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裡撿“國寶”--西周班簋

西周班簋[guǐ]

垃圾堆裡撿“國寶”--西周班簋

西周班簋

西周中期周穆王時,毛班鑄班簋。

這座班簋早在北宋年間便已經出土,後來一直作為宮廷收藏。

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6年),西周班簋被清宮收藏收錄於《西清古鑑》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1900年),西周班簋被搶出皇宮,流失民間,在戰亂中從此消失。

垃圾堆裡撿“國寶”--西周班簋

班簋耳部

“文革”期間(1966—1976年),西周班簋大遭損毀,簋的全形被毀成若干大小不一的碎片,並被送到廢品回收站、鍊銅廠,等待回爐。

1972年,北京文物清理揀選小組在有色金屬廢品回收站,在一堆即將送到熔爐的廢銅爛鐵中發現西周班簋殘件碎片,這才給了這件國寶的二次生命!

1973年夏,西周班簋被送回故宮文物修復廠,經過整形、翻模、補配、修補、紋飾對接、焊接、鋼鏨鐫刻、做舊、填鋅、砂洗等完成修復。

收藏在首都博物館的這座西周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並且上面還有198字銘文,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實物,絕對的國寶。

垃圾堆裡撿“國寶”--西周班簋

班簋的銘文

西周班簋,從美術工藝上說,獸面紋飾的流暢與繁密,和器形的飽滿莊重,尤其是四維鉤足兩耳環繞的體態,婀娜多姿又不失威嚴氣格,其疏密間隔和造型美感,體現出在西周初期,中國已有相當高端的文明水平以及青銅器製作工藝。這件瑰寶無不顯出它的身世高貴和工藝水平。

班簋是現在的青銅簋中器形、紋飾較為精美的一件,它的頸部裝飾了渦紋,下面是弦紋,腹部裝飾有四組獸面紋。這些精美詭異的紋飾,讓班簋顯露出凝重威嚴的風格。班簋上還有四隻獸耳造型的銅耳,它們下垂作為簋身的支柱,下半部則又伸出像鼻子一樣的勾狀耳,四隻銅耳將班簋的簋身懸起,為這件青銅器增添了幾分靈動。 ——華中師範大學·湯夢甜評

垃圾堆裡撿“國寶”--西周班簋

班簋銘文拓片

班簋的銘文,在古代人們就己經知道是相當的重要。毛伯是西周王朝一個比較重要的家族,但是關於他們的史實,在文獻裡的記載比較少。所以,班簋的銘文,對於研宄毛伯家族的事蹟、西周王朝的官制以及西周時期周王朝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有關穆王時代伐東國之事,史無記載,此簋銘文內容可補史籍的不足,這就是其歷史價值。——《〈班簋〉的再發現》·郭沫若評

班簋銘文對於研究西周時期毛伯家族歷史、西周王朝官制以及西周王朝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首都博物館副研究員·馮好評

垃圾堆裡撿“國寶”--西周班簋


  • 1. 班簋 .首都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08-08]
  • 2. 郭正陽:班簋 .千龍網[引用日期2019-08-08]
  • 3. 班簋的身世 .杭州日報[引用日期2019-08-06]
  • 4. 湯夢甜.班簋銘文集釋:華中師範大學,2017:1-250
  • 5. 連劭名.西周《班簋》銘文新考.北京:北京文物與考古,2004:112-115
  • 6. [國寶檔案]班簋(2010.12.21) .央視網[引用日期2019-08-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