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有一句俗语是:高铁一通,人去楼空,为什么呢?

好好的生活方式和


小地方二三线城市为了GDP拼命努力的想接轨大城市,地铁、轻轨、高铁、高速、高架等变着法子缩短时间。殊不知大城市美其名曰消费溢出,其实是开动了虹吸效应,即使让小城市承接了部分住宿功能,也只是成为睡城而已。消费?大城市自己都不够,怎么轮得到你们。所以看清楚城市定位再出手,不然以当前的经济形势,买房亏钱不是玩笑。


宾哥行天下


高铁一通,人去楼空,的确如此。我们这里几个县自从通了高铁之后,原来车程两三个小时到四五个小时,如今都变成30分钟以内,最远一个县才一个小时。县里的人持续往市里流动,造成了两个极端——市里人口流入加速,县里人口流出加速。所谓“高铁一通,人去楼空”,大概我的理解就是这个意思了。

从我的同学和邻居的情况来看,就非常明显:一个同学是县里电力局的,后来调任市电力局领导,他就是在我的小区楼盘有一套房,每月只上来市里住几天,多数时间回到县里生活。而我同层的四户,长期只有我一户常住,其他三户算是县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开学季基本上常住市里,假期就回县里居住。他们说等孩子以后读高中大学,就固定要居住市里,只有偶尔回县里居住。

按照人口的流动自然规律来看,如果排除交通困扰的因素,那么,人都喜欢往同样的条件方向跑:繁华一点的城市,公共设施好一点的,医疗教育条件好一点的城市。如果偶然去一趟医院,就可以看到,起码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县里或者乡下的人。

如果从全国的角度去看,基本上通了高铁的城市的交通距离在3-4个小时,即可到达周边的核心城市圈。比如杭州周边,省会周边,如果垮省,高铁的通车时间大学不会超过4小时,如果省内,大约不会超过2个小时。这就极大地便利了人口的流动——甚至工作和周末生活探亲分处两地的生活模式,特别适合90-00后的生活和工作圈子的需求。

而所谓的“人去楼空”,更多值得是下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而人口流动自然是从下级城市往上级城市跑:乡里县里往市里跑,市里往省会跑。三四线往一二线城市跑。这主要还是90-00后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工作就业机会往往是核心城市的比较丰富,生活工作圈子也是核心城市比较侧重。


屠龙刀fei0598


本人定位河南安阳。说个真事,我们东区靠近高铁站一高档别墅小区有一住户,北京一大公司上班(老家哪里的不清楚)公司离北京高铁站很近,在我们这边买了一套别墅大概五百多万(一三年的时候)。每天早上六点从家步行到车站(我们这边最早一班到北京的高铁车)下车也是步行到公司(中途还有时间吃个饭)晚上下班整好能赶上回安阳的车,十点多点就可以回到家。据他自己说比他以前在北京租房时回家还快还方便省钱的多。


红尘之男


房地产行业的一句俗话“高铁一通,人去楼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实生活也确实是存在这种现象。

就拿我老家韶关来分析,韶关高铁站是2009年12月份底正式通车运营的,自从韶关高铁站开通之后,韶关人流已经四处分流了,大部分都往珠三角城市去了。

韶关高铁站坐高铁到广州南只需要56分钟左右,也就是一个小时可以下到广州。从韶关下深圳北也只有1小时31分左右,只需一个小时就可以跨越广东省了。即使韶关出省坐高铁到湖南长沙也是1个30分左右,同样非常快。

所以就以我老家四线城市为例,只要高铁一通,确实是人去楼空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只有一个原因,越发达的城市人流越多,从而推高房价,越穷的城市人流反而越少,人流流失了,无法支撑起没有人流的房价。

所以高铁一通就是交通方便了,已经把三四线城市人都聚集在一二小城市了,主要因素就是交通太方便了,坐高铁只需1个小时救可以到大城市了。而三四线城市没人流了,房价能涨起来吗?
如上图,这是韶关高铁站傍边小区,距离高铁站最近的小区是恒大城,恒大城的现在的新房价格是6900元每平方,同比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十几万二十的房价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韶关房价跟发达城市相比是非常便宜,但以韶关收入来看,6900元每平方非常高了,大家收入都低,想要在韶关工作买套房都非常艰难的事。正因为这样,大家都往珠三角城市去上班了,从而导致韶关人流流失,没有人流谈何提高经济呢?

通过我老家韶关市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再来看看高铁一通,人去楼空是不是非常有道理,也是非常现实呢?


老金财经


对于小城市而言,确实是“高铁一通,人去楼空”。

以前在一个五六线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最早的时候要乘火车到省会城市,还要隔壁的县城,因为只有那里才有火车站。很久以后,这个县级市也有了火车站,通的都是 K字号的绿皮车,虽然那时叫快车,实际上现在就叫慢车。从这个县城到省城,要有6个多小时,弄个卧铺睡睡也都可以。

后来通高铁了,到省城的时间只要一个小时过一点,那是相当的便捷。一个小时,将二线城市与六线城市勾连在一起,在以前是想象不到的。省城的发展机会多,教育等的公共资源也有,原来在一个工厂里的子弟,很多后来都到省城来发展了。交通更方便后,他们在省城里买房买车的积极性更有了,有的人顺便也把家人或亲戚带来了。

当然,人口从小县城到大城市,甚而是特大城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以有没有高铁为转移,高铁只是将这种趋势猛力地推了一把。

四通八达的高铁,实际上将城镇化的脚步加快了,将城市群与都市圈的聚合催化了。农村的人去往城市,小城市的人去往大城市,这些人口的流向,实际上给房地产增加了新的需求,正因为此,“高铁一通,人去楼空”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俗语。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远期看人口”,这样的归纳是相当精准的。正因为人口与人才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所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受益更多的总是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而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则是最吃亏的。


波士财经


高铁一通、人去楼空,确实在我们国家存在,高铁能够产生促进人口的跨城市流动,飞机是长途旅行第一选择,高铁是中短途旅行的第一选择,高铁促进了人口向一二线大城市流动,向经济发达城市流动。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之前我有同事他生活在苏州,在上海工作,每天乘坐高铁往来于苏州和上海,但是他每天出门比我晚但是比我早到公司,什么原因?苏州和上海之间的高铁班次很多,苏州到上海只要几十分钟,而且公司是在虹桥火车站附近,这样只要下了高铁之后,基本上步行就可以上班了,肯定比我坐地铁要快。

高铁让三四线城市或者是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向一二城市流动,这对一二线城市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三四线城市来说,虽然说提高了当地的交通水平,方便了人们,但是对当地的经济来说,长远看不一定是好事。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分为三段,第一段靠政策,哪个城市的政策好,哪个城市的发展就很好。计划单列市、沿海城市、经济特区等发展的都很好,第二阶段靠什么呢?靠招商融资、靠投资,哪个城市能够吸引的资金更多,有钱好办事,这个时候这个城市这个发展很好,这个和国家的发展的模式相同的,这个时候是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所以这个阶段中部城市崛起了中部。三个阶段是靠人口,我国的经济模式已经转变成靠消费去推动经济的发展,消费核心要素是什么?是有人才会有消费,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人口的竞争,哪个城市能够吸引更多人口。哪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就更好。我国的人口的增长已经放缓,未来老龄化严重,哪个城市的吸引年轻人口更多,这个城市的活力就更高,这个城市发展的潜力就更高,这个很容易理解。

综上所述高铁一通,人去楼空指的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了高铁之后人们去往大城市方便快捷,你在大城市工作、在小城市生活,这个现在已经普遍存在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北京地区。


互金圈


每一句流行语一般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比如“要致富,先修路”,所以说“高铁一通,人去楼空”也有一定的道理。2014年北京青年报就有报道过,在中关村上班的吕先生每天都过着双城通勤的生活(工作在北京,实际住在天津市),他每天单程花费2个小时左右,每月通勤费约2600元。

与此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廊坊到北京、江苏太仓、昆山到上海,浙江的嘉善、平湖到上海,东莞到深圳,佛山、中山到广州等等(我一个大学舍友就是工作在深圳,实际住在东莞,每天上下班单程花费两个多小时在路上)。

规律

其实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高铁一通,人去楼空,都是针对大城市,只有大城市才有这个向心力,因为大城市的房价过高,很多人买不起房,但是小城市又无法负担起自己的薪酬水平,所以高铁一通,资金、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会进一步向大城市不断聚焦;但随着交通越来越加的便捷,大城市的人口则外开始外流,部分楼盘则会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退掉在大城市的租赁的房子,选择到周边的小城置业,所以大城市的房子空置率会越来越高。当然就现阶段而言,其实这个现象不算太过明显,毕竟每天两个多小时的单程,来回四五个小时的车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交通便捷度进一步提升之后,这个现象相信会越来越明显。

总结

双城记的生活其实并不容易,但是考虑到大城市的房价,其实双城记又是可接受的,希望交通可以在进一步的发展,当哪天私人飞机与私人汽车一样普及时,我相信大城市的房价就该降了,因为那时候人们上下班便捷,完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宜居。


鲤行者


“高铁一通、人去楼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对“小城”和“大城”分别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现居北方4线沿海小城–日照,北面是二线城市青岛。在2017年之前我们城市没有高铁通行,也没有飞机场,出行全靠“绿皮车”或者开车去临近城市的青岛或者曲阜转坐高铁动车。

我记得10年前在省会济南读大学的时候,从日照到济南做一趟绿皮车需要5个小时(400公里路程),加上路上坐公交车的时间,从家到学校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可谓非常“折腾”。

10年前我们城市的房价仅仅2000元左右,这里面当然有交通不便利的因素,外边的人进不来就意味着消费群体非常固定,没有新鲜的消费群体源源不断的注入就没有推动房价的持续动力。

2017年以后,我们城市不仅新建设的机场投入使用,而且还开通了“青日连”高铁。在机场和高铁投入之前,城市的房价就涨了一波,因为虽然是四线沿海小城,发展潜力不大,但是毕竟生活节奏慢、环境空气好,加之交通便利,还是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日照置业养老或者工作生活。

同样,随着“青日连”高铁的开通,我们市去青岛工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直接在青岛置房,周末坐高铁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回到日照跟父母、朋友聚一聚。随着高铁的开通,城市间高铁越来越方便,日照的年轻劳动力流向青岛的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青岛房价。

总结

通过举例说明我们知道:“虹吸效应”对“小城”的影响是年轻劳动力流失,如果小城有“环境优美”的优势,也可以间接的推动“小城”房价;对“大城”的影响是年轻劳动力和人才大量聚集,增加了城市的发展潜力,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我认为在将来“虹吸效应”会越来越不明显,特别是通过此次疫情来看,大城市的“聚集式生活”弊端很明显,公共资源平均到每个人身上非常有限,反而“小城”更适合生活。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年老刘聊财经


高铁一通,人去楼空,这句话有一定的哲理,是什么原因呢?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范围就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在自行车没有普及之前,人们交通主要靠双脚,活动范围只有5公里,所以大家的住宅一般是和工作单位隔得很近,比如我们公司的老宿舍区,和我们现在的办公区只有一墙之隔,为的就是上下班方便。

后来自行车普及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达到了10公里,所以住的地方也就变远了,后来盖了宿舍区,据现在的公司大约为8公里左右,我刚上班的时候就是住在新宿舍区,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现在,私家车已经基本普及了,我们的城市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是我们的住宅结构变化并不大,大家仍然集中在市区,交通非常拥堵,所以很多人在开车的时候,后备箱里都放一个便携式自行车,一旦遇到堵车了,找个地方把车停下,可以骑自行车去上班,或者送孩子上学。

现在我们国家高铁建设非常快,随着高铁的普及,城市和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只要高铁票价合理,人们的活动空间就更大了,所以题目中说的“高铁一通,人去楼空。”这种现象正在上演。

其实高铁还没有通车,只是有了规划,对房价的影响就非常大,但是现在大家判断的方向到底对不对?我觉得还值得探讨。

比如济南到临沂方向要通高铁,然后沿途站点的楼价开始上升,因为大家觉得,高铁通车后房子会升值,那么问题是,如果高铁真正通了,是济南市的房价上涨快,还是沿途高铁站附近的房价上涨快涨,哪一个更有投资价值?哪里会人去楼空呢?

我认为首先是沿途高铁站的房价会上升,初期对济南市的房价影响并不大,但是一旦高铁通车后,可能会出现相反的局面,高铁站附近的房价有可能会下降,然后人去楼空,导致济南房价上涨,因为更多的人愿意到大城市去发展。

如果按照正常的规律,像济南这样堵车严重的城市,真的不太适合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是济南市区的人向沿途周围进行扩散,然后城市逐步划分功能区,市区出现空心化,变的人去楼空,导致周边房价再上涨。

我想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吧。


互金直通车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高铁通了之后能缩短人们的通行时间,加快城市之间人口流通,不存在人去楼空的现象。我是江西赣州人,像赣深高铁即将开通,我在广东工作,平时要节假日自驾回老家。若开通后,我就可以随时回老家。同时,老家有很多人来广东置业,而有些人则回老家置业,觉得方便,房价也不贵。所以我认为高铁开通也不会产生人去楼空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