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資統考高中地理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答案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26小題10分,27小題14分,共24分)

26.參考答案

(1)熱力環流示意圖

全國教資統考高中地理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答案

(2)教學講解要點:

①熱力環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熱不均引起的空氣環流。

②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近地面冷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異→空氣的水平運動→形成熱力環流。

③熱力環流的判讀技巧:熱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熱空氣上升,近地面冷空氣下沉;熱低壓、冷高壓——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壓,近地面熱的地方形成低壓;近地面和高空氣壓性質相反——近地面為高壓,其高空為低壓;近地面為低壓,其高空為高壓。(高壓和低壓是在同一水平面上進行對比);水平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同一水平面上);凹凸定律。(凸高為低,凸低為高)

④熱力環流的表現: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

27.參考答案

(1)對地理學科的認識

評價學生是否具有地理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能否體會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和地理學的運用價值。

(2)科學精神與態度

評價學生在觀察、調查、實驗和報告撰寫中是否精確、嚴謹,是否具有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3)對自然地理環境與社會的態度和責任感

評價學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是否養成了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行為規範。

觀察是評價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28小題16分,29小題16分,30小題20分,共52分)

28.參考答案

(1)從北海市向西邊沿海地區擴張;從南寧-貴港向上遊河谷地區擴張;由南部地區向北部地區擴張(6分)

(2)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適合甘蔗生長;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種植規模大;國家政策支持;市場需求量大(4分)

(3)問題:甘蔗品種單一、栽培技術落後、機械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壓力大、種植分散生產規模小。

措施: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改良品種;提高耕作技術;延長產業鏈實施標準化經營,整合產業基地;建立完整信息平臺,實現生產銷售信息化。(6分)

29.參考答案

(1)綱目式板書、圖表式板書、圖解式板書

(2)作用

綱目式板書:能夠把地理教材中的內容綱目化,使之提綱挈領、條理分明、層次清晰、言簡意賅、重點突出。

圖表式板書:這種板書形式簡明扼要、對比性強,尤其適用於教材內容比較複雜、地理事物或者地理區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性的地理知識的教學。

圖解式板書:這種板書的特點能形象地反應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特點、成因和分佈,使地理信息富於啟發性和表現性。圖解式板書形象直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30.參考答案

(1)地圖法、談話法、多媒體演示法

地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優化教學過程,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地理讀圖素養、推動學生的地理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意識);體現地理學科的教學特色

談話法:溝通師生教與學的中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手段;實現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基本途徑

多媒體演示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形象直觀的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2)問題

①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②大氣中什麼物質對太陽輻射有反射作用?

③大氣中什麼物質對太陽輻射有吸收作用?

④大氣中什麼物質對太陽輻射有散射作用?

(3)晴朗無雲的夜晚比陰天的夜晚氣溫要低很多;農民伯伯在深秋或者初冬在農田燃燒秸稈,使農田上方籠罩著一層煙霧;大棚蔬菜的種植。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題,共24分)

31.參考答案

(1)教學目標(9分)

①知識與技能:說出區位的定義,舉例說明影響各種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及其發展變化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現實事物的分析,瞭解區位的概念及區位的變化發展,提高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產業活動的區位及發展變化,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2)教學過程(15分)

①導入新課

我國每個地方几乎都有屬於自己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屬於當地的特色產業,為什麼會有這些特色產業形成?有何什麼有關?今天一起探究。

【設計意圖】利用當地特色產業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②新課講授

a.區位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歸納總結什麼叫做區位?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材料

【教師總結】生產活動的地點。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b.不同產業活動的區位存在差異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教材,分小組討論,不同產業活動(農業、工業、礦業、商業、服務業)發展的區位條件是什麼?有何不同?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表達。

【教師總結補充】農業活動離不開自然條件,與自然環境的聯繫最為密切;礦業的發展受到自然資源的限制,還受到交通運輸條件的影響;工業的區位條件受自然條件制約較少,主要受到市場、原料、勞動力、能源等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商業和服務業的區位條件和自然地理環境關係不大,主要指向消費人群。

【師生共同總結】不同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不同,產業活動在發展過程中,區位條件會發生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身邊的案例,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③鞏固提高

【問題】結合教材閱讀材料分析,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④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知識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

作業:分析自己家鄉特色產業崛起的原因。

【設計意圖】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提高蒐集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