或許是優點,但是明星不適合這些。“不愛表現”意味著低曝光度,“直率”意味著得罪人。過於放飛自我後果有多嚴重?很多粉絲反水,得罪明星藝人,連帶著資源都會受到影響。聽說爽妹子還有個小號,懟天懟地的氣勢讓很多人都在猜,她受什麼刺激了?她會直言拍戲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黑她的人會給她帶來壓力但影響不大,畢竟網友說再多也不會出錢養她。

反娛樂圈生存法則

官微照片

於是,過於真實的她被網友稱為“太作了”。我們總是習慣明星出現在電視上,一副乖巧的模樣,對於異類我們總是充滿異議,更有甚者說,做明星就要有做明星的覺悟。所以,什麼樣的覺悟可以討好所有人?答案是沒有,總會有人喜歡你,有人詆譭你,沒有一顆強心臟真的很難在娛樂圈立足。

娛樂圈是一個強調個性的地方,人們在喜歡你的時候,會喜歡你的一切,比如王菲,許晴,人們對她們的包容度就很高,也許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最終都是要靠作品說話的。

現在的年輕藝人還需要磨練,不要泯滅他們的個性,不要讓那些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異類被迫合群。我想,你也不願意看到娛樂圈變成了一個大型複製工廠,每個人都像“整容臉”一樣遍地都是。給他們一些成長空間,不要用你以為的無心之舉重傷他們,網絡暴力之下,希望你不要成為幫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