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传统,厚古薄今不可取,全盘照收注定也没未来

有一次,有人问孔子如何评价周朝的礼乐制度,他回答说: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监,借鉴之意;二代,指的是夏商两朝;郁郁,形容文采丰富多彩,含美好之意;文,指礼乐制度。孔子认为,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在借鉴了夏商两代的基础上而制定,丰富多彩,很完备了!他认同周朝的制度设计。

对待传统,厚古薄今不可取,全盘照收注定也没未来

这句话不难理解,可以看出孔子对制度取舍的看法,也能从中发现他对古今的态度并不是惟古是从,孔子并不保守。能够传递孔子这种博采众长态度的在《论语》中还有这句:

颜渊问为邦。子曰: "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采用夏代的历法,乘坐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孔子认为夏代的历法很合理,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用夏代的历法;殷商的马车古朴实用,应按照商朝的方法制造马车;周朝的礼帽简单,那就佩戴周朝的礼帽。

对待传统,厚古薄今不可取,全盘照收注定也没未来

从这些能够看出,孔子对前朝存在的事物是有借鉴的选择来用,他并不认为古人的东西就完全是好的,在吸收借鉴过程中,一定可以优于前朝,这也是社会之所以进步的一个因素。所以他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因为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其中减少和增加的内容大概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不用的和有所增加的内容也是能够知道的。商朝借鉴了夏朝,周朝又借鉴了商朝,这种借鉴,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普遍方式,学习过去,才能面向未来,走向未来,孔子不主张完全放弃传统,而是有所取舍地加以利用。

对待传统,厚古薄今不可取,全盘照收注定也没未来

这些历史典籍中的对话内容,虽然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依然可以给今天的人们带来启示和思考。比如,当今对待传统的态度,大致分成了两个典型观点,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对于如今经济时代早已不合时宜,提倡学习传统,是逆时代潮流而行,是别有用心的。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古人思想远比今人深邃,应该用传统的指导现代的,甚至也有人呼吁古代的科举考试比今天的高考制度公平合理,应重回科举时代。这两种观点锋矛相向,各有理由。

对待传统,厚古薄今不可取,全盘照收注定也没未来

这两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态度就不太可取,争锋相对,互不相让,也就难以有对话的空间,包容和理性精神就难以产生。对待传统,不应一棒子打死,而是怀着温情之理解,去继承优秀的部分,对于不合时宜的部分,当然应舍弃革除,我们应明白一个常识,并不是所有传统的就是优秀的。今人学习传统,应以传统为基,站在前人的肩上,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时代,绝不是回到过去。厚古薄今虽不可取,全盘照收也注定没有未来,这些原则,古人已经早已告诉了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