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速提质——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

□河南日报记者 陈慧 李运海

“春光无限好,植绿正当时。随着3月12日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我省将以点带面构建黄河流域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3月11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东风,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再提速、再提质。

自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以来,我省各地攻坚克难、快速行动,厚植绿色、添彩中原,无论是造林规模还是绿化质量,都迈上了新台阶。2019年新造林435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52%,得到国家林草局充分肯定。冬春两季义务植树活动成为长效机制,大造林大绿化格局初步形成。

刘金山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的重要一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责部门,自然资源部门承担着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重要职责,今年,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紧紧围绕“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目标,既要增绿量、增容量,又要补短板、提效益,推动国土绿化实现重点突破。

生态廊道建设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三纵五横”等主要廊道绿化,特别是示范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和湿地公园群等建设,加快推进河南省大运河沿河生态廊道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空间。突出补齐豫北廊道绿化短板,深入开展“一河两路”(黄河、铁路、高速公路)两侧自然资源违法违规占地问题清查整治,全面加强黄河沿岸生态保护。

山区平原增绿增效。大力推进太行山区、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困难宜林地造林、灌木林地改造和补植补造,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因地制宜扩大平原地区优质林果种植面积,提升完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在城市,拆旧建绿、拆违增绿,形成城市绿芯、城区绿网、城外绿带。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森林城市群建设,指导沿黄八市做好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及完善提升,打造沿黄城市“绿芯”。在乡村,结合乡村规划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开展围村林建设、四旁绿化和庭院绿化,建设乡土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刘金山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丰富生态产品供给,扮靓母亲河颜值,高质量推进森林河南建设,让绿满中原、四季常青成为出彩河南的靓丽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