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法则只有残忍的动物和弱小的动物,弱肉强食 优胜劣汰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人性应当是善的,催动人类做出所谓邪恶行径的,并非人性,而是作为动物的本能。

自然界法则只有残忍的动物和弱小的动物,弱肉强食 优胜劣汰


这世上只有残忍的动物和弱小的动物,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法则,人类作为生物并不能逃离这个法则。

但就像南飞是候鸟习性一样,善良是人的习性,道德作为自然法则之外、专属于人类的法则,将人类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恰如飞行特性将天空与大地的生物区分开来。

狼群不会因为猎物哀嚎而停止撕咬,只有人类会因为捕杀怀孕的母鹿心生愧疚。作为杂食性生物,人类可以为了避免杀戮而食素。在藏族人的习惯中,他们不食鱼虾飞禽,因为太小,要喂饱许多人,就要造下更多的杀业,于是食用牦牛,杀死一个生命,可以维持许多生命。这种选择对他们而言也绝非理所应当,杀也难以避免,仍旧在信仰制约下,向食物忏悔。目前为止,据我所知应当只有人才具备这种行为。

老弱病残,是群体的代谢物,应当要它们被淘汰。所以他们构成了角马这一类动物进军队伍的最外圈。过去我们也有一句残忍的话“老而不死是为贼”,要将老人背到山上,封在墙里活活饿死,才能尽可能把资源留给年轻人。这种行为在今天是违法的,当今中国弃养老人的行为是违法的,会强迫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同样的义务,国家也承担着一部分。

非本能而为之,是本能而不为。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或许也有,个例居多,对于人类族群来说,却是是物种属性。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为了个体、族群的生存,理所当然不择手段,任何其他生物都可以成为供给的养料甚至于同类。

当这个种群不再受到生存的威胁,试图从中脱离出来。必然产生与之截然不同的准则,不单以强者为领导,不以弱者为弃子,个体的幸福不建立于多数个体痛苦之上。催生这种愿望的源头才是人性,人性是产生愿望、产生希望的属性,它不会不断的实现,反而会不断落空,多半时候只能沦为执念,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属性,但也是这一属性,奠定了文明的根基。

人类享有这种高傲,理所应当的认为这种行为是将自己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行为。狮子一样会将自己从根源上区别于斑马,这是生物特性决定的。从我们出生于人类社会,接受了文明教育,就拥有了这种特性,从最初这种特性便需求我们成为善良的人,但作为人类物种的基因是无法与生物过于古老的本能抗衡的,所以我们仍旧贪婪、暴虐、为生殖需求、进食需求所左右,一样畏惧强者,一样鄙夷弱者。这一切皆是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能,它原本相较于“人性”而言是恶的,

“人性”并非完全与生俱来,就像捕食行为一样需要母兽的示范,才得以激活幼狮这种能力。

人性是一种制约本能的能力,是可以当做武器使用的枷锁,目光从领地、交配、进食中抽离,转而仰望星空,追忆过去,预想未来。或许在远古时期,智人时代,人性并非完全的善良导向,因为人还没有完全从灵长类兄脱离出来。而在这个时代,人性本善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答案。

人拥有人性,所以才称之为人,换而言之,制约本能,追求智慧、爱与正义、仁慈等等愿望的正是人性。反之,遵从本能,毫无约束可言,如此行事者,虽然在生物分类的时候归类为“人类”,却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彻底失去了这种制约的“人类”,也就不再是“人”。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遇到一些绝不能原谅的家伙,会以“你这狗王八蛋根本不是人!”来斥骂对方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