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疼?教你肩峰下關節的保健和如何避免肩袖受傷

肩膀疼?教你肩峰下關節的保健和如何避免肩袖受傷

肩是全身活動範圍最大的一個關節,因為覆蓋肱骨頭的肩盂很小很淺,靠周邊一圈軟骨——盂唇來增加對肱骨頭的包容,肱骨頭的活動範圍很大,因此也容易受傷。一般我們講的肩關節包括: 第一肩關節: 盂肱關節,第二肩關節:肩峰下關節,第三肩關節:肩胛胸壁關節。一般人產生肩痛的前兩個關節,我們重點介紹肩峰下關節的保健。

肩峰下關節主要結構是肩峰和肩袖,隨著年齡的老化,肩袖也會產生老化退變,國外解剖文獻報道,大多數老年人的肩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撕裂,甚至完全斷裂。肩袖早期的撕裂如果外面的包膜很完整,可能疼痛很厲害,有時一旦斷裂很大範圍,疼痛反而輕了,肩袖的自身老化是隨著機體的老化而發生的......。全身的運動系統保持良好,肩袖退變就輕。而來自肩袖以外的卡壓和摩擦我們有時可以避免,肩峰就在肩袖的上方,每個人每個肩的肩峰形態都不一樣,有的人先天肩峰形態就呈鉤狀,上臂一旦外展,肩峰就對肩袖產生卡壓摩擦,所以有的人很年輕就開始肩疼了。但多數人肩峰形態尚平,進入老年後肩峰形態可能發生改變,肩峰下的滑囊會增厚纖維化,這種情況會導致肩峰下間隙的狹窄,也會卡壓肩袖,造成疼痛和外展困難。這是老年人疼痛的一個主要原因。

目前為止,沒有種特別有效的方法能夠促進肩袖癒合, 但避免肩袖受傷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如果肩峰形態很不好,肩疼了很多年,核磁下肩袖尚完整,應儘早行肩峰成型術,將肩峰磨平,給肩袖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

第二,不要暴力的練習上舉肩關節,如果吊單槓、單臂大回環、練吊鈴、推槓鈴等,即使肩峰形態先天正常,一旦外展超過60-90度後,肩峰的前外端也會對肩袖形成摩擦,從而人為地造成損害,上述練習方法在民間治療肩周炎時廣泛推薦使用!

第三,維持肩袖年輕狀態的鍛鍊方法是外展90度,即平臺上臂不動,保持肩袖在外展90°下的張力,這種靜力性訓練有些類似於髕股軟化的靜蹲練習,感覺酸脹即可。

第四,從事用肩過多的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高爾夫球等運動後使用冰敷,可保持肩袖的健康態。

一般人要了解的是肩周炎的誤區, 多數人將肩痛全部稱之為肩周炎,所以就使勁練習,造成二次傷害。肩周炎的判斷其實很簡單,自己抬不起肩,別人幫助也不行,如果你活動很正常,但是疼痛,就應該找關節科醫生看一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