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號稱始皇帝之後,中國開始了接近兩千年的封建時代。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皇帝,走馬燈似的替換更迭。每朝每代的發展演變邏輯卻都大同小異:前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一番征戰後天下落入最強者手中。因戰爭使得國家疲蔽,人口凋零,之後幾十年俱多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廣生子嗣。隨著人口增長,國家逐漸富強。如此幾代之後,制度的缺陷放大集權者的人性弱點,皇帝們開始折騰手中的無限權力。因此,內憂外患不約而至,國家逐漸衰落,民怨四起……接著下一個輪迴。

社會發展過程固然類似,皇帝們的世代變化也大同小異。

開國皇帝們都差不多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且極具個人魅力。歷代太祖、高祖均在此列。之後的三五任皇帝們,大多寬厚、仁和、責任心強,並且精力旺盛,引領著本朝的盛世,比如文景之治的漢文帝,漢景帝;貞觀之治的唐太宗;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等等。在此之後,在位者平庸之輩漸多。於是,外戚弄權、權臣作亂或者外敵入侵等等狀況接踵而來,縱有天縱奇才也拉不回這墮入毀滅的大勢,再之後的皇帝縱使不是昏君,也是身不由己,大權旁落……在這樣清晰可鑑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歷朝歷代總共在位400多位皇帝。還有這麼幾位獨闢蹊徑,在與本職工作無關的方向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並且越走越遠。


捨身求仙晉哀帝

晉哀帝司馬丕是東晉的第六位皇帝。作為皇帝,司馬丕初時尚有大志,不僅減免賦稅,還以身作則,躬親勞作,體驗田園生活。但時間一久,他就被現實擊垮。當時,依靠長江天險偏安的東晉王朝,早已衰敗不堪。朝廷內部軍閥鬥爭激烈。大司馬桓溫大權在握,數次興兵北伐,虛耗國力。北方慕容氏更是多次興兵南來。而且年輕人的激情來的快,去的更快,二十出頭的司馬丕很快就無心政事,和當時毫無鬥志的士大夫們一樣,沉迷上了道家修仙之術,煉丹服藥,長生不死。

他每天按照道士傳授的長生法,辟穀、服食“仙丹”。

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這種“仙丹”,是用硃砂、石鐘乳、白石英、石硫磺等礦物質,外加雄黃、雌黃等材料,放在密封的鼎裡,用火來燒煉。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毒性很大。所以,吃這種“仙丹”無異於吃毒藥。

很快,司馬丕就吃得瘦骨嶙峋、不能下床。沒過多久就發病死去,年僅25歲。

道教的煉丹之術,在長生不老方面自然是胡說八道,卻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化學實驗。如果司馬丕不做皇帝,自是沒有那麼些煩惱,若還能潛心求道,專心煉丹,對後世瞭解化學也會有不小的作用。


絕代才子唐後主

南唐後主李煜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在文學史以及歷史上都寫下厚重的一筆的皇帝。

宋代之前的詞人裡,如果把李煜排在第二,沒人敢穩居第一。就算整個歷史上所有的詞人排座次,李煜也出不了前五的榜單。

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能成為最優秀的詞人,生而可見,非他莫屬。

首先,李煜的父親唐元宗李璟就是天下有數的優秀詞人。

李璟有一首著名的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再看看李煜的那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各種滋味,不盡相同。

《詞史》稱,“言辭者必首數三李,謂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與宋之易安也。”

其次,作為絕代才子,李煜還是個天生敏感的性情中人,又身居帝位,守國十餘載,看盡天下興亡,人間悲歡。他的才情相配,讓作品更加深刻雋永。

最後,南唐亡國,李煜被送到京師。在異國他鄉,他“日夕以淚洗面”,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恨。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對李煜來說,做不做皇帝,他都是絕代才子。


大藝術家宋徽宗

擁有一手好的書法,對於皇帝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歷史上精擅書法的皇帝數不勝數,像本文前面的那兩位,司馬丕和李煜都是書法名家。不過,他們的書法與宋徽宗趙佶比起來,那就是一流高手與大宗師的差距。

可惜的是,這位藝術家宋徽宗又是一位亡國之君。

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在位的後幾年,不僅重用蔡京、童貫這幾位大宋朝著名的奸臣,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而且他尊信道教,大建宮觀,更加勞民傷財。以至於內有民變,外有敵軍。宣和七年,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宋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與欽宗一同被金兵俘擄。後被押往北邊囚禁,死於五國城。

後來,南宋名將岳飛數次打敗金國,勝利在望,沒想到因為說了句口號要“迎回徽欽二帝”,就被趙佶的另一個兒子宋高宗趙構設計殺死。這一門三父子,都不是好皇帝。

作為皇帝,趙佶是個徹頭徹腦的昏君。作為藝術家,他的翎毛丹青以及自創的瘦金體筆法則可永載史冊。

早在趙佶還是位皇子的時候,他就一門心思鑽研筆墨、丹青、圖史……他的瘦金體挺拔飄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直到今天都是書法愛好者臨摹的好本子。他寫的草書也是出神入化,絲毫不亞於盛唐時期的草書書聖張旭與懷素。他的畫,一樣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為了把畫作的形象逼真,他非常重視寫生,就連當時許多頗負盛名的畫家都對趙佶觀察事物之精細望塵莫及。而且他還利用皇權推動繪畫,甚至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

顯然,人的精力終是有限。大藝術家很難成為一個好皇帝。

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瘦金體書法


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宋徽宗畫作《芙蓉錦雞圖》


能工巧匠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成為有名的木匠皇帝,應該與朱家不務正業的基因有關。

比如,明宣宗朱瞻基酷愛鬥蟋蟀,人稱蟋蟀皇帝;明仁宗朱高熾是個吃貨,在位十個月就因為吃的太多胖死了;明武宗朱厚照喜歡打仗,經常自封大將軍,御駕親征……有人戲稱明朝十六帝,個個有怪癖。

木匠師傅朱由校肯定是最奇葩的那個,他從小備受冷落,甚至沒受過什麼教育。後來愛上木工的他彷彿找到了心靈的依託,整天和木匠們在一起,切磋技藝,並親自示範教學。他的寢宮裡堆滿了各種木料和鑿、鋸、刨等工具,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地沉浸在木屑飛舞的快樂中。

如果他們不做皇帝

影視劇中的朱由校。


朱由校的作品以精見長,在雕刻上尤其見功夫,包括傢俱、漆器、模型、梳匣等高級“奢侈品”,做好後還認真地施以五彩,令人愛不釋手。為了證明自己的手藝,朱由校經常叫小太監把自己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去賣,據說在工藝品市場上很受歡迎。

清初人吳寶崖在他的《曠園雜誌》中記載:“(明熹宗)嘗於庭院中蓋小宮殿,高四尺許,玲瓏巧妙。”

明末清初人文秉在他的《先撥志始》也說到:“(明熹宗)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

天啟年間的內宮太監劉若愚在他的《酌中記》這樣描述:(熹宗)曾經用木桶鑿孔,內設機璜,往裡面灌水,打開機關,竟然能夠像噴泉瀑布一樣噴灑淋漓,美妙至極。

由於朱由校沉迷在木匠活中,當時的大太監魏忠賢因此得利。魏忠賢常常趁朱由校在專心製作木器時啟奏,這時朱由校總是厭煩地說:“朕知道了,你去照章辦理就是了”。魏忠賢據此濫行賜賞,大施刑罰,造成空前的宦官專政。明朝的最終滅亡,朱由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仔細看來,以上的這些位,並未逃脫出朝代發展的窠臼,他們多在位於王朝的中後期,政績確實馬馬虎虎,但也非他們一人之罪。他們有的骨子裡就熱愛旁門左道,有的則是世易時移,排遣無奈之舉。後人看來,在歷史發展的洪流裡,即便是天子之尊,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有的人順流而下,有的人拼命的翻了個身,濺起了一簇小浪花,然後重歸於寂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