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福利越来越少,事情也越来越多,还继续做吗?

木雪舞


说个故事:有个山里的农民,种了一些桃子树,每天给山里的野猴子分桃子吃,猴子呢开始挺感恩,可后面时间久了,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再后来,山里桃子收成不好,农民就没再给猴子吃。这时候,猴子就开始抱怨了,觉得农民怎么怎么不好!农民也很委屈啊,哪里这桃子非要给你们猴子吃呢?一旦不给了就反目为仇。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反映出一种人的心态,也就是把原来已经享受到的东西当成了理所当然,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就开始怨天尤人。

说回这个话题,我想也是类似的道理,下面我再具体说三点看法。

一、进国企,你应该理解为是一种福分,而不是你该得的

诚然,这么多年来,国企在人们眼中都属于铁饭碗、香饽饽,除了公务员事业机关,国企就是最稳定的地方了。

我自己也在国企干过,里面许多员工从毕业干到退休的都有,且早些年国企的福利一直不错。

比如分房、配车、解决子女教育,这些天大的福利都曾经有过。但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无法再依靠国家的资源扶持来生存,越来越多的国企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中去,很多福利也不允许再给员工违规发放。

举个例子,以前很多列支在福利费科目中的补贴、津贴,目前不少地方都规定要纳入工资总额进行管理了,而工资总额根据2019年国务院最新的文件,也必须得和效益进行联动管理,即效益不好工资总额就得下降,不得超发员工工资。

这么一系列国企改革下来,实际上国企的优势所剩不多了,可能也就是企业背靠政府、不容易裁员这些了,你要论收入,还未必有同行业的民企来得高。

这样的变化,导致很多原来在国企环境中很安逸工作的人都非常不适应,觉得自己的福利下降了,收入下降了,日子反而不如从前,各种抱怨的声音都来了!

按我说:有本事这个公司是你开的啊!你付出多少价值就拿到多少回报,你不满意可以跳槽出去呢。

心态决定一切,你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个问题就没法解决。

二、其实这是件好事,国企改革倒闭你改革!

我一个朋友,30多岁的年纪,就开始在国企养老了,按他说的,自己也没啥追求,能混到退休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可是好景不长,他的公司出现了债务危机,都要破产清算了!好歹是个国企,除了一些主动离职的人以外,答应给留下的员工尽量争取安置。

所以他到处参加其他兄弟国企的一些面试,但因为自己这么些年也没啥拿得出手的技术能力,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安置他岗位。

这就尴尬了,上头领导说给他一笔补偿金让他自己找工作吧。

所以我朋友就慌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变化,让他一下子瘦了好多斤。后来他来找我咨询,我就提了几条建议:

1、其实这件事是不幸的坏事,但也是你幸运的好事。为啥呢?因为没发生在你50岁的年纪,而是30多岁还年轻,完全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

2、以前混日子的做法当然行不通了,哪怕你再想去别的国企,现在的要求都很高,不比你当年,就算托关系也得有实力才行了。所以必须得学习培养一些技能出来。

3、心态上主动改变,没法再佛系了,看看人家互联网企业的30岁员工还是996模式,你不努力怎么和人家竞争呢?

我的建议虽然不中听,但确实触动到了他的痛点。此后,他真的有了改变,想尝试去民企锻炼锻炼。希望新的经历可以带给他新的感悟和成长吧!

三、形势比人强,你不继续待着干,有勇气跳槽吗?

从这个话题的描述来看,目前公司的事情越来越多,但福利却反而下降了,所以就要离职吗?

我给的建议是,你不妨自己找时间去外面的公司面试一圈看看,你自己的市场价值到底有多大?

如果还不如你目前的待遇和岗位的,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依附平台所取得的光环,实际上那都不是你自带的,平台改变了,你也就没了以前的风光,这就是形势比人强啊!

所以,面对现实,在没有能力和勇气跳出去以前,安安心心在国企干,千万不要消极应对,因为你也不清楚公司下一步还会有多大改变,也许就是要清理一些好吃懒做的员工呢?

哪怕你的目标真的是在国企混到退休,也没关系,你也要提高“混”的本领啊!要知道,现在公务员都不好“混”了,何况你是企业人员呢?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头条职场教育领域自媒体营销号TOP5,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培训师,资深职业规划师,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码字很辛苦,欢迎点击关注我。

丁路遥知事


国企的改革从企业不办社会开始的,到后来把应有的职工福利各项补贴待遇逐渐取消了。职工只有尽快的适应,没有别的办法。

我原来在的央企,通过不断深入改革,解散了职工医院,撤销了职工学校,关闭了职工食堂,出卖了职工疗养所,把职工幼儿园剥离给私人承包,要求职工住的企业产职工宿舍都买了产权(厂房管维修处也自然消灭)。

总之,凡是与社会职能相关的部门都改没了,职工相关福利待遇基本所剩无几了。对改革涉及部门的职工实行下岗内退买断解除合同等不同的政策,很多职工就此选择了自谋职业。如今,职工下班后在厂里浴池洗澡都自己掏钱买卡充值使用了。

企业要求员工敬业爱岗,提倡无私奉献精神是对的,但是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也是企业凝聚员工的基本条件,不能因为企业减员增效降低成本,盲目的缩减降低取消职工应得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标准。这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反而有损企业的凝聚力和长远发展。

作为处于弱势群体的企业职工,面对企业改革势头,你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接受,只能尽快转变原有的观念,适应新环境。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高技能水平,才能保住饭碗保住岗位,应对竞争,否则就是被淘汰出局。实话实说,到哪都一样。


手机用户张和新


一个需要厘清的道理是,国企改制以后,确实会失去很多福利、增加很多事情。但是,切不要心理不平衡,这叫回归本原。

先说福利,过去的国企,有房子分、有各种劳保用品、有医疗保障、有自己的学校和医院、北方还可以供暖供气、有很高的奖金、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有各种度假、有公款旅游等等。

改制以后,这些福利当然不会再有。再有,企业受不了了,必须取消,而按照劳动法规定保留应当保留的。所以,改制后的企业,福利是会大幅减少的。

再来说事情,改制前的国企,可以说是人浮于事。特别是管理人员,有三分之一就能完全所有任务,且完成的质量和效果要好得多。即便是一线工人,劳动强调也没有民企大。改制以后,企业讲的是效益,就不可能让那么多人人浮于事。因此,事情会越来越多,且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想做,怎么办?有能耐自己做吗?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吗?如果没有,就忍着,适应新的环境。企业不能养懒人,这一点,是铁律。


谭浩俊


要不要继续,关键还得看你,有没有能力跳出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企改制是势在必行了。

在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并没有享受到改制之前的福利。但是根据一些老员工说在早10年前的时候,公司的福利特别好,给员工提供宿舍,更早的时候,还有房子。就在零几年的时候,那时候公司福利真的是特别全,夏天有西瓜,冬天发肉,而且福利都是一车一车的往回拉,但是呢,随着改制,这些福利都没了。现在,尽管福利也有,但是比那时候少多了,而且,每年的工资总额和福利总额是有限制的,不能随便乱花。

而且随着国企改革,工作压力也是慢慢的加大了,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人浮于事的情况少了,为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专门制定了绩效细则。同时,对于一些老员工,进行了内部转岗和内退。

从现在国企的发展情况来看,工资起不来,事情越来越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基层员工,工资拿得是最少,但是工作是干得最多的。有基层员工跟我抱怨过,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才那么点,什么时候才能涨起来。

国企改制,福利少,事情多,要不要继续做,关键是还得看自己。

我们单位也有人跳槽出去了,但是有的人跳得好,有的人跳坑里了,因为个人能力不一样。有的人能力强,要么考了公务员,要么跳到了其他的大型企业,年薪翻倍。

而有的人出来之后,却很难找到工作,要么就是进入了小公司,公司的氛围还是比较差。问他现在过得咋样,结果来了一句:一言难尽。

所以,要不要继续做,得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后路才行。


杰说职场


本人女29岁,坐标武汉,刚入职一个月,工资三千多,试用期还没过,没有五险一金。我想用切身体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今年7月之前,我一直在湖北十八线城市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是省交投旗下的,算得上国企,经常熬夜,月薪3500到3700不等,没有年终奖,没有年底双薪,只有节假日加班2到3倍工资,有五险一金,而且公积金是按照最高比例12%缴纳的,这个待遇在我老家那个小城市算是相当不错了。晋升无望再加上长期加班身体不好,于是,今年7月我果断离职了。

然后今年11月来武汉找工作,苦找一个月无果后,我决定降低要求,现在在一家创业型小企业做销售,三千底薪加提成,如很多人知道的那种,提成很不好拿,所以这个月我可能只有三千的工资。在找工作的这段期间,我深深感觉到国企和私企的不一样,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进国企事业单位这些吃皇粮的单位,待遇差别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私企一般都是有考核机制的。

你试用期没通过或者业务没有完成,很可能你考核期过不了就要被pass,私企基本上每天都会给你定任务,没有完成就要批评或者罚钱,这会让你压力非常大;而国企基本上都是轻松简单的工作,很多时候也不会强制性要求你必须每天完成多少事儿,整个人可以很放松。

私企很多不给你交五险一金。

很多中小型企业都不会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美其名曰:我们把社保福利以现金形式给你,让你每个月工资到手更多。其实是不想花费额外的钱去替员工缴纳社保福利,而且武汉居然很多公司只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没想到五险都被他们拆开卖了。住房公积金那就更难得了,在武汉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真的如凤毛麟角,就算极少数公司缴纳公积金,也只是以最低基数缴纳,而国企事业单位这些,都是以最高比例基数缴纳,可能你现在觉得没什么,但是你以后买房就会发现有多大好处了。


所以,建议题主不要轻易选择离开国企。如果觉得工资太低,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发展一下副业或者和朋友合伙投资,以赚取更高的收入;如果实在想离职,也一定要把未来计划好,把以后的路想得明明白白的再离开,另外离职前,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去报个培训班学点东西或者考个证,这样以后就算离开了,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江汉幸子


现在的国企一说改革,首先想的就是如何把职工的福利待遇给改下来,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用人成本,减少老板老总的风险,廉价劳动力越多,被认为改革越有创新。


用户4569854453


首先国资委的人对国企的激励和管理就存在问题。把国企承包给经理层,国资委要利润要资产增值,结果到了企业经理层这一级为保自已年承包收入,保上交利润,就尽量压低企业职工的收入。国家现在又对企业职工退休实行双轨制,企业人员退休后拿不钱。因此国企职工失去吸引力,优秀的好的大学生根本不来,能干活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是企业在职人员活越干越多,钱越拿越少的根本原因。


辉煌174568570


我去年从国企出来,国企改制所带来的影响,我感同身受。

我出来这家公司从14年开始,就没有年会了。然后各类福利、奖金,都大幅度降低。

在14年之前,我们最高峰,公司的优秀员工,基本月工资加奖金,折算下来,一年最多可以拿到21个月。即便是表现一般的员工,一年也有17个月工资。

整体工资水平本身就不低,再加上良好的福利体系、双休、节假日正常放等等,这些条件加起来,非常吸引人。

可后来开始改革了。虽然休息休假没变,但是工资整体下降了。绩效不好的员工,没有奖金或者无法调薪,也是家常饭了。

但是,加班是真的多起来了。内勤部门还好,可研发部门,平时加班到大半夜,双休、节假日加班更是常见。累计的调休时间,完全没有时间调。

节假日,不允许发放各种代金券、购物卡之类的,每次节假日,都发的实物。不允许节假日聚餐庆祝,甚至不允许参加同学聚会、同乡会之类的。

这些规定,毫无疑问是国企的一些要求。在这些要求下,再看看更加激烈的竞争模式,很多人确实会产生动摇的念头。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认为有这么几点,作为当事人是必须要明白的:

首先,国企的整体吸引力,还是比外界的一般企业要高。

就好比说这次的疫情,国企显然比较坚挺。在外界裁员、降薪,企业和员工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国企照常发工资,毫不含糊。该给的福利,一个都不少。

我有好几个国企的朋友,3月份公司开工,2月份工资不仅全额发,公司照例发了开年大礼包。试问,有几个小企业会如此?

其次,福利减少,事情增多,减能增效,是大势所趋。

现在没有纯粹的铁饭碗了,除了公务员外,不论什么岗位,或许都不大可能进去就衣食无忧一辈子。

就算是国企又如何,毫无疑问,在看似美好的国企面前,一样有垮掉的。那些从垮掉的企业里出来的员工,可曾想过自己也有那么一天?

最后,综合考虑,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能力较强的。

一方面是整体优势依然存在,一方面是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于自己而言,不是关心这种趋势怎么变化,而是关心,自己在这个趋势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如果以国企优势和竞争激烈两个指标作为极端值,很显然,自己能力越靠近优势那一方,就越不需要担心竞争的问题。

因为此时自己还是处于有利地位,不论是和内部比,还是和外部比。

但如果竞争激烈已经让自己明显感到了压力,那就有些不妙了,自己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待加强。

不然,说实话,出去后的结果,不会比现在更好。在外界看来,国企员工都比较废,这里都呆不下去了,可想而知能力是有多差。

所以,按照我上面说的思路来考虑。第一步是评估自己,第二步才是考虑是去是留。

跳过第一步,直接走第二步,就冲这种做事的方法,多少感觉有些不靠谱。结果十有八九好不到哪去。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读书认证作者。著有《从零开始学招聘》,合著《HR软实力》,头条等多平台签约作者,全网阅读量五千多万。10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擅长生涯咨询、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欢迎关注,为您解惑!

次等大叔


国企,不管怎样说,就算是上贪下捞,裙亲沾故,有些部门形同虚设,但是,福利永远多于私企,只要不是倒闭,下岗,做天和尚撞一天钟,没压力。亏国家,亏企业,不会亏工人,更不会亏当官的,是我,我就呆下去。


唐国荣7


国企改制,福利越来越少,事情也越来越多,还继续做吗?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你个人有没有能力适应外部的竞争环境,如果有能力,果断跳出来,没有能力,则继续呆着吧。

当然你要跳出来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为私企的工作,本身就是强度大、福利少,工资可能会比国企高那么一丢而已,当初排除那些特别优秀的人才,或者在国企中积累了很多人脉资源的人。

针对题主的疑问,我来讲一下我身边两个人的案例,正好和题主的情况差不多。一个是毕业进入了某煤矿国企,刚开始确实收入福利非常好,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办公室里写写报告,送送材料之类的。后来随着整个煤矿效益的下降,单位收益也不好,然后工资也缩水了,一些有能力的人走了,然后由于编制收紧,再加上待遇确实一般,没有新人进来,所以原来三个人做的工作,就由他一个人做了,他每天抱怨工作多,其实他的那个工作量在私企真的不算什么,可能享福享惯了吧,因为能力也一般,最后还是在这个国企里呆着,就是每天抱怨。

还有一个人是同学的爸爸,因为在国企内工作时间比较长了,也有一定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后来所在的国企效益不好,就有同行业的私企前来挖人,收入直接比国企的翻了一倍。所以,能不能走出去,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无论在哪里,能力都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