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禁令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旅遊禁令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週三將利率下調至0.25%,創下歷史新低,作為與英國政府協調緊急行動的一部分,以應對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這一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迅速傳播,帶來恐慌和本土主義浪潮,引發以美國為首的越來越多國家的一系列不協調和混亂反應,對全球旅行和貿易的限制在解決世界公共衛生危機方面沒有效果,在疫情爆發數年後,高度全球化的世界也將面臨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儘管美國以先發制人的方式禁止來自中國的遊客,但美國顯然未能阻止這一病毒的蔓延,這一全面的限制進一步在全世界埋下了混亂和恐慌,凸顯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漏洞和嚴重惡化。

繼美國週三對來自26個歐洲國家的遊客實施為期30天的禁令後,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和秘魯在內的許多拉美國家週四也採取行動,對來自美國、中國和意大利等數十個國家的遊客實施各種限制。

​周志偉表示,儘管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此舉可能是最簡單的選擇,也可能為遏制病毒提供“一些幫助”,但它可能會對拉丁美洲造成重大影響,因為拉丁美洲已經面臨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挑戰,並希望從中國、美國和歐洲帶來更多的遊客和投資。

周小川週五對《環球時報》表示:“這些限制將對拉丁美洲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因為它們還將擾亂包括中國、美國和歐洲在內的所有主要合作伙伴的貿易和投資。”包括捷克共和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和烏干達等非洲國家也對來自美國和歐洲等國的遊客實施了新的限制。

截至上週五,正如冠狀病毒已經擴散到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一樣,幾乎所有大陸的主要交通樞紐也都有旅行限制。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稱,廣泛限制的直接影響將體現在旅客、航空公司和企業身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將感受到更為嚴重和持久的影響。

在正常情況下,航空運輸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催化劑。如此大規模的暫停旅行將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幹事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杜尼亞克(Alexandre de Juniac)週五在一份聲明中說:“各國政府必須認識到這一點,並準備提供支持”。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顯示,全球航空公司約有270萬員工,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和運營壓力,即使在美國採取措施之前,這場危機也可能使航空公司損失1130億美元的收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共有3800萬航班, 乘客43億人次,對全球GDP貢獻2.7萬億美元。分析人士指出,取消航班還意味著商務旅行、會議和其他活動的中斷,這些活動每年產生數萬億美元的收入,加上削減成本等其他因素,可能會通過削減旅行和海外項目來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式。

另一個日益加深的擔憂是,這些限制助長了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抬頭的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力量。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的新措施未能平息動盪的金融市場。繼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三晚間發表講話後,美國股市週四進一步跌入熊市,並將迎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週。從歐洲到亞洲,全球股市指數也紛紛下挫。全球經濟現在有陷入衰退的危險。不過,與2008年20國集團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並提出協調一致的刺激方案不同,全球社會尚未採取任何具體的集體行動,不過在最近舉行的7國集團和20國集團會議之後,官員們誓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經濟方法。

世衛組織建議各國不要限制旅行或貿易,認為這樣的行動對遏制病毒無效。並說,有證據表明,在公共衛生緊急情況下限制人員和貨物流動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效的,可能會轉移其他干預措施的資源。世衛組織還說,這些限制可能會中斷控制病毒的援助和技術支持。印度、德國和法國等一些國家也對醫療部件和其他用品的出口實施了限制,因為巨大的需求導致許多國家的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在全球出現短缺。另一個明顯的提醒是,對旅行的限制無法阻止病毒的傳播,因為意大利和美國是最早對中國實施旅行禁令的國家之一,而目前正面臨嚴重的流行病。

中歐國際商學院醫療管理中心主任蔡江南週五表示:“完全限制(旅遊和貿易)對(遏制)疫情、對經濟和其他領域的影響是適得其反的。”並補充說:“全球的努力應該在世衛組織和中國能夠向其他國家提供經驗和援助上。中國在依賴國內嚴格檢疫措施的同時,沒有對全球旅遊和貿易採取限制措施,並多次呼籲全球合作。隨著國內形勢的好轉,中國正加緊向受災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用品和醫療隊,幫助其他國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週五重申,中國支持全球多邊體系應對疫情,並呼籲其他國家放棄單方面行動。(中國)將堅定地維護開放的世界經濟。

耿雁生在週五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各國採取的防疫措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貿易和投資,但我們應該努力緩解貿易緊張局勢,取消單邊關稅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