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一定要合上力!學會了合力借力,才算是真正入門!

乒乓球的合力,也可以理解為借力中發力,就是利用對方來球的前進力,合上我方的主動發力,兩個力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擊球就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說,合力是一種捷徑,如果對方來球的力量是七成,你自己只要用四成到五成的力,回球的實際力量就相當於七成,這樣擊球的保險係數就很高。

打乒乓球一定要合上力!學會了合力借力,才算是真正入門!


合力一定要找到合力點,但不是等球一跳起來就去擊球。單純從球的運動規律來說,擊球點越早,來球的前進力越大,你就越容易借力。但如果在來球反彈的上升初期擊球,這時候來球比網還低,擊球難度太大,容易造成失誤。反之,如果合力過晚,再下降期擊球,來球的前進力已經明顯下降,這時力也無法合上。

因此,在來球的最高點,或者最高前之前(上升晚期),來球的前進力既強,高度也合適,是最容易合力的。能夠找到準確的合力點,使乒乓球選手的一種能力,一種技巧。在合力時,要利用身體重心的交換去調節球的弧線。通常,如果回球下網多,是因為合力時間過早;反之,則是合力點過晚。

廣義的看所有的球都包含合力。比如對方進攻,我方反拉、反衝,這是最好理解的,我可以比較容易的合力。但在很多細小環節中,合力同樣存在且重要。比如發球的時候,如果接觸球的點太高,就會感覺發不出力,如果觸球點太低,一旦自己發力較多又容易出臺,關鍵也在於找準合力點。

又如接發球,除了老瓦可以憑藉著自己優良的手感,靠自身的能力在下降期擊球,其他人,包括馬林,幾乎都在上升期或者最高點擊球。再者,扣殺半高球、高球,也都需要合力。所以說,合力就如同引拍、制動、重心交換、出手集中一樣,是良好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職業選手,更是必須追求的目標。

打乒乓球一定要合上力!學會了合力借力,才算是真正入門!

千萬不要片面地理解合力,假如完全借來球之力,一味圖快,就會像郭躍那樣,借力太多,擊球不夠“實”。我個人主張,,每個球都要合力,都要借上對方的力,但絕不等於自己不發力。在目前的弧圈球時代,摩擦還是要多於撞擊,很多人現在撞擊太多,瑞然出手快,但是沒有摩擦,後勁威脅不大。所以,在借力的同時一定要發力,摩擦要多於撞擊。

合力與發力是辯證的統一。只有合住對方的力,順應對方的力才能更好的發力。這裡可以引用太極拳愛好者的一句話“合即出”,也就是合住你的力,然後把你發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