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到处有很多江湖体,试问书法学习到一定阶段就可以乱写了吗?

黑白文章泽渊诗


书法无论学到什么时候什么阶段,都不可以乱写。突破与创新,建立在书法学养基础之上,前有理性思索,后有法度依循,这可不叫乱写。何为乱写?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要写出什么样的效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正如谚语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书法圈有很多“江湖体”,其实江湖体是与学院派相对应的一个称谓,并无严格定义。通常是指未经过系统临帖习练、书法风格找不到艺术源流的新式书体书风。这个本身就是个极具争议的问题。举个例子,王冬龄的乱书是不是江湖体?说不大清楚。而实用主义者认为,有创新且好看的字则是成功,否则就是江湖体。这种“成败论”则更显得草率。


郑板桥以六分半书写乱石铺阶体,其实在当时台阁体十分盛行的氛围下,肯定也有人会称其为“江湖体”。判断一种书体书风是否属于“江湖体”,我想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线条结构的安排科不科学。比如字画合一的作品,七拐八绕牵丝乱缭的作品,肯定属于“江湖体”,违背了书写的正常规律嘛。二是看作品是否具有“传统”基因。比如类似于有些广告字的作品、签名设计作品等等,找不到艺术的渊源,大多就是江湖体。当然,这些字虽然很江湖,但有的也让人赏心悦目,不能当成怪异一棍子全打死。



书法学习的创新与突破,需要较为深厚的书法学养基础。传统正统书法的底子还未夯实,就想着别开生面、另立别宗,是不现实的。当今书法圈有个别名人大腕就是如此,无论他怎么去翻新花样玩弄趣味,仍无法掩饰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荒唐与虚伪。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对于江湖体的问题我认为,正常写字的人一般临习到一段时间就感觉写得不错了,自己发挥一下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部分人其实只能算是懂得一点皮毛,所以写的字肯定不行,很容易就成了自由体,也就是所谓的江湖体了,这也是目前我们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思路,什么才是正确的思路呢?我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我认为首先书法应该找到一个最好的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方向,就像一个人,你长得好不好看要从整体身材、面相和气质等方面分析,如果你长得外表漂亮但是站着东倒西歪,走路摇头摆尾也不好看,当你腰杆挺直走出时就好看了,当你走出正步时就会上升到一种艺术品了!写字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基本功不扎实,横竖撇捺都写不好,肯定只能算是个自由体或者说是江湖体了。要想超越古人,达到大师级水平,除了基本功要扎实,还要做到入木三分,整体布局完美,当你写好了楷书也只是算刚刚入门,最多成为一个书法家,只有当你各种书法字体都能写得形体优美,笔划入木三分时才会上升到艺术品,你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书法大师!我研究书法三十多年,古人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张旭等等书法精品都临摹多遍,悟出来其中的运笔技巧和用笔方法奥秘,如果你想知道请关注我吧!我是帅辉请记住我!发几副作品欣赏一下!











书法大师


目前到处有很多江湖体,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到处的表演哗众取宠洋相百出滑稽可笑恬不知耻,倒有好事吹捧者鼓吹卖弄推波助澜此股歪风邪气盛行。

江湖体说白了就是类似“老干部体”,有的 甚至还不如老干部体,不去临习古帖,写字变成了画字,俗不可耐,属于另类“艺术”,还美其名曰“现代书法” ,攀附风雅糟蹋书法。

书法家无论写到何种程度都不能随心所欲乱写乱画,搞所谓的不伦不类创新艺术去糊弄人。书法不是旁门左道,书法是有法度有规律有内涵的综合性艺术,是要懂得文学美学历史自然等内容才能取法乎上有所建树。





流云影视hhs


现在流行书法新名词,什么江湖体、学院派,老干部体、明星书法等等。新名词不断。其实,有些新名词没有实际意义。

何为江湖体书法,说法颇多,这关系到书法的本质问题,题主意思练了一段时间随便乱写是一种江湖体。这种说法似有道理,因为书法的高低确与修炼的时间长短有关系。但其实江湖体的本质主要是缺乏基本的法则和笔墨素养,而与时间没有多少关系。

基本素养是什么?这个基本功范畴,就像舞蹈家、歌唱家,必须天天练腿功、吊嗓子。包括一招一式的准确度和熟练度,也包括一招一式的法度和精气神,书法尤为如此。

江湖体书法,也许就是缺乏这种基本法则,缺乏笔墨素养,或急功近利,或盲目张扬个性,过于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暴露了“三脚猫”功夫不足

但其实这种江湖体书法,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有着书家自我表现,而这种直抵书家心灵的写法比起那种刻板模仿的书家要好许多。

问题是这种缺乏内功和笔墨素养气格不入流,才有人称之为江湖体,而一旦有功力支撑,并建立在法度之上。就不是江湖书法了。即使在长期的笔墨积累和修炼过程中,日积月累的法度养成已经被自我气格所掩盖,我们说这种超越法度之上的笔墨素养,也已经脱离了江湖体书法低级趣味。

我们看历史上诸多书法大家,凡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大家,无不在自我的强烈风格之下,有极强大的内功力支撑。王羲之集古法创新体,靠功力修养;张旭、怀素的狂草,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做支撑,这种我行我素的书风其实是很难成立的,而之所以他们能独领风骚千余年,至今受人敬仰,在狂草世界里,再没有人超越他们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他们的笔墨素养修炼到一个极致,达到了一个顶峰。

林散之先生的草书如果没有70余年的功力修炼,绝不可能成为一代草书巨匠;被毛泽东誉为红军一支笔的舒同书法,要不是他的勤学苦练,长期的书法笔墨修炼,不可能写出“舒同体”。

有人对一些书法大家的个性风格不以为然,认为是习气、俗气,甚至是江湖体。就像林散之、启功、舒同先生的书法,时有人议论,他们的书法习气、俗气浓。究其原因,也许是他们的个性书风掩盖了人们通常认定的那种书法格调。

这里就有个度的融合问题,我们说水到渠成是一种境界,道法自然也是一种境界,而这正是区别何为好书法、何为江湖书法的标志,而这种标志恰恰非常难以辨别,这也正是考量一个人书法欣赏力的标准之一。

的确,书法的个性自我风格有高低雅俗之别,但其实这个风格不仅仅是看形态,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形而上去理解和评论,书法的形质千姿百态,一人一面目,一百人写兰亭序,有一百种风格,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临的兰亭序,我们不能光从形质上评判谁临的最好,而主要是透过形态看笔墨素养和意境。

这需要我们自身有眼力,能辨别好坏,而不是人云亦云,良莠不分。也许你认为这是“江湖体”书法,经过时间经验,恰恰是历史经典书法,就拿傅山书法来说,有人就以为傅山的书法是丑书,是江湖书法,其实这恰恰说明不懂傅山书法的好!

总之,“江湖体”书法不是一个量化的标准,辨别江湖体书法是一个对书法的认知和态度问题,这个认知和态度取决于每一位书家对书法的鉴赏力。


如石书艺


说说我的看法:

一、正是有一定基础又乱写的人成就了江湖体。所谓江湖体,并无严格定义。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些人书法学习到一定阶段就“乱写” 才出现了这些所谓的江湖体。

二、江湖体是贬义的。正是因为大家认为书法学习到如何阶段也不应该乱写,所以才对这种不严肃、太随意、哗众取宠的书写方法称为江湖体。

三、江湖体是浅薄的。应该客观地讲,江湖体也不是一点功底没有就能写出来的。江湖体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当然这种基础不会太扎实沉稳,有一定的基础,有些人就开始心态浮躁、自视甚高,甚至把那点浅薄功夫拿来炫技,本该平心静气写的书法,被弄成了夸张、招摇的样式。

四、江湖体是对书法美的亵渎。个人认为书法的根基在美,学书法的要领在于审美。而江湖体正是在这方面出了问题,审美出现偏差,乃至出现以丑为美的扭曲观念。他们不是以书法的文化、结体、气韵、风雅为美,反而认为出奇、夸张、媚俗、附弄为美 ,把书法弄得庸俗化、娱乐化、浅薄化。

五、书法练习到任何时候都不该乱写。书法犹如练功,每一种功夫到一定阶段都可能有一个难以突破的时期,需要按耐自己潜心修习。而有些人就按耐不住了,认为已经到了很值得夸耀的接近天花板的高度了,于是就耍弄起来。练功不在打人,习书不在炫技,功夫练好了都是修心养性的,按耐住了,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文观音


按我自己的理解,好的江湖体是必须拥有扎实的书写功底,对字了解透彻逐步演变出自己独有的写字风格和特点。但现在的江湖体多指那些没有怎么练过字就乱写一通,鬼画符说成潇洒,扭捏说成可爱等等。孙过庭的书谱中有一句话,“妍因俗易”。书法的更迭带兴,肯定是长期研习后的进步。我更觉得江湖体跟名家字体,前者在门外,后者在门里。有人会觉得门外的好,那可能是因为没看到门内的风景。真的书法老多了,再看江湖体真没那味儿。





冷识


我认为书法学习到任何时侯都不可以任意乱写,书法学习必须坚持临帖,体会法帖的笔法,结体,章法,不可乱来。目前有些书家的江湖体及丑书还有射书,都背离了书法的本源,毫无法度可言,随心所欲,信手乱挥。此种风气实不可取。学习书法,最好能拜师学艺,跟着老师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但像我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按照古人法帖,认真临摹,也是可以的。附我近期写的作品,请网友指点。



金星753


书法到一定境界了,求新,求异、求变。真是很正常的,不然就不会有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也就不会有中国的书法艺术了。

谁告诉你了江湖体就不是书法了,我的观点江湖体还是书法艺术。

我们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现在的中国出于中国历史上绝对的巅峰,人民手里有了财富,公民文化普及,追求各种高雅的爱好,习文练武各有所好,书法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百将争鸣的景象!这是千古盛世!是大好事!

出现了大量的各种江湖体,至于说他们是不是书法,是不是艺术?

我的观点:现在的江湖体他们也是书法也是艺术,层次有高低,时间会检验给其排名的!如果有一种江湖体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沉淀,千年后还能流传有人临摹某人的江湖体,那种江湖体就是书法艺术界的魁宝。反之热闹几年后会成为书法历史长河之中的一朵浪花。

千古名贴我就不一一罗列了,自己百度吧!

如果你喜欢,竟管江湖体好了!








职业竞技江湖


有一个书法故事,是关于刘墉和翁方纲的,刘墉称自己的字“处处是自己”,而翁方纲称自己的字“笔笔是古人”。关于这个问题到底谁对?都有道理,一个注重创新,另一个则注重继承,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这个问题。


学习书法,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自然是可以掺入己意,但是“创新不离古”,所谓的掺入己意,也必然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绝不是题主所说的“乱写”,否则当然就沦为“江湖体”了。

关于“江湖体”,是很少有传统书法功底的。大多是一些书法爱好者在家闭门造车,乱写乱画,更不讲究取法经典,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有些人把书法想的过于简单了。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有了较好的传统功底,那他应该会明白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也自然不敢乱写了。



古风书法


《林散之说:“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美盲在面对物理化、数学、舞蹈、钢琴和男高音面前很谦虚,但是一谈到书法时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敢怒敢言、巧舌如簧、滔滔不绝…

他们认为,不管书法家临多少帖,天赋多好、创造力多强,但凡要是写了自己看不懂、欣赏不来、不喜欢的作品,都是“丑书”。

他们认为,凡在中国书协大赛中获奖者,都不是靠实力拿奖,而是靠金钱买的,所谓“书法家”都是黑幕交易,认为中国书协都是“乌烟瘴气”。

中国美盲人数庞大、势力强大,对拉低国民书法审美,做出突出贡献。

古在代书法史中,书法历 来都属于精英艺术,他们秉烛夜读,临池不辍,澄心清神而思逸神超,时常挥毫有感而发,或歌颂或悲泣,才有了经典,有了高度,有了后人的膜拜与传承。

  书法在进入现代网络时代 后,在类似于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中,几乎输给了数量庞大的“群众力量”。这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在离开毛笔书写及古典文学之后,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境地。

  林散之说:“字有百病,唯俗难医。”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木心说:“没有审美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