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椰雕”

情繫椰雕

呂佩義

去海南觀光旅遊,海口是必去、必經之地。去海口旅遊觀光,騎樓是必看必去之地。要想深度瞭解椰海、椰林、椰子和與“椰子”有關的文化與傳承,吳名駒先生的工作室和他的椰雕作品更是必去、必看之處。位於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88號的海南椰雕館,就是這些年吳名駒先生的作品對外展示、並迎接了不少國內外政要和外賓的地方。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多種選擇和活法。有的人以繽紛多彩攬盡芳華,體驗生命的寬度和視野,有的人卻從一而終信仰加持鑄造起生命的厚度和成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椰雕學徒到國家級非遺項目椰雕技藝的唯一省級傳承人,27年時光,九千多個日日夜夜,吳名駒就只做了一件事。雖然他依然自稱“不過是一個拿十個手指做工”的人,但他的椰雕作品,早已成為了行業的標杆和經典。

作為海南的文化名片之一,吳名駒和他的椰雕作品多次出現在國家政要和多國外賓的視野中。僅在2018年,他代表海南椰雕文化傳承走向國內外交流和推介活動就達到14次之多。比如代表海南椰雕項目在北京外交部藍廳參加海南全球推介會,向一百多個國家和世界五百強企業代表展示海南椰雕技藝;製作國禮椰雕花瓶《三月三的讚歌》、《椰風海韻》贈送給博鰲亞洲論壇國外貴賓;參加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三屆三亞文博會;在中山路海南椰雕館向泰國文化部部長威拉·洛普乍那拉、世界小姐、各國政要介紹海南椰雕技藝和作品等等……

“一個傳承人不但有責任和義務把工作經驗傳承好,更重要的是也要不斷的去交流、傳播和推介,讓社會各界人士去了解……”在吳名駒看來,在打磨好技藝和作品的同時,堅持不懈的對外展示和推介,才能有更多的機會為海南椰雕技藝的傳承賦予更高價值。2017年他曾代表海南遠赴塞舌爾共和國維多利亞市參加椰雕藝術展,並在當地開展椰雕工藝培訓和交流活動。中非城市合作也因為椰雕技藝的傳承架起了文化的橋樑,2018年12月,塞舌爾共和國維多利亞市代表團來到海口,由市長大衛·安德里代表塞舌爾藝術設計學院與瓊臺師範學院簽約合作並授牌“中塞文化交流中心”。作為交流大使,吳名駒覺得能夠通過椰雕這門技藝促成國家與城市之間的友好交流和合作項目落地,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位於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88號的海南椰雕館,在一整排老街店鋪裡,這個鋪面非常不起眼,沒有什麼特別的街邊造型,以至於許多慕名而來登門拜訪的人都走錯過。

你很難想到這就是近些年頻繁出現在中央電視臺以及島內外各大媒體和大型外交活動上、幾乎已經成為海南椰雕業界一個代表符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名駒大師的工作室。裡面沒有什麼裝修設計,就在不足30平方的廳內兩側各擺放了一個玻璃櫃臺,各種各樣的椰雕作品和一些椰殼原材料擺滿了櫥窗。

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囂沸騰,一進到吳名駒工作室,便“寂寥”了許多。一身素衣襯著吳名駒看遍雲捲雲舒榮辱不驚的淡然,他把所有的言語和你對他的好奇都收藏在那些小小椰雕作品的大世界裡。

走在他擺滿作品的櫥窗邊,你就再也挪不動腳步,因為哪怕就是一件不足巴掌大的小掛墜或者擺件,它們每一個獨一無二的造型和古色古香的氣質都能讓你停留下來端詳品味許久。

就像這個曾經被吳名駒佩戴著到訪非洲進行交流的佛手瓜吊墜,它本來不過是一個橄欖一樣大小的發育不正常的椰子殼,然而到了吳名駒手上,它長出了莖葉,生出了佛手,每一個手指間都有著豐滿粗礪的握感。被一個個打磨光滑圓潤的椰珠串起來,久經把玩,它披上了油亮的光澤,有緣人一見就會心生歡喜。

在吳名駒這裡,這種椰雕吊墜掛件是最受市場歡迎的一類作品。然而這對他來說是不算太複雜的一類。

對自己的椰雕作品,他有著近乎苛刻的追求目標。別人的椰雕作品都力求做大,用盡各種拼貼鑲嵌造出富麗堂皇的氣派,而他卻偏偏往小裡做,看準每一塊椰殼材料原生的形狀和風骨,賦予它們獨一無二的神韻和姿態。這種創作,有時候更像是一種緣分,只有遇上了合適的材料,有合適的心境,才能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這是兩隻憨態可掬的螃蟹,在兩節肥厚的蓮藕上相互對望,一隻伸出鉗子似乎要迎上前去,一隻收攏了前臂似乎要往後撤退,但那雙毫不遮掩打探著對方的眼睛,卻又有種欲迎還羞的嬌萌姿態。彷彿還帶著田野裡的泥土氣息,輕輕一碰,它們就會迅速溜走。這件長20釐米、高8釐米的名叫“佳偶天成”的椰雕作品,從選材上就不太容易。首先必須找到形似藕節一樣的長條狀的椰殼,這類椰殼一般不太多,往往都是別人不要的,但卻被吳名駒視為寶貝。他要專門去找人收這種材料,然後一件件比對,找到自己最有感覺的那幾個。做好蓮藕之後,那兩隻螃蟹才是真正的考驗,為了做出最逼真的姿態,每一條螃蟹腿都要有輕盈而靈活的動感,再用榫卯的結構將腿一個個安裝起來,光是一隻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的蟹腿,吳名駒就反覆修改不下十次,一直到他滿意為止。

吳名駒介紹說:這類立體造型的椰雕手法叫做圓雕,由於椰殼材料一般比較硬、脆、薄,遠不如木材可塑性強,因此圓雕是椰雕技法當中最難的一種。從選材造型,到立體拼接,要做到不缺一毫不溢一分的神韻,相當考驗功力。因此在海南椰雕歷史上,幾乎沒有人做出圓雕類的作品,而這正是吳名駒在椰雕領域的一個重要突破。

在吳名駒工作室的櫥窗裡,能看到很多都是這類作品。其中最難的一件,要數“才福之囊”了。看到囊和銅錢,就會讓人想到中國傳統文化。而囊上卻安著一副拉鍊,又充滿了現代時尚感。別小一副拉鍊,那正是整件作品最核心的挑戰。拉鍊頭到鏈條那一段是在一個完整材料上完成的作品,鏈條上的每一個小環都是活動的串在一起,而且非常輕薄光滑,這種細膩通透的雕刻手法不得不讓人為之叫絕。從福囊裡露出來的銅錢自然也是椰殼雕刻,但那足以亂真的色澤和古氣讓我第一眼見到時,還以為是真的。

你能想象在這纖毫畢現的方寸之間揮刀如筆的自由,聚集了多大的定力和功底嗎?在吳名駒看來,如果心靜不下來,是絕對做不出好作品的。作品就是一個人心境的寫照。在他學習椰雕的少年時期,不管是師傅讓他長達幾個月的反反覆覆練習直線和曲線的刻法,還是父親鼓勵他每次雕刻時都寫日記記錄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然後回頭比對,都能發現,在不同的心境之下,刻出來的作品會大有不同。

我想做的是作品,不是商品。一件好的作品,常常從構思到選材,到製作,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能耐得住這份寂寞的人越來越少,而對吳名駒而言,那就是他生活的本來樣子,守得住內心的一方精神淨土,才能等得到雲開,看得見花開。

他說 :“我想做的是作品,不是商品。”

正是一股對椰雕純粹的投入和堅持,讓吳名駒在這一路上收穫了各種認可,也得到海南省市各級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2011年他被評為市級海南椰雕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所創公司海口名駒雕刻有限公司被海南省文體廳授予“海南省非物質文化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海南椰雕)”;2014年被評為省級海南椰雕代表性傳承人。

數不勝數的各種對外傳播和展示機會,一方面是對他技藝的一次次認可,另一方面也是他作為一個傳承人對海南椰雕文化走向全球所做的最大努力。這些於別人可能是一份榮譽和增值的資本,而對於吳名駒而言,則是一份來自內心的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

他始終無法忘記他的師傅文傳述老人給他的託付:“我會的都教給你,但你要到外面多闖闖,要在這條路上比我走得更遠。”

2014年,吳名駒開始在瓊臺師範高等專科院校擔任雕刻課程兼職教授。他教的椰雕技藝課很受歡迎,然而,能達到他心中標準的理想的苗子卻還沒有碰到。更讓他感到悲哀的是,願意學習這門手藝、並且真正願意拿幾年時間和心力來沉澱投入的人越來越少。

除了對外交流展示推介,給年輕人傳承技藝,吳名駒又開始探索椰雕傳承的創新之路。這幾年他開始尋找流落在世界各地的椰雕老物件,委託國內外的朋友們幫助他收集信息並淘貨。不管是歐洲的拍賣會,還是澳洲的收藏家,還有長期居住在法國的朋友,只要發現有椰雕藏品或者老物件,不管天南地北,他都要想辦法買回來。

2018年11月底,吳名駒託朋友從國外回購了一對椰雕圍棋盒。這個圍棋盒的浮雕雕刻手法,盒身和盒蓋上的團壽圖紋,和留白處的布紋圖樣,與起源於海口羊山地區民間嫁娶使用的椰雕檳榔盒十分相似。吳名駒判斷,這極可能是一件從海口流傳出去的椰雕作品。經過幾年努力,吳名駒不僅收到一批從國內流傳出去的椰雕作品,還收藏了歐洲風格、東南亞風格和古代中國風格的各種椰雕藏品。從歐洲的椰雕火藥罐,到東南亞的鏤空椰雕薰香爐罩,再到中國古代椰雕的文房四寶,還有法國回購的鍍錫椰雕咖啡杯、鑲玉茶壺、酒杯、酒壺、香爐、燈具等,琳琅滿目,種類繁多。從清中期到民國,從歐洲的18世紀到20世紀,從國內到海外再回到國內,許多椰雕作品歷經歲月的滄桑和多地流轉,依然不失精湛工藝的風采。這背後既有工藝之美,又有實際的功用。

椰殼密度高,不怕水,也不怕蟲蛀,且質地細膩,不需要特殊的存儲環境,這些有上百年曆史的老椰雕物件,與當代椰雕在外形上並沒什麼兩樣。在吳名駒看來,椰雕技藝可以應用的領域遠遠不止是工藝品、收藏品,椰雕藝術可以延展的空間非常大。從古到今,椰雕製品經過不斷地衍生開發,已經發展到了將近400種,涉及種類五花八門,酒具、餐具、茶杯以及傢俱裝飾等,都可以有椰雕的應用場景。收藏更多具有研究價值的老物件,並且探索椰雕在家居裝飾、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和產品研發,便是吳名駒這幾年關注的重點。

5月中旬,筆者造訪吳名駒先生的工作室時,與他作了簡短的交流。談及未來,吳先生說,他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在海南建造起一個椰雕文化展示空間,從建築構造到空間裝飾、展示內容,全部由各種椰子材料、椰雕作品構成,讓島內外的人都可以在這裡瞭解和欣賞海南的椰子和椰雕文化,體驗椰雕在日常生活傢俱領域的應用,把更多創新的椰雕產品推向市場。

我堅信:吳先生的夢會圓!也一定能圓!

(草就於2019年5月23日。2019年8月10日修改於海口金蓮花荷泰酒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