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问大人问题,答了,他还要重复问很多遍?

陈丫头687


孩子有一个阶段是这样的,就像他反复读一本绘本,反复听一首歌一样,这个现象叫"自我意识强化",换句话就是说,孩子在3至6岁时,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很多问题和事物都感到好奇,需要对外界反馈给予自己的物体、兴趣点、"答案"等信息进行反复确认,并逐步强化,最终形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判断。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性格成长很重要,大人千万不要不耐烦,陪伴孩子也是一种成长,祝您幸福快乐!


东东亲子


你让我想起之前电视上看过的一个笑话。

父亲问儿子:“你看看窗外树枝上,有几只麻雀啊?”儿子答:“3只”。

父亲又问儿子:“你看看窗外树枝上,有几只麻雀啊?”儿子不耐烦:“3只啊”

父亲再问儿子:“你看看窗外树枝上,有几只麻雀啊?”儿子有点生气了:“不跟你说了3只吗,老是问”。

这时,老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你小时候问我这个问题,问了多少遍吗?”“嘿嘿,有30多遍哩!”


哈哈,这个笑话侧面反映出,一个孩子对于一个问题的执念,得有多深啊!

孩子正是发育大脑的年龄,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想法。当他有疑问的时候,第一时间是要问父母的,哪怕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也饶有兴致地跑来问你。父母的回答,有时候不一定对得上孩子心里想要的答案,或者孩子还想听到更多不同的回答,所以对于一个问题,他可能会问上好几遍,而且问完了,又要再检查上几遍,看看你刚刚说的答案,是不是真的这样,他需要再三确认。因为他对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感兴趣了。而且在与父母的互动问答中,孩子也收获了父母满满的关注和他认为的爱。所以,孩子愿意让这样的时刻给我再来个几遍。

我儿子就经常有些问题,今天问,明天问,后天还问,反正,再不耐烦,还是要回答滴!


悦爸电商VLOG


多有趣的孩子呀。

小小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无限的探索和好奇,什么问题都会引起他的兴趣。他喜欢围绕在你身边,张开小嘴,一遍又一遍的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就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

有时候一个问题我们回答他了,他会继续来问,多半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不像我们一样有着全然的了解和掌握。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对他来说是想不明白的。他一遍又一遍的询问,一遍又一遍的追问,其实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确认。确认你的答案是否正确,确认他的认知是否正确。从这点上看,如果孩子在重复问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和他确认。这也是培养孩子对他人信任,对世界信任和自信的过程。

当然有时候孩子一遍遍的问问题,也是因为想引起你的关注。他想把他的想法分享给你听,也希望你能够倾听,关注和了解他。

我们了解孩子,有时候需要蹲下来,多聆听多探索,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高质量的陪伴。所以,不要烦哦[可爱]





陈小YO


为什么孩子问大人问题,答了,他还要重复问好多遍?其一;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巨大的求知欲。其二;不排除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提问大人,大人开始时回答一次二次还乐意,但之后周而复始的时候,的确是对家长耐心的大考验。最困难的是,不回答好像扼杀了孩子的沟通动机或求知欲,回答又好像是在无限重复,实在不知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其实儿童提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分析问题的原因; 其一;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巨大的求知欲。聪明的儿童, 他首次提问题是出于好奇,想了解一个事物或一样东西的因果关系。“是啥?”是预习知识阶段。 第二次提问题, 他的求知欲驱使他想理解这因果关系中的规律,以便自己以后如何使用这规律。“如何使用?”是复习知识阶段。第三次提问题,是想在探索使用这因果关系规律后会有啥后果。“为什么?”是巩固知识阶段 。当然也不避免调皮捣蛋再问一下。

其二;不排除孤独症谱系障碍(ASD)重复发问,甚至强迫要听取答案,是ASD孩子非常普遍的习惯,ASD大脑即倾向静态智能,弱动态智能。举例说明;你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去哪处旅行?这些问题没有特定的答案,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想要问这些问题,通常是出于想对人有更深的了解。这些就属于动态智能的问题,对ASD孩子来说,通常是不太感兴趣的,因为他们优于静态智能的大脑,对这些动态的事情,实是感到难以掌握。相反,对静态的,即资料性或知识性的问题,他们就非常感兴趣。这些问题的答案几乎永远一样,例如太阳从哪处升起?答案一定是东边。从心理上去理解,其实答案永远一样,会带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安定感。人对太多的未知,通常产生的是惊慌害怕和不安的情绪。当一个人害怕未知,掌握不到动态常变的东西时,就会更加倾向于由静态不变的东西去获取安全感。

所以ASD 孩子会重复发问相同的问题,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其实是有原有因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从培养大脑的动态智能入手。 首先;家长减少资料性或知识性的发问及要求回答,沟通改为陈述式语言及描述,及经验分享为主。

其次;先描述,再回答。家长可以先揣摸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在答问题之前先说出来。例如:“你有点紧张,很想妈妈回答你让你安心一些。”先描述的好处,再放慢与孩子沟通的节奏,有益于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

再者;坦诚相告孩子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你很想我再一次回答你,但妈妈已经回答了三次,觉得很累了。我再最后回答一次,今天就不再答了。”记住当家长已说了不回答,就不要心软又回答,否则孩子就不知道你的界线了!

最后,利用玩游戏形式,赛出胜负来回答问题,即把回答问题有创意变成奖赏,过程中让他增加动机学习其他东西。


用户Spring


为什么孩子问大人问题,答了,她还要重复问好多遍?

孩子的理解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好,思考问题也比较简单,大人应该要有耐心讲解,最好换位思考一下,要站在孩子的思维逻辑想问题,来解决问题。 有时孩子精力不集中,虽然你在讲解中,孩子也有回应,看是在听你的讲解,可大脑早已天马行空去想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啦,没听进去必然会重复问。 还有就是你给的答案不是他想要的,所以要反复问,问到你烦后,你问孩子是什么,孩子才说出他想要的答案。比如为了让孩子开心上学,你说孩子可以每天带一颗糖吃,他就会问为什么不能带两颗糖?反复问几次大人就烦了,会问孩子为什么非要带两颗糖,她就会说上午吃一颗糖,下午吃一颗糖,随后就妥协了。这也是小孩的小聪明。最后就是孩子就想和你在一起,什么说一些天真的话,或者让你听她唱歌啊,再或者让你假装学生,孩子扮演老师上课等等,不过这些孩子都要先找个借口接近你,这也是小孩的小聪明。





我是骆哥


他想引起大人的重视



蜗牛0602


每个孩子有一个阶段是这样的,就像他反复读一本绘本,反复听一首歌一样,这个现象叫"自我意识强化",换句话就是说,孩子在3至6岁时,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很多问题和事物都感到好奇,需要对外界反馈给予自己的物体、兴趣点、"答案"等信息进行反复确认,并逐步强化,最终形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判断。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性格成长很重要,大人千万不要不耐烦,陪伴孩子也是一种成长。


优质影迷达人


孩子总是喜欢重复的问问题。一天问好多遍。1 因为孩子的好奇心特别重。他有自己的思维想法。说明孩子爱思考,这时大人要允许他们大胆的去想象,给予他们鼓励。或者给他买一些故事书啊什么的,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是特别好的事情。2 是他就想引起大人的注意。这个时候大人要有耐心。也可以跟别孩子说些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3 可能因为孩子的理解力不够,孩子的记忆力很短。刚刚问过了一会儿就忘了。就会再问。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讲解。4 因为孩子处于秩序敏感的原因。不断的问就有安全感。等孩子度过了敏感期,他的心理发育上了一个新台阶,就不再这样了。家长要多和孩子聊聊天儿陪陪孩子。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孩子,问问孩子是怎样想的。引导孩子开动脑筋。更利于孩子成长。



清清自话


亲,我也有同样的苦难。

我家老大说姑娘,都说姑娘越大,心越细,这是真的。我感觉她现在就跟玻璃心一样。

说不得一下下,[流泪][流泪][流泪]



川妹子了解一下


年幼的孩子,对于同一个问题,需要听多次才能理解。就像大人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也是需要一定的重复学习才能真正理解。

当孩子学会了语言表达后,他就通过不断地问问题来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孩子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会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对于孩子应接不暇的问题,父母最好是能够耐心地回答。因为孩子在问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是在为理解世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而努力。

如果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表现出这个问题是愚蠢的、可笑的,孩子可能会不敢问,那就对世界丧失了好奇心,也让孩子停止学习新知识了。

面对孩子的重复问题,其实父母不一定都要详细地回答。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加深孩子对问题理解的同时,父母也可以偷偷懒哦!也就是如果孩子问了一个重复很多次的问题,父母可以反问孩子是否记得上次父母的回答,然后引导孩子复述、说出不能理解的地方,父母做针对性地解答。当然,父母也可以给孩子买些能够看懂的百科全书等科普书籍,鼓励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与大人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