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广西恭城:“星级村”领瑶乡基层治理上台阶

【文明实践】广西恭城:“星级村”领瑶乡基层治理上台阶

「文明实践」广西恭城:“星级村”领瑶乡基层治理上台阶

来源:广西学习平台2020-03-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最近公布了2019年星级村(居)民委员会评定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桥头村、北洞源村和西岭镇杨溪村荣获“五星级村民委员会”荣誉称号。这是广西首次开展此项星级评定工作,恭城瑶族自治县共计16个村获评星级殊荣,数量在桂林市十一县六城区中首屈一指。

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在推动村(居)民委员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维护村(居)民合法权益、提升村(居)民委员会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笔者先后走进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桥头村、北洞源村和西岭镇杨溪村,探寻这3个五星级村基层治理工作的亮点经验。

桥头村:打造“党建引领·两示范一模式”标杆

2019年12月11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桥头村村委一侧,一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帮村民检查身体。

桥头村蟠龙屯的杨照平现年73岁,她一天要吃两次降压药。工作人员覃香艳告诉杨照平,她高压162,低压86,血压较高,平时要多休息,按时吃降压药。

据了解,桥头村卫生室率先引进专业医疗机构进驻,并采用互联网的医疗管理系统,村民们的健康信息在网络终端系统一目了然。

黄刚当村干部20年了,如今桥头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村委会办公室档案柜上方,一块“五星级党组织”牌匾特别显眼。黄刚介绍,这块“五星级党组织”牌匾是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颁发的,表彰桥头村农村基层党建抓得好。据了解,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评定五星级村民委员会有个先决条件——必须是获得过“五星级党组织”的村才能入选。黄刚告诉笔者:“近年来,桥头村利用宝贵的区位优势,按照‘试点先行、巩固扩大、完善提高’的要求,创建‘党建引领·两示范一模式’(即打造道德自治示范村、健康文化示范村,打造‘三心三治一守’乡村治理新模式,建设平安桥头高铁经济产业园区),取得了良好效果。”

桥头村在自然村层面探索多种形式的自治实践,维持原有的行政村格局不变,同时允许并鼓励各自然村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理、适用的新型治理结构。一是探索新形式自治实践,选举村民理事会,以自治激发活力。二是探索新形式德治实践,成立传统文化联合会,用德治沁润人心。三是探索新形式法治实践,力量下沉组建法规监督委员会,靠法治定纷止争。

通过创建道德自治村、健康文化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的“两示范一模式”,桥头村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定正道,以德治树新风,让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同时配合平安桥头康养旅游小镇项目建设,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形态,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桥头村正如其村名一样,已成为恭城瑶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屯。

北洞源村:远近闻名的富裕生态村

2019年12月11日中午,笔者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北洞源村委会办公室,北洞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周振喜正在值班整理全村的《房屋安全等级评定表》。

近年来,北洞源村民委员会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北洞源”主题,充分利用水果资源和新农村生态家园的优势,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突出“美、强、活、稳、优”的新时代新农村治理体系,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村共拥有100多辆小汽车,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05年新村始建之初,北洞源村委就多方筹集资金建好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综合办公大楼,大楼按照瑶寨民居风格设计,古朴美观。在全村的规划中,按照协调统一的要求,新村充分展示了民族特色,新村停车场、风雨桥、候车亭、路灯、村标、篮球场、文化戏台等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文化娱乐场所设施一应俱全。

新村建好后,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也要得到改善。村委会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依托北洞源水果资源丰富的条件,组建北洞源村致富联合会,村民以水果包装、销售为主要产业,村民之间贷款互保,风险共担,不用抵押,凭借信用就可以向农村信用社借到一定数额的贷款。现在,联合会组建了100多人的水果销售队伍,建立了6家农家旅馆,全村400多名妇女参与水果包装,为北洞源村水果产业的产、供、销和农家旅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村硬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北洞源村委会还强化文明活动的创建工作,建起了文体场所,组建了文艺队、篮球队,制定了新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由于群众积极参与,新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2011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与此同时,北洞源村还以“农事村办”为平台,以社区化管理为载体,建设便民服务站点,积极开展群众服务工作,通过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让群众满意。

在北洞源村委会的领导下,各项惠民工程得到强有力的实施,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村委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加强。北洞源村先后获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广西“保险先进村”“巾帼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文明实践」广西恭城:“星级村”领瑶乡基层治理上台阶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杨溪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业务。郑智敏 供图

杨溪村:“五联”带来文明幸福村

走进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杨溪村,映入眼帘的是古香古色的村门楼,村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宗祠门口的池塘碧绿得像一块绿宝石,塘边的花圃柳树相得益彰,村容村貌比起早些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安镇政府工作人员钟传传告诉笔者,他外婆家在杨溪村,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杨溪村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乱丢,污水横流,村中鱼塘成了垃圾场,古河道长满了水葫芦,又脏又臭。

“杨溪村将自治与德治相结合,实施‘环境联治、治安联防、文明联创、困难联帮、致富联带’五大行动,让古村旧貌换了新颜。”杨溪村委会主任蒋海滨高兴地告诉笔者。

针对“脏乱差”的情况,杨溪村实施环境联治,建立村规民约,制定了保洁制度,落实保洁人员。各户实行门前卫生包干,不准乱倒垃圾,不准乱搭乱建,村内垃圾每天清运1次以上。同时组织村民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动员部分群众自行拆除了破旧住房、栅栏和违章建筑,发动群众对村内鱼塘、古河道进行清理,让水流起来、净起来。2018年以来,杨溪村争取到“一事一议”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450万元,实施房屋、道路、水系改造,新建风雨桥1座,古村有了新变化。

杨溪村还组建了村义务巡逻队,经常开展护村、护河行动,做好防火、防盗,及时制止电鱼、毒鱼、炸鱼和非法采砂等行为,配合村民理事会开展禁赌禁毒、反邪教、反传销工作。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思维,用互助心包容心化解矛盾,维护村邻和睦友好。

杨溪村组建有文艺宣传队、舞龙舞狮队、杂技队,逢年过节开展表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纷纷主动参与到本村的公益活动中来。村里倡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村风、家风,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讲文明守规矩。义工队经常性开展清洁卫生、调解纠纷、敬老孝老等公益活动。

杨溪村还充分发挥全村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销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先富带后富,有门路的带没有门路的,有技术的带没有技术的。建立月柿产业园1个,全村种植月柿9600多亩,产量达1.2万吨,配置月柿“脱涩”设备40组,柿饼烤房5个,日加工脆柿120吨,每批次加工柿饼5吨。村民及贫困户可实现村内就近务工,全村年务工收入达600多万元。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以上。

2016年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共整合资金1200多万元对60多个村级阵地建设分类“升级改造”,全县127个村(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均达200平方米以上,村委办公楼披上了独具瑶族特色的“华丽盛装”,植入了众多内涵丰富的党建元素,搭建起了集“惠民便民、民主议事、教育培训、文化宣传、社会管理”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

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政局基层政权股股长秦兴说:“通过开展星级评定工作,恭城村(居)民委员会的组织架构、服务场所和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完善,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将以星级评定工作为抓手,聚焦村(居)民委员会服务场所、职能设置、管理制度、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社区服务、档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将全县所有行政村(居)民委员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抓深、抓实、抓细,着力打造更多星级村(居)民委员会,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本文刊载于《当代广西》杂志2020年第0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