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2020年03月05日 星期四

(庚子年 二月十二)

春雷乍响谓之

万物复苏谓之

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一候桃始华

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

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

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庚鸣

仓庚,即黄鹂

黄鹂鸣叫

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

鹰为孵育后代隐去身影

此时鸠出来活动了

当鸠发出鹰的叫声时

人们就知道惊蛰的三候到了


惊蛰诗词

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01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代刘方平的《月夜》,写春天的夜晚。春夜有多美?苏轼说"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有月的朦胧,有花的芬芳。刘方平所写的这个春月夜,朴实宁静,天上也有月色,有荧荧闪烁的星斗。

在人间,能感到春的暖意,而透着绿窗纱的虫鸣声,则能聆听到春的声音。一个"新"字,表明是百虫苏醒后新发出的声音。惊醒蛰伏的百虫,发出新春的鸣声,这便是"惊蛰"的含义。

月夜里,寂静的山野中,传来新虫声,浸透窗纱点点而入,令人心生温暖,又觉生意满满。


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02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古来,节气与农事密切相关。诗词里,又如何少得了田园诗人的身影呢?范成大这首《秦楼月·浮云集》虽与农事无关,却将惊蛰写得很美,上片写云,写轻雷,写鹁鸪鸣叫,写绿杨随风起,一派春意。

下片写红杏拂墙,燕支润湿,处处是春日丽景。词末八字最是传神,极具美感,"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杏花零落间,人依旧。


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03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菩萨蛮·春雨》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春雷总是伴着春雨。宋代萧汉杰这首《菩萨蛮·春雨》上片着力写愁,说春愁无影,惊蛰与烟雨相伴,时节依然偏寒。下片最后十字落脚"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惊蛰乍暖还寒,远方的人儿,注意添衣。

天暖减衣,天冷加衣,不冷不热努力加餐饭。只要有思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天不是思念天呢?


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04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拟古·其三》

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在陶渊明的诗中,春雷也与春雨结伴而来。在他的笔下,自然里各类冬眠的蛰虫,都被声声春雷唤醒;而沾染了春雨的草木,新绿枝叶开始渐渐舒展。翩翩两只新燕,飞入我的茅庐之中。

陶渊明笔下的惊蛰,充满生机,"草木纵横舒",仿佛看到绿叶在春雨的滋润中舒展开来,多具画面感呀。


今日惊蛰|云上春至啼声惊蛰

05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幕客云日为惊蛰节然有作》

明代:孙承宗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

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谁的乾坤手,让蛰虫惊起,天地一片春意融融。惊蛰,是另一个希望的开始

三毛说: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惊蛰来了,带来了春雷,

疫情终会散去,阳光依旧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