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夫精神崩塌,才華留在人間,深受人們喜歡又感到可惜

導語:伍爾夫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伍爾夫極重視個人的精神世界,作品也以意識流寫作著名,與

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喬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納(《喧囂與躁動》)並列為代表作家。在劍橋大學發表的演講一《 一間自己的房間》是女性意識崛起的重要里程碑,中國的徐志摩、凌叔華都對此推崇有加。1941年3月28日,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壁爐上留下一封告別信,在裘皮大衣.兜裡揣了一袋子石頭,然後沉入英國羅德麥爾附近的水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似乎關於作家伍爾夫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井井有條的。直到她選擇了投河自殺。

伍爾夫精神崩塌,才華留在人間,深受人們喜歡又感到可惜

伍爾夫書房圖一、伍爾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為什麼會自殺?首先,伍爾夫是遭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白富美"。伍爾夫的精英出身實則暗流湧動,尤其母親的去世為她造成了後半生的陰影。伍爾夫原名阿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婚後才改姓為伍爾夫(Woolf) 。倫敦的斯蒂芬家族可是精英輩出:伍爾夫的祖父從政,曾對廢除了整個大英帝國奴隸制的《1833年 廢奴法案》做出了重要貢獻。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與丁尼生和哈代等文學名士往來甚密,他第一-任妻子是與狄更斯齊名的作家薩克雷之女。第二任妻子就是伍爾夫的母親,一位美麗的油畫模特。伍爾夫自幼與母親關係很好,常坐在她腿上撒嬌。可12歲時,母親去世了。母親的音容一直留在伍爾夫的印象之中,直到44歲時,母親的聲音還啟發伍爾夫寫出了經典作品《到燈塔去》。母親的去世同時也給伍爾夫精神的崩潰埋下了種子

伍爾夫精神崩塌,才華留在人間,深受人們喜歡又感到可惜

伍爾夫圖

自12歲精神崩潰起,她一生中遭遇過5次重大的精神錯亂,不僅是抑鬱和緊張,伍爾夫的疾病還伴隨著生理.上的頭痛、發熱症狀和間歇性的幻聽。這些都- -次次地加強了伍爾夫最終的自殺決心。二、伍爾夫注重精神世界的意識流先鋒這樣的特點源自她主導的英國精英團體布魯姆斯伯裡圈(Bloomsbury Group),體現在她大量的意識流寫作中。英國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精英文化團體,就是布魯姆斯伯裡圈。除了常駐"嘉賓"伍爾夫兄妹,聚會上來的都是精英,其中包括經濟學家梅納德.凱恩斯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是應對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有效對策,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被併成為20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這一群體還影響到了中國新月詩歌社的發展。

伍爾夫精神崩塌,才華留在人間,深受人們喜歡又感到可惜

伍爾夫書房圖

伍爾夫是布魯姆斯伯裡圈的核心人物,同在該團體的英國哲學家穆爾(G. E. Moore)是這個團體的精神導師,他強調的"意識狀態'成為其成員文學藝術追求的重要理念。伍爾夫接受了這樣的精神,並逐漸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意識流寫作形式。伍爾夫的作品中,如《達洛維夫人》、《牆上的斑點》,大量筆墨集中在人物的內心獨白、思緒發展,其中充斥著意識的流動,幾乎將傳統小說的故事性、教育性完全摒棄了。其實,這樣的作品不僅是對傳統寫作方式的摒棄,更是伍爾夫作為獨立思考的個體對於"獨立"、"真實"與"自由"的追求的體現。作為20世紀初的女性作家,伍爾夫對於女性的獨立發展、個人精神的覺醒意義重大。

伍爾夫精神崩塌,才華留在人間,深受人們喜歡又感到可惜

伍爾夫與丈夫圖

三、伍爾夫是喚醒女性覺醒、"雌雄同體"的平權作家1928年,伍爾夫應邀到劍橋大學演講,這次演講最終被整理成為《一間自己的房間》並出版。伍爾夫建議女生"要增加自己的生活閱歷,不能只在自己的家庭和情感中生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寫作。也要見識外面的世界,以開拓眼界,從而寫出優秀的作品。"她還寄書給遠在中國的凌叔華,鼓勵她堅持閱讀、堅持寫作。她所強調女性要有的獨立意識,男性同樣要有。伍爾夫營造的不是性別對立,而是性別特質的融合與刻板印象的打破。這不僅利於女性獨立和發展,更利於男性擺脫傳統陽剛定義的枷鎖。在被認作"驚世駭俗"的作品《奧蘭多》中,伍爾夫描述了一位雌雄同體的角色。"她" 時男時女,做男人時英勇無畏,做女人時嫵媚細膩。帶有傳統兩性特點的精神、性格都集合在奧蘭多一身,讓"他"獨立又完美。

伍爾夫精神崩塌,才華留在人間,深受人們喜歡又感到可惜

伍爾夫圖著名英國詩人柯勒律治早在18世紀就說過: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直到伍爾夫將這一理念寫進小說,才獲得了更大的認同。這一理念不僅大大利於女性主義的發展,更促進了性別平權的進步。當二戰的戰火燒到了英格蘭島,伍爾夫夫婦在倫敦的宅邸也在德軍空襲中被炸燬。伍爾夫的丈夫倫納德是位猶太人,夫婦二人曾商議,若真被佔領,那麼兩人將一同自盡。1941年,伍爾夫認為自己又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訣別信中寫道她又"開始有了幻聽"。為了避免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也為了讓一直照顧她的丈夫免於負擔,她走向了家後的那條河。伍爾夫不僅是一位美麗的作家,現代主義文學的奠基者,更是現代個人獨立與性別平等的實踐者。她一生的成就遠超後世為她貼上的"現代主義作家"或"女性作家"標籤。對於個人獨立生活與獨立思考精神的追求,是伍爾夫為後世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伍爾夫精神崩塌,才華留在人間,深受人們喜歡又感到可惜

伍爾夫圖

結語:多麗絲·萊辛曾經說過:弗吉尼亞最終以文質彬彬的女文人告終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我認為我們當中誰也沒有想到扮演伍爾芙的會是-個年輕漂亮時髦的姑娘,不苟言笑,永久的蹙眉,顯示證明她有許多艱深的思想,正在深.....天哪!這個女人不生病的時候享受生活;喜歡聚會,朋友,野餐,遠足,短途遊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