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納稅5.1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利潤增長64%

2018年納稅5.1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利潤增長64%,員工薪資增長60%以上,東北製藥集團作為瀋陽市唯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全力推進改革。

“東北製藥”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創建於1946年,VC兩步發酵生產工藝全球領先;丙炔醇、腦復康、磷毒素系列、頭孢、全合成黃連素、卡前列甲酯等一大批化學原料藥全國首創,中國第一例抗艾藥誕生於此。

由於長期處於國有體制下,使得東藥在業界看來具有大部分傳統老國企的通病。據東北製藥董事長魏海軍回憶,在他上任初期企業連年虧損,員工平均工資只有1600元,維持生計都很艱難。以2016年為例,他帶著經營班子做營業指標提出全年只賺“一元錢”的時候,多數人認為不可能,應該是虧損7個億。

這時他意識到,國企改革最難的非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而是在思想觀念問題,壓力根本傳導不下去,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推進企業改革的決心。

“‘混改’真正給國有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混”是形式,最終要實現真改。改什麼?改的是運行管理機制、考評激勵機制,從而推動效率提升,效益提升。”魏海軍說,幹到給到多勞多得,同時完善反向約束機制,使責權統一,讓企業從上至下真正動起來。

東北製藥混改後,通過引入遼寧方大集團標準管理體系和市場化的管理理念,形成嚴格的制度執行力,逐步建立起“所有者監督、經營者負責”的現代企業治理模式、“對標先進、結果導向”的業績評判標準、“敬畏制度、嚴格執行”的運營管理方式、“全面覆蓋、全程監管”的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創造分享、幹到給到”的全新動力機制等一整套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體系,充分激發了全體員工創新創效熱情。

改革要有問題導向,真正俯下身子跟市場要答案。“賽馬機制”讓東北製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企業曾經下屬3個大集體,通過改革合成一家公司,每年收入2個億,淨利潤3000萬,原來大家看不起的“二等公民”變成了企業內炙手可熱的工作崗位,集團員工平均可支配性收入大幅增加,排到全市各企業前列,各方面待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各類人才接踵而至,東北製藥再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老牌虧損國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