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繁育:4個“3天”須上心,有效提高母豬繁育率

在母豬和仔豬飼養管理中,有幾個十分關鍵性的“3天”,如配種、分娩、斷奶和轉群后的頭3天,是決定生豬能否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拐點,必須引起重視。

生產中要趨利避害,切實做好以保健為重點的護理工作,以減輕各種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提高母豬的繁育率、仔豬的成活率及其養豬綜合效益。


生豬繁育:4個“3天”須上心,有效提高母豬繁育率


配種後3天

母豬配種後3天是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的關鍵時期,若此時母豬代謝過盛,會使部分受精卵死亡,從而降低產仔數。因此,母豬配種後3天內要保持靜養和休息,切忌喂料過多,日喂料量以1.5~1.8kg為宜,最多不可超過2kg,從而確保配種的成功率和受精的有效率,提高產仔率。

產仔後3天

母豬產仔後的3天,對於初生仔豬來說是生死攸關的3天,因為這3天如管理不善,就易發生凍死、凍傷、壓死、病死等現象。為了降低仔豬在這3天內的死傷率,應精心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妥善接產及保暖防潮。

2、讓初生仔豬及時吃上初乳,增加抗病能力。

3、固定奶頭,防止大欺小,以減少初生弱小仔豬死亡,提高仔豬群均勻度。

4、及時補鐵、補硒,防止缺硒和貧血。大腿內側及頸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血維磷補鐵)

新生仔豬補鐵劑量兩次分別為三日齡1.5ml,15日齡2ml。

5、加強母豬產後營養,儘快恢復母豬體質,嚴防產後感染。

生豬繁育:4個“3天”須上心,有效提高母豬繁育率


斷奶後3天

斷奶後3天是仔豬應激最強烈的時期,從母奶餵養變成進食固態的飼料,並離開母豬的溫暖,各種生態條件隨之改變,舍溫大大降低,母源抗體停止供應。以上的每一種應激都會對仔豬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併成為其發病誘因。因此,注意精心護理,儘可能地減少應激,一方面要創造舒適的環境條件,提供優質的飼料,以幫助仔豬順利斷奶;

另一方面採取藥物預防等有效輔助措施,以防止仔豬繼發感染,確保仔豬斷奶成功。斷奶後前三週建議添加西東仔康2千克/噸拌料。補充營養,調節電解質,調劑腸道菌群提高免疫力預防斷奶仔豬應激及腹瀉。

轉群后3天

仔豬轉群,新的飼養環境會引起仔豬生理和行為上的不適應,抗病力也會有所降低。不同窩的仔豬合群後將通過自身適應性調整,重新建立各種在這個新群體中的相互關係,同時,仔豬的吃、拉、睡三點定位也是在這3天完成的,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為保證仔豬順利轉群,應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1、儘可能使轉群前後的環境溫度接近。

2、先用原來的飼料飼餵一段時間,待豬群的一切狀況都穩定下來以後再逐漸換成育肥期飼料。

3、加強藥物預防,防止病菌乘機侵入仔豬機體。

4、仔豬混群后常出現打鬥現象,故對一些應激反應較大的品種,轉群時應特別注意,嚴加防範,以規避各種不應有的傷害。

5、賽為維生素C可溶性粉拌料100g拌料200斤或飲水100g兌400斤水,提高免疫力,抗應激。促進豬群生長,降低僵豬的發生率。

關注我,每日更新!如有養殖問題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