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再次打響流量價格戰,說好的“5G價格同盟”煙消雲散

如果從資本市場來看待國內的運營商,會發現一個非常荒謬的狀況:運營商在網絡上的投資越來越大、基站數量越來越多、用戶規模越來越大,但運營商的市值卻一路向下。比如,中國移動當前建成了了一張全球最成熟的4G網絡,但今天中國移動的市值大概只有3G時代時的一半。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荒謬的狀況呢?最大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並不看好國內運營商的未來發展,準確來說,不看好運營商的經營模式。


這些年來,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經營模式基本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瘋狂投資建網絡,全員營銷拉客戶,最後都會落腳到,推銷流量卡來賺錢,因為運營商似乎除了流量以外,再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產品。這種模式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流量紅利總有一天會吃完的!


過去幾年時間裡,運營商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增量不增收,網絡不斷覆蓋、基站越建越多,用戶的流量使用量也不斷躍升,但反應在運營商經營賬面上的,卻是收入沒有增加,甚至減少了——整個2019年,以中國移動為首的國內運營商的收入和利潤情況非常不理想,陷入衰退的困境。


為什麼會增量不增收呢?運營商們反覆思量,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價格戰打得太狠了,流量價格不斷下跌,過去兩年流量單位價格下跌了95%以上,這就讓運營商們陷入了“徒勞無功”的尷尬局面。


痛定思痛的運營商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並試圖從“病根”上根治這個問題,於是,在工信部的統一協調下,三大運營商在去年十月前後步調一致地叫停了價格戰,說好聯手穩定流量價格,準備化干戈為玉帛。


為此,去年第四季度開始,三大運營商們先後取消了不限量套餐、設置了大流量套餐的價格門檻、清除了超低價套餐,同時甚至“集體”對有線寬帶進行漲價,運營商做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在5G正式到來之前,穩定流量的價值。


運營商們都知道,只有穩定了流量的價值,到5G到來後才能繼續享用新的流量紅利。


不得不說,運營商這一招雖然算不上什麼雄韜偉略,但也算是準確找到了痛點,並制定了邏輯正確的解決方案,如果一切按照既定計劃執行下去,未來2到3年的穩定發展應該是可以保證的,畢竟5G帶來了相當豐厚的技術紅利。


接下來的事情似乎按照劇本在發展,去年11月前後,三大運營商幾乎在同一時間公佈了5G套餐資費,三家的5G起步套餐都是130元左右,包含30GB的流量、500分鐘通話,後續各檔次套餐的價位也差不多。為了做出差異化,首次採取按上網速度定價的方式,比如,129元5G套餐的上網速度只有200 Mbps,169元5G套餐上網速度為300 Mbps,199元5G套餐速度為500 Mbps,299元及以上5G套餐速度可達1Gbps。


從5G套餐資費定價這一點上,我們還是能看見三大運營商維持5G流量價值的決心,套餐的門檻不低,而更重要的是,沒有推出各種變相降價促銷的互聯網卡營銷方案。


如果一切按這樣發展下去,這個行業還是有希望,至少是有一點曙光的。但是,後面發生的事情直接掐滅了這一點曙光。


今天,中國聯通在多個渠道發佈消息:中國聯通已推出5G升級包,擁有500Mbps下行速率峰值與三檔價位:29元5G升級包,全國流量10G,首月價格9.9元,下行速率峰值500Mbps;49元5G升級包,全國流量20GB,首月價格19.9元,下行速率峰值500Mbps;99元5G升級包,全國流量30GB,首月價格49.9元,下行速率峰值500Mbps。換言之,10GB的5G流量最低只需要9.9元。


隨後我去翻查了一下另外兩家運營商的情況,發現“低價5G升級包”早已是三大運營商公開的“秘密”,說好的“5G價格同盟”也早已煙消雲散。


當然,如果運營商能在5G上拿出入口級產品,或者平臺級產品,從而基於平臺級產品構建新型生態體系,這樣面向普通客戶實現流量免費也沒太大關係,但從當前來看,平臺級產品沒有看到,但當前賴以生存的流量產品的城牆已經被毀得差不多了。


這樣對運營商,或者對用戶來說,到底是好是壞呢?對運營商員工來說,又到底是福是禍呢?

本文來源:悲了傷的白犀牛(baixiniu2018),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