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一個月以前,中國體育界接連發生2件大事兒,引發全民熱議,先是#中國男籃在家門口出局,奧運會資格危在旦夕#,後是#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重回世界第一#。

在三大球中,一直是女強男弱的局面,這次中國男籃與中國女排的對比又分外惹眼。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現任北控主教練馬布裡(原北京首鋼男籃外援)在一次採訪中談到:我看到中國男籃訓練的內容是跑步,他們應該多訓練對抗,只有強壯的身體與激烈的對抗才是贏得比賽的關鍵

對於籃球技術,我並不專業,無法從技術層面去分辨對與錯,但無疑,老馬對中國男籃的訓練方法提出了質疑,運動員的訓練方法不對,等於在錯誤的方向上奔跑,跑的越猛,錯的越離譜。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2012年中國女排無緣倫敦奧運會四強,鐵榔頭臨危受命,大刀闊斧,大膽挑選一批1米9以上的運動員,朱婷、袁心玥等。

郎指導說:中國女排的未來一定是像男子排球的風格去發展,必須取得很好的高度。郎指導從運動員選材入手,很好地判斷未來女子排球運動員的發展方向。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逆境重生,重返世界第一。

李楠指導卸任男籃主教練,被評為上賽季最佳教練的杜峰接手中國男籃,籃協主席姚明也正大刀闊斧地對中國籃球進行改革,中國男籃正處於低谷時期,如何以弱勝強,如何反敗為勝?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01

碰巧最近閱讀了《魔球》一書,書中為我們揭示了隱藏其中的秘密。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魔球》是好萊塢口碑大片《點球成金》的原著(後臺回覆關鍵詞:“點球成金”即可獲取電影下載鏈接噢!),作者是邁克爾·劉易斯,他先後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曾任職華爾街著名投行所羅門兄弟公司,是三十年來全球廣受歡迎的財經作家之一。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本書豆瓣評分高達8.3分,被公認為是改變職業體育文化與團隊管理理念的革命性作品,至今仍被各行各業的讀者熱烈討論。

起初拿到這本書很讓我意外,本以為是一本小說,卻建議上架經管,一本電影原著怎會跟管理扯上關係?

02

先簡單介紹一下故事背景,看過電影的朋友可直接跳到第三部分~

本書的主人公比利-比恩是“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球隊經理。在高中時期,他曾被眾多球探稱之為五項全能的優秀棒球手,在職業球隊的高薪面前,他放棄了斯坦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走上了職棒的道路。

但路途卻並不順利,他無法適應比賽,也很難贏球,在眾人的期望下,他的表現愈來愈糟。五年的職棒生涯,數據慘淡,最終,他選擇了退役,來到了“奧克蘭運動家隊”成為了一名球探。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奧克蘭運動家隊”是當時職棒大聯盟中的底層球隊,因為經費拮据,難以吸引高水平球員加盟,戰績一直墊底。但他們有著一位喜歡讀書的球隊經理——迪桑-奧爾德森,正是他讓比利-比恩發現了自己真正願意做的事情。迪桑-奧爾德森給了比利-比恩一本小冊子,並告訴他要找到被低估的小聯盟球員。

何謂“被低估”?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比利-比恩正是一位被高估的球員,還記得前面提到過,比利比恩是一位五項全能的優秀棒球手。這五項能力分別是:奔跑能力、投球能力、防守能力、擊球能力以及用力擊球能力。

這5項能力是球探在尋找未來球星的公認標準。在這一標準下,比利比恩是球探們眼中最具潛力的少年。可結果證明,他們都錯了。就像馬布裡建議中國男籃需要更多地練習對抗而不是跑步(老馬是不是也讀過這本書...)。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比利比恩自己是這一選材標準的受害者,因此他對這本小冊子的內容深信不疑。他找到了一位毫無職業棒球經驗的計算機應屆畢業生給自己幫忙,兩個人+一臺筆記本電腦,就決定了新一屆選秀大賽中他們想要挑選的運動員,傳統球探們一片譁然,覺得自己被挑戰了。

最後的結果證明他們是對的,用他們的標準選擇的球員,“奧克蘭運動家隊”正在擺脫倒數第一的地位。

98年是比利比恩剛剛接手的那一年,74勝;

99年,87勝;

00年,91勝;

01年,102勝

... ...

《魔球》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也為我們自己的生活提供借鑑之法,如何贏得不公平的競爭?

03

通過大數據找到與問題本質最相關的衡量標準,才是贏得不公平比賽的關鍵

什麼是不公平的比賽?

《魔球》一書中的不公平是指資金的多少。處於聯賽底層的奧克蘭運動家隊沒有什麼錢,整個球隊的全部資金還不如洋基隊一位球星的個人工資。在“奧克蘭運動家隊”,沒有免費的礦泉水,球員想要喝水只能自己到自動售賣機中花一元去買水喝。

這要是擱自己的公司一定會吐槽老闆太摳,可對於“奧克蘭運動家隊”這就是現實,因為沒有錢僱傭更好的球員,他們想戰勝強隊難度可想而知。因此,比利比恩才希望找到那些被低估的球員,可以花很少的錢去購買為球隊贏得比賽的隊員,經濟又實惠。

如何贏得不公平的比賽?需要擺脫的3個誤區。

1、重視外在,沒有找到決定勝利的核心要素。

所有球探都看好高中時期的比利-比恩,因為他看起來就像球星,小夥子長得精神,五項能力又都很優秀。這跟企業招聘也很相似,有調查顯示,長相好看的比長相普通的面試成功的幾率更大。誰都喜歡美的、帥的,這本無可厚非,可在像球隊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地方,

能不能幫助球隊贏球才是關鍵

比利比恩根據大數據篩選出的球員,很多都是看起來不太能打球的,有的身材較胖,有的個子太矮,有的有不良嗜好(比利比恩會跟他提要求想打球就要改變不良嗜好),都是在傳統球探眼中不入流的球員。

比利比恩之所以能夠找到這些被低估的球員,是因為他找到了衡量贏得比賽的關鍵要素,只要他們有球隊需要的關鍵要素,並不在意他們的身材不好

2、一味追求球星,而忽略小人物的價值

小人物與球星是動態平衡的關係,關鍵在於能否贏球。

資金雄厚的球隊往往陷入一個誤區,他們願意找一些明星球員,認為球星就一定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殊不知球星之所以稱之為球星是因為在過往的比賽中他帶領球隊取得了勝利,球迷支持他,他才是球星。如果他不能贏球,失去球迷的支持,他便不再是球星。

馬布裡在來到北京首鋼之前也並不知名,很多球隊甚至不願意接納他,自從帶領北京取得了4年3冠之後,才在中國有了名氣。是否贏球才是決定小人物還是球星的關鍵。

3、“一視同仁”,不符合傳統標準的就被淘汰

做了22年捕手的哈特伯格被紅襪隊放棄了,原因是手肘斷了一根神經。所有球隊都不看好他的時候,比利比恩找到了他,並且讓他擔任球隊的一壘手。連哈特伯格自己都不明白比利比恩為什麼會想用一個“廢人”。

在訓練中,哈特伯格確實一點優勢都沒有表現出來,而他的教練卻總表揚他,讓他覺得他自己表現得比實際情況要好一些。換句話說,教練員在對他做鼓勵教育。因為哈特伯格是一位不太自信的球員,他比想像中的自己更好。

最終,他真的幫助球隊贏得了比賽,也證明了自己。每個人的優點與缺點是不同的,哈特伯格不夠自信,但他也有自己的長處,幫助他克服了缺點便能擁有他的長處。

因材施教,萬不可“一視同仁”。



魔球:贏得不公平競爭藝術的8條啟示

《魔球》一書用“奧克蘭運動家隊”由弱到強、反敗為勝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球員選材和管理的技巧,這同樣適合剛剛起步的創業公司管理和希望彎道超車的個人。

人生不像比賽,沒有輸贏,但能力有強弱,公司有大小,每個行業,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行業內實現彎道超車,贏得自己的人生。

一起成為更好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