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2000年我国确立了普通话以及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至今为止,普通话发展已经有将近20多年的历史。

还记得我们在小时候几乎都是在说方言,可是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不是在被教导英文,就是在说普通话。

即使老年人带的孩子,也被强迫“文明用语”。从何时开始方言就成为了一种不文明的语言呢

一、俺叫张晓颖,今年八岁

小颖从小生活在农村,大部分时间都和爷爷奶奶呆在一起,爷爷奶奶那一辈文化素质不高。日常所用语言都是方言。

小颖即将上一年级的时候,父母为了让小颖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于是将小颖接到城里去上学。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第一次班级集体介绍,小颖站在讲台上非常自信的说着:“俺叫张晓颖,今年八岁,来自……”。

还没等小颖说完,讲台下面哄堂大笑,包括站在一旁的老师都忍不住发出了笑声。

随后小颖的脸瞬间刷红,回到了座位上。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回到家之后,小颖一直闷闷不乐。妈妈问起,小颖支支吾吾的说:“今天......在学校说老家话,被老师和同学笑了。“

然后妈妈开始自责到:”早知道无论多苦都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老一辈人又不听劝,也不知道学习普通话,真实可怜了孩子,这么小就因为方言被他人嘲笑。“

二、说方言被嘲笑,老年人该背这个”锅“吗?

为什么现在在学校孩子一旦说方言就会被嘲笑?甚至老年人带孩子时,也要被逼着说普通话,防止小孩儿夹杂口音。

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我们本质上就错了呢?

01方言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我们该传承,而非排斥

我国全国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言的发展。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方言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并不是糟粕也无需摒弃。可是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至今耳熟能详。方言相比普通话题,词汇更为丰富,更能传情达意,也有着文化的一种亲近感。

目前,很多专家都在呼吁保护方言,让方言能够传承下去。

02上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行为,反映了传统文化在消失

上文老师和孩子嘲笑的行为,其实都反应了方言在被国人排斥,传统文化在倒退。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而儿童的行为本质上反映的就是家长对方言的一种态度。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会影响他的一生,同时也决定了他的一生。

包括小颖的妈妈在潜意识中都认为孩子被嘲笑是应该的,谁让孩子说方言了呢?

我国弘扬普通话,是为了统一各个民族的语言,并非是将方言彻底抛弃。

三、家长教幼儿说方言,毫无用处?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方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口才

方言实际上包含着很多较为绕口的字音,一般从小就会说方言的孩子,其实口才都非常好的。根本不要担心这些孩子在外面会被他人欺负。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当然像那些骨子里就透露着不自信的孩子,那就不一定了,毕竟这并不是绝对的,还是跟教养有关系。

其次方言可以刺激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家中大部分孩子都是交由老年人带。老年人在带孩子的时候,父母都会嘱咐老年人要说普通话,不能说方言,这样会把孩子带歪。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其实宝宝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接触不同的语言,会对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起到一个较好的刺激作用。

只要在后期让宝宝分清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宝宝自然能够自由地进行切换。

另外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幼儿时期,家长就不希望儿童说方言,那是因为大部分家长内心并不认可方言,其次儿童到了学校中必须要说普通话,家长怕学生儿童跟不上。

其实这种想法是多余的,像我们这个年代可能在上高中之前都是说方言,但是现在普通话依旧学习的很好,不是吗?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而且家长不要低估幼儿的学习能力。

进入学校之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幼儿的普通话会逐步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学习到了两面语言,对于孩子将来的人际发展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最后可避免一系列尴尬事件的发生

曾经有一个关于方言的笑话,一个女子在岸边,大喊自己的孩子掉到河里了。小伙子赶紧跳下水去找孩子。

找了半天并没有找到孩子,只找到了一双鞋子。小伙上岸后才发现,原来女子要找的就是鞋子,当地的方言“鞋子”就是“孩子“的同音。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如果小伙子了解一些当地的方言,可能就不用落水就鞋了

四、家长和老师应该摆正心态,正确看待方言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本身就没有高低贵贱

在部分人的思想中,其认为方言就是老一辈没有上过学且分布在边远地区的人,才说的一种语言,在内心就看不起方言。这实则是对方言的一种偏见。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方言指的是某个地方的人都在说的一种语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是可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方言不一样。这都统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

普通话是后期才推广起来的,是为了方便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所以他们本质上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武汉大学的“方言与中国文化”的这一节课上,方言版的小猪佩奇视频在网络走红,该节课的老师也希望广大青年不应该放弃方言。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不要以”方言落后,普通化先进“的思想去教育孩子。

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说着非常地道的家乡话,却被父母当众嘲笑。

可见父母从本质上就不认可方言,甚至会用“”来形容孩子。

要求人人都说普通话,不代表方言就该消失

我国在2000年普及了普通话,现如今将近20年,成效很明显。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人,都已经说上了普通话。

方言逐步弄丢了,包括老一辈的那些长期在外打工的人,回家都开始说普通话。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认为有了普通话,方言就可以丢了

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方言是某个地区的文化,是这个地区的根。如果将根弄丢了,不是顾此失彼吗?

几年前黑龙江穆棱的一位语文教师安柏林就开设了东北方言课,在她看来,现在的孩子虽然生在东北。

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东北话早已被淡忘,开设东北方言课也是希望家乡的语言能够被传承下去。

方言和普通话不能割裂看待

方言和普通话两者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普通话中有很多的字词都是从方言中吸收而来的。

比如老板要开除某个员工,有时候会说“开除”,有时候也会说

“炒鱿鱼”,而炒鱿鱼这个词就是广东方言

再如“你欺骗了我”,“欺骗”这个词有时候不说“欺骗”,会说“忽悠”。忽悠就是东北话中的一句方言。

五、在教育儿童时,如何平衡好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各类文化源远流长,家长要注重对幼儿语言的引导,为幼儿创设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平衡好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方言和普通话教育同时进行

家中的老人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孩子说着“方普话”,不像方言,又不像普通话。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老人可以教孩子说方言,妈妈可以为孩子普及普通话。在传输个别字词时,用普通话和方言做对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3-4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以及教育的影响。

训练儿童不同场景采用不同语言

方言属于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的根。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忘记。

为了让儿童更好使用方言和普通话,除了让儿童学会说两者语言之外,还要教会儿童方言和普通话日常的正确使用方式。

如在家乡中尽量说方言,这样才会有亲切感。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在学校上课、外地问路时尽量说普通话,这样避免了在正式场合说方言的尴尬。

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不难发现方言在进一步的跟普通话融合。

很多节目、影视等作品,也围绕方言来跟大家产生情感和共鸣。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著名主持人汪涵在节目中常常以生动活泼的方言,来采访节目嘉宾,烘托现场气氛,而汪涵也是方言文化保护的发起人

小插曲:了解名族文化,了解方言特色

方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域特色,国家注重传统文化节日,保护

国粹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带有方言味道

孩子在学校说方言被嘲笑,于老年人何干?传统文化的退化才是根源

经历千年万年依然能和我们产生共鸣,国家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护方言。

2015年我国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又如汪涵所说“说家乡话吧,它会让你记住你从哪里来

”。

写在最后

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只要家长加强引导,幼儿学习方言、普通话甚至外语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在此过程中,家长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平衡好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现在有时候想去,家乡话是不是也会勾起儿时的回忆,看到一些物件,再说说这些物件的方言,你是否会微微一笑。

美好的回忆里总是包含着天真无邪的童年,而陪伴我们度过童年的就是家乡的方言。

赫赫妈妈育儿日记:欢迎大家一起在屏幕下方提出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科学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