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有這麼一個行業,原本早已在“死亡”的邊緣瘋狂試探,但隨著一場疫情的爆發再度翻盤。然而,一旦疫情散去,最先敗下陣的,很有可能還會是它。

生鮮零售。

要知道,2019年的生鮮零售,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順豐旗下的生鮮品牌“順風優選”,全國大撤退;

開業不足半年的小象生鮮,被迫接連停業;

估值超過10億元的生鮮電商平臺鮮生友請,欠債3億,一夜之間關閉所有門店;

超過20家明星平臺關停:呆蘿蔔、鮮來多、也買酒、我廚……

4000多家入局者中,95%都處於虧損狀態,只有1%實現了盈利;

而當我們都以為,生鮮要瀕死於2019年冬天時,疫情爆發了,它又火了!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京東到家銷售額同比增長470%;

每日優鮮銷售額同比增長321%;

美團買菜在北京的日訂單量,較節前上漲2-3倍

生鮮電商App日活用戶從平日的不到800萬,直接突破了1200萬,簡直就是成倍增長!

許多人認為,疫情期間的“宅經濟”,迫使大家養成了線上買菜的消費習慣,因而生鮮零售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一塊香餑餑。

各行各業跨界賣菜、邀請菜農入駐生鮮平臺……各種言論開始流傳:

“疫情讓生鮮翻身,終於迎來了第二春”;

“生鮮電商迎來新風口”;

“生鮮電商又回來了!”

……

恰恰相反,共和君卻認為:疫情救不了生鮮零售。

為什麼?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01傳統餐飲會迎來爆發式消費熱潮

首先,我們能預想到的,就是傳統餐飲在疫情後,會迎來爆發式的消費熱潮。

疫情過後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共和君在微博翻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但呼聲最高的,基本都離不開“吃”。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新冠肺炎,讓全國人民都停止了外出就餐的腳步,傳統餐飲成為了這場災難之下損失最為慘重的行業之一。

停業等死、開業找死。這些遭受沉重打擊的餐飲企業,一旦能挺過去,必將在疫情之後迎來爆發式增長。

這是因為全民的“出門熱”。

悶在家裡幾個月,一旦解除封禁,必將有一大波人流湧向街頭,只要出門就肯定少不了到餐飲店消費。

再加上吃膩了幾個月的家常菜,相信很大部分人都渴望下館子換換口味。

這不,疫情還沒過去,陶陶居恢復堂食第一天就已經爆滿。(此為反例,大家還是乖乖待在家吧)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廣州陶陶居恢復堂食第一天,人們戴口罩在門口等位 ▽

所以,店面門口大排長龍的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當一部分人選擇外出就餐之後,那麼線上買菜的需求肯定隨之下降。這就是生鮮所面臨的危機之一。

02預製菜、方便食物或會成為新風口

生鮮所面臨的第二個危機,就是預製菜品的崛起以及方便類食物受到熱捧。

什麼是預製菜?就是供應端會提前將原材料加工製作成半成品,顧客簡單加熱後就能食用的食物。

對於絕大部分上班族來說,疫情期間購買生鮮食材自己做飯可還行。

等到一切恢復正常,迴歸職場,解決早午晚餐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剛經歷過一場肺炎,更加關注健康安全問題,不會輕易叫外賣;但如果自己做飯,廚藝是一項挑戰,再加上所需要的時間、精力,上班族耗不起。

這個時候,預製菜品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省去洗、切、調味等步驟,簡單加工即可,安全風險還低。

完美解決了味道、時間、效率的問題。

除了預製菜品,我們還留意到,像方便麵、螺螄粉、自熱小火鍋等方便類食品,同樣處於逆境增長的態勢之中。

預製菜品重塑市場份額,相較之下,生鮮的分量就會對應地減少了。

03同行對手太多,淘汰賽後只剩下強者

接著,就是生鮮行業內部的競爭。

PC6安卓網的數據顯示,目前各類買菜App達到了117個。

除了京東到家、美團、餓了麼、盒馬、每日優鮮這些小有名氣的巨頭,叮咚買菜、食行生鮮這些新興公司也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這還不止,就連賣水果的百果園、開加油站的中石化……許多外行企業也紛紛跨界生鮮,想要分一杯羹。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想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這樣一來各家生鮮就想搶“量”,放在“質”上面的心思就會削弱了。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當然想要以最實惠的價格買到最新鮮的蔬菜食材。

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他們會更傾向於選擇知名度高、可信任度強的生鮮app。像新生的品牌、跨界賣菜的品牌,消費者只會把它當做一個後備的“買菜渠道”。

到最後,消費者只留下一兩個體驗感最好、品類最齊全的app。

說到底,生鮮零售玩到最後,可能只會是幾個巨頭之間的遊戲。

04自身存在的問題,終成生鮮最大絆腳石

除了外界的危機,生鮮零售最大的“敵人”,其實還是自身的問題。

首先是用戶的留存率。

七麥數據顯示:叮咚買菜、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生鮮app,現在在App Store的榜單排名中, 無一例外,都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

排名甚至低於疫情爆發之前!

叮咚買菜 ▽

京東到家 ▽

每日優鮮 ▽

這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

一來是因為隨著疫情拐點的到來,人們開始走進超市;二是因為生鮮app的服務質量,隨著訂單的暴漲而不斷下降;

數據顯示,各類買菜app中40歲以上的用戶增加了237%。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可當疫情褪去之後呢,這部分暴增的用戶人群,大多都會迴歸到傳統菜市場。像逛菜市場這樣重要的生活場景,短期內是不會輕易被取代的。

其次,是前面提及到的貨品保鮮問題。

對於做生鮮的來說,最重要的恰好就是“新鮮”。

可是畢竟生鮮食材從種植開始,到送貨至顧客手中,牽涉到的環節太多了:種植、選品、清洗、包裝分揀、物流、損耗……

要知道,中國最好的冷鏈運輸公司叫順豐,但他們旗下的生鮮電商平臺——順豐優選都沒能被記住,那麼,對於其他平臺來說,自然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再者,就是人工成本。

很多人說生鮮電商可以省去線下門店的成本,可賺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毛菜變成品要人,貨架分揀要人,配送到家還是要人……這其間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不同職業的人員去負責。

西貝向盒馬借用1000名符合相關標準的員工;

蘇寧臨時抽調集團內部人員支援到家業務;

生鮮傳奇等公司也相繼發出了“共享員工”的邀約;

……

一筆40塊錢的訂單,這背後覆蓋的是多少的人工成本呢?

近期被看好的行業,疫情後第一個倒下的,竟是它?


2019年,生鮮新零售早就褪去了光環,呆蘿蔔、妙生活等生鮮企業就被曝因經營不善、融資難等原因,都在下半年爆雷。

2020開年的這場疫情,似乎讓大眾看到了傷痕累累的生鮮電商,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但實際卻是一場加速的大洗牌。

背後大量備貨帶來的損耗、人員的調配、後期的用戶留存……留給生鮮行業的思考太多太多,是“死而復生”還是“曇花一現”,我們拭目以待。

而對於當下的餐飲店,也別丟了希望,留下來的店就會有紅利:好鋪位、低租金、好人才……

當你突然發現市場不好做了,你的產品利潤太薄了,如果你的生意很難做,遇到了挫折瓶頸,沒有方向,想在互聯網創業沒方法,在評論區留言,前10位私信或者留言的小夥伴,可以免費領取一份2020年最新互聯網創業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