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兒子說:他今天省了三毛錢。本該欣慰的我,聽完後愣了

兒子:媽媽,這件衣服我不想穿了,你給我買新的吧!

我:這不是剛買沒兩天嗎?既然不喜歡,當時為什麼要買?

兒子:媽媽,我鉛筆用完了。

我:這麼快用完了。我跑孩子房間一看,屋子扔了一堆都是用了不到一半的鉛筆頭,沒寫完的作業本。

我忽然意識到,兒子才5歲,這段時間自己忙於工作,沒怎麼關注兒子,怎麼都沒好好教育孩子。

5歲兒子說:他今天省了三毛錢。本該欣慰的我,聽完後愣了


接下來,我給孩子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農民,叫吳成,他懂得持家、過日子,所以一家人在一起一直都非常美滿。

有傳言,在他即將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塊有勤儉兩字的牌匾,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希望他們在之後的道路上,日子也能一直無憂無慮,生活美滿,所以,他讓他的兒子們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只是,後來,兩兄弟在各自成家之後,也就分家了,因此,勤儉二字的牌匾也被分成了兩半,大哥是個勤字,老二是個儉字。

5歲兒子說:他今天省了三毛錢。本該欣慰的我,聽完後愣了

老大確實很珍惜這塊勤字匾,也一直是按照著這個字去做的;每天都是十分勤勞,年年都是收穫滿滿的,但也因此,家裡的妻子變得大手大腳,孩子也開始不懂得珍惜糧食,日子一久,金山也不夠他們浪費。

老二也跟老大一樣,對著分到的一半牌匾十分恭敬,也一直遵守著去做;他一年獲得的糧食不多,雖然一直是省吃儉用,但日子還是十分拮据。直到一年的出現旱情,於是兄弟兩人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了;之後就遷怒於牌匾,直接摔碎。

突然,有一張紙條飛進屋內,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就像端個沒底的碗,怎麼也裝不滿"而"只儉不勤,就是坐吃山空,只能受窮!"此時,兄弟兩才終於明白父親的去世前的一席話。勤儉二字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分開的。因此,他們又重新的把這兩個字掛起來,遵照這兩個字去做,也對家人進行告誡,之後的日子也慢慢好起來了。

5歲兒子說:他今天省了三毛錢。本該欣慰的我,聽完後愣了

我告訴孩子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你要想爸爸媽媽學習,改掉你的這些習慣。可是,沒多久我就發現,兒子是節約了,但是卻變得小氣。幼兒園放學回來告訴我,他今天省了3毛錢。剛想誇孩子一句,在聽到他說:“有同學借鉛筆,被我回絕了”時,愣住了。

希望孩子節儉,結果卻適得其反。那麼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第一:不要讓孩子太計較得失。

不能向孩子輸入節儉就是省錢的意識,讓孩子太過在乎金錢得失。節儉是節約資源,而不是節儉金錢。很多東西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


第二: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節儉。

節儉是一種自我約束行為,用來約束自己不浪費。同時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感染身邊更多的人和你一起行動。而不是用來苛待別人。只有你真誠、友善對待別人,才能真正影響你的身邊人。

5歲兒子說:他今天省了三毛錢。本該欣慰的我,聽完後愣了

第三:要從自身做起,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在很多父母的眼裡,總是覺得自己是大人,所以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正確的,也都是應該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除了父母對自己的教導起作用之外,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所做作為都是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

在毛主席的年代,他雖然要求百姓都要做勤儉;但是,他是在自己也做到勤儉的前提下來要求百姓的,他的一生都過得十分簡樸。

一個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小家組成的,所以呢,對於小家,父母親也都應該以身作則,不浪費資源,做到勤儉節約,久而久之,孩子也一定會有所領悟的。

第四:多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資源的重要性。

很多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資源在不斷減少,不是無窮無盡的,總有耗完的那一天。節儉是一種美德。要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愛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