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考核量化分校長副校長最高,主任副主任年級最高,合理嗎?

布衣教師


按照仇官心裡,不合理,學校領導最好是幹活多,責任大,待遇低,這樣才合理


高級學習指導教練


我認為在學校補貼中校長副校長最高沒有錯,當然校長副校長為了顯示高風亮節,主動拿少是另一回事。很多人以為一線教師、畢業班教師辛苦,應該最高補貼;而校長副校長好象每天無所事事的樣,其實一間學校,校長等班子成員作用巨大,責任最重,無論教師學生出什麼大事,最終責任都追回到校長和分管副校長頭上。就象今次新冠疫情,我們這裡教師可放長假宅家享天倫,但校長等班子領導年初二就要回校值守了。所以看問題不能看表面,應看實際,應實事求是,當然,校長也不能多拿獨佔,與學校一線教師拿同一檔補貼,我認為是應該的,也是合理的。


陳總8564


我認為,學校考核量化分,校長、副校長和主任、副主任比普通教師高,這在正常情況下是合理的。如果比多數教師低的話,那才叫不正常呢!

首先,校長、主任大多是教師中的嬌嬌者。他們一般是經過了任課教師、教研組長或班主任的鍛練,其中主任或經過副主任,副校長或經過了主任,校長也或經過了副校長。所以,他們是走臺階上來的,不僅有專業知識、教學經驗和突出業績,而且在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上要略勝一籌。同時,還要具備人際協調能力和學校管理才能,才可能被主管部門發現培養,被教師們多數推薦認可。至少在當時當校,要優於一般教師。

其次,校長、主任和一線教師雖然崗位職責不同,但同樣幹著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樣有工作量。有時,校長、主任們的工作時間甚至還要長、工作量還要大些。特別是基層中小學校的校幹,早上班、班下晩是常態,假期開學要早於老師,放假離校更晩於老師,工作忙了有時沒有雙休。其辛苦程度和責任心不亞於任課教師。教師任課教學相對單純,主任、校長抓工作全面,要複雜得多,責任也更大。從某種程度上說,主任、校長能當得了教師,一般教師卻不一定幹得了主任、校長。

再者,上級對校乾沒有設立單獨的職稱管理系列,與一線老師同為教師系列,所以評職稱當然就要同臺競爭。在職稱評審過程中,校長、主任佔有一定的優勢,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他們的起點就決定了這種優勢。他們同樣有家庭和老婆孩子,同樣希望通過工作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一句話同樣需要職稱和工資待遇。那種認為當校幹就應當多幹活,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一味讓,自己應該享受低職稱、低待遇的觀點,並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理念。

假如有個別主任、校長借職責之便,採取非正常手段影響或提高個人的打分,這是另一碼事,是不同性質的問題。這樣的校長、主任,相信他們也不會幹得長久。你們說不是嗎?



鷹眼看教育


績效工資就是割老師身上的肉,獎勵領導的制度。新辦法!新措施!新要求!職稱按照教齡自然晉級,高!只是省去了中間環節!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如何才能保證?

【一】提出寶貴意見

一直以來被大家熱議的教師職評問題,不斷地被推向高潮,似乎有不解決不罷休的態勢。

大家都紛紛提出寶貴意見,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改變優化職評政策,力促教育公平公正。

職稱評聘按照教齡自然晉級晉崗的辦法被廣大的網友和部分教師所推舉。

不難理解,很簡單,就是給職稱設定一定的年限,到時候自動晉級晉崗調整工資待遇。比如:滿5年自然晉級為中小學初級教師,崗位是11級;滿10年自然晉級為中小學中級教師,崗位是10級等等。晉級晉崗後,工資待遇必然隨之調整。

【二】自然晉級晉崗的好處

我想,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以下幾五個方面的好處。

1.教師可以安心從教,細心鑽研教學,踏實工作,不再被晉級職稱所困擾,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2.避免出現不努力工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教學業績,業務水平和能力低下也能晉級高級職稱,獲取高收入的現象發生。

3.實現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

4.可以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能夠照顧到年輕教師和能力水平很高的又沒有關係又老實本分的教師。

5.真正實現教師職業幸福感、歸屬感和吸引力。

這個辦法好!我贊成!

【三】摸著石頭過河

任何一項政策法規能夠實現落地生根,不經過實踐的驗證,都不能付諸實施。


今天空氣流通暢


你知道嗎?

這些得分高的校領導其實心裡委屈著呢!

你知道嗎?

他們心裡何止滿足於在中小學校園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池塘裡混點汙泥濁水?

你知道嗎?

他們巴不得到省市縣級領導崗位去為國分憂,為民造福呢!

你知道嗎?

作為一個一線教師,踏踏實實、規規矩矩服務好黨的教育事業,服務好學生,就死而無憾了。


王白石12345


學校績效考核,在實際操作中要堅持如下四條原則:第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取信於民,否則將喪夫考核的公信力。關鍵在於校長、副校長、及其他考核小組成員,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第二堅持統一性原則,由上級教肓行政部門在先行試點基礎上,對所有學校統一制訂績效考核辦法,不能讓學校各自為戰,自行其是。尤其是對各學校校長、副校長及其他考核小組成員,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進行考核。

第三堅持迴避原則,學校校長、副校長、及其他考核小組成員,只考核本學校其他人員,不能考核自己。

第四堅持可比較原則,即對教學人員與非教學人員,因為其工作性質不同,績效不好一起比較,因此要分開考核,不能混在一起考核。


愛學習愛東方


要看方案是怎麼制定的,如果方案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制定的,也是教代會通過的,而且考核也是嚴格按照方案執行的。那就應該沒有問題。行政幹部所做的活也是比較累人的,管理人的事情都不好做,工作瑣碎頭緒多。他們不僅有行政工作,而且還有教學任務,如果都做得出色,理所當然應該是最高的。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一個團隊中,追求公平沒有錯,但是公平絕對不等於平均,平均一定不利於團隊的發展。我是一箇中年教師,年輕不成熟的時候也有問題中的想法,總認為自己是最辛苦,最努力,待遇最高的那一個?其實人人都在努力,他們很多人比我做得好!尊重同伴,尊重對手,他們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世界上有不公,但是沒有那麼多的不公!



心歸文海


俗話說:“叫花子烤火往懷裡扒”。

哪個學校不是領導高於老師?

從各個學校的工作量計量方案都是領導商量決定的,經職代會通過。

教師按課時計算,領導首先按職務定量。一般校長按全校教師(包括帶有行政職務的任課課教師)中最高工作量來定,副校長略少一點點,其他領導逐級少一點點。如領導有上課的,再加上一般老師一樣的計算方法,這樣職務+課時=實際所得。所以各級領導(不論官職大小)總會比一般教師要多。

這樣計算得到,領導都會高於老師,而對於除語數外,其他的科目的任教,有很多的人還達不到領導的一半。

這是現實。無法抗拒。至於合理或不合理,誰來評判?只會引起部分教師心裡的不滿。也就有了此(合理嗎?)的提問。

為什麼很多人都想方設法弄個一官半職?而這一官半職也只有校長能給予的。

加油吧,成功了,你就不會提問了。


犀城鶴


合理還是不合理,站在一線教師角度看不合理,而站在學校大小領導角度看是合理的。

首先,如果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校長,真心想把學校的教學質量抓上去,那麼肯定不會制定領導的量化分高於一線滿課時的老師的。

其次,只有某些公辦學校,校長只會幹形式主義的表面的文章,只要上級領導來學校檢查,就讓中層忙於造假,加班加點,這麼辛苦的,肯定要體現在量化考核上的,分數高了,不止年終獎金多,評職稱也在前面。好處多多。

最後,校長為了體現所謂的公平,公正,往往打著這是教代會決定的,其實學校教代會就是隻是形式。


佛系淡然


題主肯定是教師,所以提點建議。努力提升自身素養,積極投身本職做出紮實可見的成績。這樣自己可以做校長,把老師的量化分定0分自己定100分,報今日之仇。

如果不屑於做校長,則可以換一下環境。因為稍上規模的學校或者說除了你所在的學校,校長是由主管部門考核不參與本校考核的,沒有哪個校長自己考核自己的。教師的考核也將是分組進行。副校長們中層領導們應該是單列考核的與教師工作肯定無可比性,而且語文和數學也是有區別不可強拉在一起。學校越小可能越不規範也有之,這從另一個方面講也是你自己能力受限自甘受欺凌了。

你如果做不了校長也改變不了環境,那麼你說多了都是淚,別人也愛莫能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