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人們愛用“路”作比無論是一個人的成長還是一個時代的發展··· ···即將過去的2019年在自然資源人的心裡勢必是一段無法忘懷的來時路“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在“兩統一”的使命驅動下在更廣的領域,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格局,踐行著時代的任務


這其中

有難免迂迴的抵達

有正在衝破的難關

有開拓創新的智慧

有始終如一的堅守

有風雨練就的強悍

有無悔兌換的榮光

··· ···

感謝2019年

感謝一切難題

讓答案來得更有份量

讓我們一同回答2019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自然資源部的有力指導下,省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自然資源部關於防範化解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各項決策部署,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圓滿完成了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項任務。


今年汛期防災工作呈現三個特點

災情嚴重,受災範圍廣、人口多。盆周山區、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區局部降雨較常年偏多6成,其中,蘆山縣連續3天降雨量達558.7毫米,為歷史罕見。全省發生地質災害3210起,是常年均值的2倍,19個市(州)101個縣(市、區)321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達12.1萬。


地震頻發,次生地質災害防範壓力大、任務重。受長寧、榮縣、威遠等系列地震影響,災區次生地質災害高發。特別是長寧地震災區,地震誘發次生地質災害167處,較往年同期災害數量成倍增加。


災害風險高,但因災傷亡處於歷史低值、防災成效顯著。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第一大省,隱患數量佔全國的12.8%,災害多發頻發。今年,全省共避險轉移受威脅群眾48萬餘人,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107起,避免了6042人因災傷亡。


提高政治站位

堅決貫徹落實防災減災部署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防災理念,紮實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著力構建地質災害防治新格局。


➣強化周密部署,掌握防災主動權。



5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了1.6萬人參加的防汛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對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6·17”長寧地震發生後,彭清華書記、尹力省長親赴震中雙河鎮,靠前指揮抗震救災和次生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入汛以來,尹力省長先後3次專題調度防災減災,深入巴中、樂山、阿壩等市(州)災害現場檢查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示範帶動各級黨員幹部投身搶險救災第一線。在強降雨期間,堯斯丹副省長帶隊赴川東北、川西北、攀西等暴雨災區和長寧、珙縣等地震災區指導搶險救災,極大提振了全省抗擊地質災害的信心和決心。省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系列防災決策部署,先後召開廳黨組會、廳務會、碰頭會、專題會30餘次,研究部署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推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系列防災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6·17”長寧地震發生後,專業技術人員於18日凌晨趕到重災區,迅速開展工作。


➣統籌各方力量,織牢織密防禦網。



成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領導為指揮長的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設在自然資源廳,承擔指揮部日常工作職責。入汛以來,指揮部成員單位增加至41家,制定了地質災害指揮部工作規則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多次召開調度會、視頻會、專題會動態安排工作,指導部門按職責分工切實履行行業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指揮部辦公室會同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主動出擊、聯動防災,先後25次召開部門會商調度會分析研判災情險情雨情,加強防災力量調度,形成了地區和部門聯防聯控合力。同時,健全省、市、縣、鄉、村、組、點七級防災責任體系,不斷壓緊5萬餘名防災人員防災責任,實現了預案覆蓋率、群測群防網絡覆蓋率和隱患告知率“三個100%”目標。


➣聚焦防災目標,壓緊壓實責任制。



緊緊圍繞“查隱患、防風險、建機制、補短板”工作要求,通過防災責任制的落實以及一週一輪查、綜合督查等方式,切實落實市縣黨委、政府防災工作主體責任及相關部門工作責任。


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防災人員正在地災隱患點進行排查


按照“一週一輪查”要求,汛期共查詢督導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措施落實情況88.7萬點次,防災人員在崗情況127.5萬人次,平均每個隱患點查詢24次以上、每名防災人員抽查30次以上。在主汛期,會同省級相關部門赴21個市(州)先後開展兩輪地質災害防治綜合督導,共抽查72個縣(市、區),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確保各項防災措施落實到位。


堅持防治並舉

有效防範化解重大地質災害風險


圍繞防災重點和關鍵環節,突出抓好“隱患排查、監測預警、主動避讓和技術指導”等各項防災舉措,努力降低因災損失。


➣緊繃弦、抓關鍵,時刻保持要害環節高度警覺。



始終突出關鍵環節和抓住關鍵人員,有針對性地優化防災工作部署。根據各地機構改革後人員變動較大的實際,廳主要負責同志限期督辦,動態梳理更新了7915名地質災害防災人員身份信息、聯繫方式等,確保防災工作不斷檔。特別加大了國慶長假和涼山州“火把節”期間縣、鄉兩級防災責任人及隱患點村社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上崗到位情況的重點抽查和督查,確保關鍵時刻基層防災鏈條不脫節。結合撤鄉並鎮試點地區工作實際,督促各地持續保持防災高壓態勢,確保防災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幹勁不減。在強降雨關鍵時期,就不同市(州)情況針對性地把地質災害防災措施建議發送至市(州)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同志,確保防災機制高效運轉和防災措施迅速落實。


➣建機制、全覆蓋,不斷夯實防災減災工作基礎。



堅持細化完善巡查排查、會商研判和監測預警等防災機制,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汛前制定完成了地質災害防治任務清單和2019年度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汛期先後組織700餘名駐守技術人員和4萬餘名專職監測員對照任務清單及防治方案落實情況開展全時段常態巡查達19萬餘次。主汛期,組織205支地勘隊伍、1196名技術人員在176個縣(市、區)開展為期2個月的地質災害隱患集中排查,新發現隱患1127處,逐點落實了防範措施。統籌開展專業監測預警,全省已建成地質災害自動化專業監測點4094處,安裝專業監測設備6624套,覆蓋57萬餘名受威脅群眾。延伸和拓展預警信息發佈渠道和範圍,發佈三級及以上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15期,預警短信63萬餘條。


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技術人員正在用無人機進行地災隱患排查


➣重避讓、降風險,嚴格落實防災避險剛性要求。



入汛以來,堅持抓細抓實,剛性落實強降雨前主動避讓要求,因災傷亡降至歷史最低。其中,6月27日,丹巴縣因暴雨誘發群發性地質災害,3135名受威脅群眾提前安全轉移,實現835人成功避險,無1人因災傷亡,受到自然資源部陸昊部長、凌月明副部長批示肯定。堅持做實做細群防基礎,開展各類各層級培訓演練8.1萬餘場次,參與人數近193萬人次,均達歷年之最。“8·20”強降雨期間,得益於基層平時培訓演練到位,理縣、平武縣實現2起地質災害成功避險,避免了38戶127人因災傷亡。同時,充分發揮專業監測在主動避讓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為受威脅群眾贏得主動避險轉移時間。5月17日,茂縣三龍鄉水溝子泥石流專業監測設備第一時間發出預警信息,成功避免了85人因災傷亡。


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理縣通化溝泥石流災害現場


➣抓治理、惠民生,統籌推進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堅持把工程治理、避險搬遷、綜合整治作為消除重點隱患威脅最直接有效的舉措,構建了科學長效的綜合治理體系。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全省30件民生實事,統籌推進3000名農戶防災避險搬遷和80處工程治理項目實施,消除地質災害隱患1560處。“8·20”強降雨期間,汶川縣威州鎮七盤溝特大泥石流治理工程的5座攔擋壩,一次攔蓄泥石流15萬方,保護了溝口3000餘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8·22”強降雨期間,雅安市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太平鎮大河村相繼發生滑坡災害,因受威脅群眾已提前搬遷安置,避免了31戶96人因災傷亡。

➣入一線、強指導,全力做好搶險救援技術支撐。



主汛期,省廳累計派出由廳相關負責同志帶隊的65個專家組共計150餘人次開展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防災工作指導。按照每個地質災害易發縣不少於4名專業技術人員、1輛車的標準,督促各地落實地勘隊伍191支、技術人員767名、越野車213輛,駐守一線提供防災技術支撐服務,及時彌補基層防災技術力量薄弱短板。

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省專家組調研龍會鎮五皇村浸水灣崩塌地災點


作為金沙江白格滑坡搶險處置指揮部技術指導組組長單位,省廳全力以赴幫助指導當地科學編制搶險處置方案、開展沿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受威脅群眾避險轉移,落實專家夜以繼日開展監測預警,實時發佈風險預警信息,保障搶險施工安全。面對萬源市向前廣場斜坡初期每天數釐米加速變形直接威脅城區5000餘名居民安全的突發險情,迅速組織省級專家工作組趕赴現場,幫助指導當地編制搶險處置和應急監測方案,第一時間組織1173戶、5178名群眾緊急避險轉移,督促當地政府倒排工期、連續奮戰,在3個月內完成應急搶險治理工程,穩固了坡體,扭轉了被動救災的不利局面。同時,加強科技力量儲備,設立了以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研究為主的“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為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四川自然資源”,獲取更多!

以赤誠守護生命!這一年,我們又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