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抗“疫”有情,調解“無聲”

瀘溪:抗“疫”有情,調解“無聲”

圖為浦市法庭幹警與一方當事人進行溝通

湖南法院網訊 當前,正處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疫情無情,抗“疫”有情。我們的情不僅僅在瀘溪縣法院“開展一線環衛女工慰問”等活動中,更在心繫民眾的矛盾糾紛化解裡。在嚴格防控疫情的同時,浦市法庭成功“無聲”調解了一起聾啞人離婚糾紛案。

“您好,請問您有什麼事?”,“您好,麻煩您稍等一下,先按規定量一下體溫再進入調解室好嗎?”,3月9日下午兩點半,浦市法庭調解室迎面走來了一位帶著口罩的年輕女士和一名帶著口罩身形佝僂的老人,當天值班接待幹警周慧傑對著她們一連問了幾個問題,都沒有得到回應。無奈,只有等他們在調解室坐下來再給她們量體溫、繼續溝通。

“這是我可憐的女兒,她的耳朵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她的夫家嫌棄她要跟她離婚……”, 老人入座後自顧自地說著。原來,這是一位準備起訴離婚的年輕女士,她是一名聾啞人。隨行的,是她的母親,由於年事已高,她的耳朵聽力也已經不靈敏。值班接待幹警周慧傑大概知道了她們是來起訴離婚的,然而她們兩人什麼材料都沒帶,溝通也不是很順暢,一個聽不見不會說,一個聽不清別人說話只顧自己說,工作彷彿陷入了困境,這可怎麼辦?

經過不斷與老人耐心的溝通,老人告訴我們,她的外甥知道自己女兒的情況。問到了她外甥的聯繫方式後,周慧傑第一時間與他取得了聯繫並瞭解到了基本情況,同時他本人也表示願意協助法庭處理這起離婚糾紛。

原來,今年35歲的米某是瀘溪縣浦市鎮人,2008年經人介紹認識了大她3歲的姚某,兩人於2010年在瀘溪縣民政局登記結婚,後於2011年生下一子,而姚某也是一名聾啞人。米某因夫妻雙方性格不和,感情破裂,來訴求離婚。姚某不會說話也不識字,而米某通過自學已會用微信溝通,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

隨後,值班接待幹警周慧傑立即打電話給姚某的母親並通知當事人姚某第二天來法庭調解。考慮到雙方都是聾啞人,法庭幹警中又沒有懂手語的,在與當事人的溝通交流中肯定會比較困難,為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值班接待幹警周慧傑根據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要求與米某孃家所在村的綜治專幹取得了聯繫,同時還主動邀請了姚某的父母和姚某的堂哥做他們的“翻譯”。

10日下午三點鐘,“無聲”調解開始了,根據預先做好的計劃,浦市法庭庭長田偉與幹警周慧傑、村綜治專幹一組負責與米某溝通,幹警向紫英、許柳、李嘉與姚某的親屬負責與姚某溝通,而調解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經過法庭幹警與村綜治專幹一下午細緻、耐心的與米某溝通,雙方在財產分割上達成一致意見。然而對於小孩的撫養權以及撫養費問題,雙方依舊不能協商一致。天色漸晚,夜幕已至,時間已經晚上八點鐘,雙方也都失去了耐心。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然而,法庭的所有幹警都不願放棄!矛盾眼看快要化解了,不能讓大家一天的努力白費。經過與雙方當事人以及當事人親屬、村綜治專幹不斷的微信、電話溝通,終於雙方答應第二天再過來調解一次。次日早上10點,米某帶來了起訴所需要的材料,姚某一家也準時到達了法庭。

3月10日,在大家“無聲”的努力下,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調解意見。小孩從小就跟爺爺奶奶生活,米某在法庭幹警、村綜治專幹的耐心解釋、勸說下,考慮到給小孩一個更好地成長環境很重要,她便同意把撫養權給姚某,並每月支付小孩撫養費。至此,雙方就婚姻、小孩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均達成了一致意見,夫妻兩人在雙方親友的見證下在離婚協議筆錄上簽字並調解離婚。

“謝謝你們在這個時候還這麼耐心的幫我們做工作,你們辛苦了。”,“沒有關係,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這是當事人米某與浦市法庭幹警周慧傑在微信上的簡短對話。

疫情“無情”,調解“有情”。這是浦市法庭進一步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為群眾帶來“看得見的公正”和“感受得到的高效”的又一體現。

據悉,浦市法庭透過與轄區各鄉鎮司法所、村綜治專幹建立案件溝通聯繫機制,對當事人前來立案時,案件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係明確、爭議不大的民事糾紛,法庭幹警引導其合理選擇糾紛解決途徑。對於當事人同意進行訴前調解案件,法庭幹警及時與轄區鄉鎮司法員、村綜治專幹聯繫並邀請其參與訴前調解,調解成功的,經法院確認後發送調解書;調解不成功的,及時在法庭登記立案。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實施,浦市法庭將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實現了依法、便捷、快速、和諧地化解紛爭,既滿足了群眾合理訴求,又減輕了訴訟壓力,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