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一个月以前,中国体育界接连发生2件大事儿,引发全民热议,先是#中国男篮在家门口出局,奥运会资格危在旦夕#,后是#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重回世界第一#。

在三大球中,一直是女强男弱的局面,这次中国男篮与中国女排的对比又分外惹眼。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现任北控主教练马布里(原北京首钢男篮外援)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我看到中国男篮训练的内容是跑步,他们应该多训练对抗,只有强壮的身体与激烈的对抗才是赢得比赛的关键

对于篮球技术,我并不专业,无法从技术层面去分辨对与错,但无疑,老马对中国男篮的训练方法提出了质疑,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不对,等于在错误的方向上奔跑,跑的越猛,错的越离谱。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2012年中国女排无缘伦敦奥运会四强,铁榔头临危受命,大刀阔斧,大胆挑选一批1米9以上的运动员,朱婷、袁心玥等。

郎指导说:中国女排的未来一定是像男子排球的风格去发展,必须取得很好的高度。郎指导从运动员选材入手,很好地判断未来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发展方向。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逆境重生,重返世界第一。

李楠指导卸任男篮主教练,被评为上赛季最佳教练的杜峰接手中国男篮,篮协主席姚明也正大刀阔斧地对中国篮球进行改革,中国男篮正处于低谷时期,如何以弱胜强,如何反败为胜?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01

碰巧最近阅读了《魔球》一书,书中为我们揭示了隐藏其中的秘密。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魔球》是好莱坞口碑大片《点球成金》的原著(后台回复关键词:“点球成金”即可获取电影下载链接噢!),作者是迈克尔·刘易斯,他先后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职华尔街著名投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是三十年来全球广受欢迎的财经作家之一。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本书豆瓣评分高达8.3分,被公认为是改变职业体育文化与团队管理理念的革命性作品,至今仍被各行各业的读者热烈讨论。

起初拿到这本书很让我意外,本以为是一本小说,却建议上架经管,一本电影原著怎会跟管理扯上关系?

02

先简单介绍一下故事背景,看过电影的朋友可直接跳到第三部分~

本书的主人公比利-比恩是“奥克兰运动家队”的球队经理。在高中时期,他曾被众多球探称之为五项全能的优秀棒球手,在职业球队的高薪面前,他放弃了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走上了职棒的道路。

但路途却并不顺利,他无法适应比赛,也很难赢球,在众人的期望下,他的表现愈来愈糟。五年的职棒生涯,数据惨淡,最终,他选择了退役,来到了“奥克兰运动家队”成为了一名球探。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奥克兰运动家队”是当时职棒大联盟中的底层球队,因为经费拮据,难以吸引高水平球员加盟,战绩一直垫底。但他们有着一位喜欢读书的球队经理——迪桑-奥尔德森,正是他让比利-比恩发现了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情。迪桑-奥尔德森给了比利-比恩一本小册子,并告诉他要找到被低估的小联盟球员。

何谓“被低估”?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比利-比恩正是一位被高估的球员,还记得前面提到过,比利比恩是一位五项全能的优秀棒球手。这五项能力分别是:奔跑能力、投球能力、防守能力、击球能力以及用力击球能力。

这5项能力是球探在寻找未来球星的公认标准。在这一标准下,比利比恩是球探们眼中最具潜力的少年。可结果证明,他们都错了。就像马布里建议中国男篮需要更多地练习对抗而不是跑步(老马是不是也读过这本书...)。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比利比恩自己是这一选材标准的受害者,因此他对这本小册子的内容深信不疑。他找到了一位毫无职业棒球经验的计算机应届毕业生给自己帮忙,两个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决定了新一届选秀大赛中他们想要挑选的运动员,传统球探们一片哗然,觉得自己被挑战了。

最后的结果证明他们是对的,用他们的标准选择的球员,“奥克兰运动家队”正在摆脱倒数第一的地位。

98年是比利比恩刚刚接手的那一年,74胜;

99年,87胜;

00年,91胜;

01年,102胜

... ...

《魔球》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也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提供借鉴之法,如何赢得不公平的竞争?

03

通过大数据找到与问题本质最相关的衡量标准,才是赢得不公平比赛的关键

什么是不公平的比赛?

《魔球》一书中的不公平是指资金的多少。处于联赛底层的奥克兰运动家队没有什么钱,整个球队的全部资金还不如洋基队一位球星的个人工资。在“奥克兰运动家队”,没有免费的矿泉水,球员想要喝水只能自己到自动售卖机中花一元去买水喝。

这要是搁自己的公司一定会吐槽老板太抠,可对于“奥克兰运动家队”这就是现实,因为没有钱雇佣更好的球员,他们想战胜强队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比利比恩才希望找到那些被低估的球员,可以花很少的钱去购买为球队赢得比赛的队员,经济又实惠。

如何赢得不公平的比赛?需要摆脱的3个误区。

1、重视外在,没有找到决定胜利的核心要素。

所有球探都看好高中时期的比利-比恩,因为他看起来就像球星,小伙子长得精神,五项能力又都很优秀。这跟企业招聘也很相似,有调查显示,长相好看的比长相普通的面试成功的几率更大。谁都喜欢美的、帅的,这本无可厚非,可在像球队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地方,

能不能帮助球队赢球才是关键

比利比恩根据大数据筛选出的球员,很多都是看起来不太能打球的,有的身材较胖,有的个子太矮,有的有不良嗜好(比利比恩会跟他提要求想打球就要改变不良嗜好),都是在传统球探眼中不入流的球员。

比利比恩之所以能够找到这些被低估的球员,是因为他找到了衡量赢得比赛的关键要素,只要他们有球队需要的关键要素,并不在意他们的身材不好

2、一味追求球星,而忽略小人物的价值

小人物与球星是动态平衡的关系,关键在于能否赢球。

资金雄厚的球队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他们愿意找一些明星球员,认为球星就一定能带领球队取得胜利。殊不知球星之所以称之为球星是因为在过往的比赛中他带领球队取得了胜利,球迷支持他,他才是球星。如果他不能赢球,失去球迷的支持,他便不再是球星。

马布里在来到北京首钢之前也并不知名,很多球队甚至不愿意接纳他,自从带领北京取得了4年3冠之后,才在中国有了名气。是否赢球才是决定小人物还是球星的关键。

3、“一视同仁”,不符合传统标准的就被淘汰

做了22年捕手的哈特伯格被红袜队放弃了,原因是手肘断了一根神经。所有球队都不看好他的时候,比利比恩找到了他,并且让他担任球队的一垒手。连哈特伯格自己都不明白比利比恩为什么会想用一个“废人”。

在训练中,哈特伯格确实一点优势都没有表现出来,而他的教练却总表扬他,让他觉得他自己表现得比实际情况要好一些。换句话说,教练员在对他做鼓励教育。因为哈特伯格是一位不太自信的球员,他比想像中的自己更好。

最终,他真的帮助球队赢得了比赛,也证明了自己。每个人的优点与缺点是不同的,哈特伯格不够自信,但他也有自己的长处,帮助他克服了缺点便能拥有他的长处。

因材施教,万不可“一视同仁”。



魔球:赢得不公平竞争艺术的8条启示

《魔球》一书用“奥克兰运动家队”由弱到强、反败为胜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球员选材和管理的技巧,这同样适合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管理和希望弯道超车的个人。

人生不像比赛,没有输赢,但能力有强弱,公司有大小,每个行业,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内实现弯道超车,赢得自己的人生。

一起成为更好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