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成績班上墊底,每次找到老師,他總是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好好學,這話能信嗎?

司馬太師


老師只好這麼說了,客氣話,難道老師會說你兒子白痴,就這樣了,笨,學不好 沒辦法。老師這麼說是沒別的藉口了,只好督促家長一起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實際也是,沒有笨的孩子,只要不白痴,好好學不會倒一的。即便智商有差距,也不一定你家的智商最末吧?看到你家的沒努力啊,人家智商不如你家的,好好努力,也會在你家的前面。


雨中漫步haisen


這話可信。我就是老師,有時也會對家長這樣說。一般有三種學生讓老師說出這句話:

一,有一些學生,"除了學習不好其他都好"。

他們有禮貌,親近老師,主動幫助同學,積極勞動,熱情參加活動,可就是學習不熱情。老師喜歡他們乖巧懂事,批評他幾句,讓他們學習,他的眼睛眨巴眨巴的,從不生氣,痛快的答應著,可老師一檢查,不學還是不學!對這種學生,老師是有喜歡又有遺憾,對家長說你孩子很聰明,就不肯學習,是說:這孩子小事上聰明,大事上糊塗,要是愛學習才是真聰明!

二,有一些學生,他們的成績像"坐過山車一樣上下浮動"。

他們特別聰明,如果他願意了,高興了,稍微一努力,成績就上去了;可不高興了,不想學了,噌,成績就下來了。我有個學生,聰明,曾經考過年級第6名,可自控力太差,管不住自己,晚上玩手機,白天睡覺,老師說破嘴皮子也勸不了,成績一路下滑,讓所有的任課老師惋惜!這些學生太隨意,太任性。老師對家長說你孩子很聰明,就不肯學習,那是恨鐵不成鋼,意思是:這孩子怎麼就管不住自己,自控力太弱,學不進去!這麼聰明的腦子,可惜了!

三,有一些學生,根本不學 習。

他們看著很聰明,可因為種種原因吧很叛逆,天天懶懶散散就是不學習,但很會玩,所以總有幾個追隨者。熱心的老師想說說他,越說越不學,直接告訴老師:別管我!再多說,就直接頂撞老師,影響班級氛圍。這些孩子的家長也對他們也無可奈何,找老師想辦法,老師說你孩子很聰明,就不肯學習,是說:這孩子你們家孩子很聰明,一點也不笨,這是事實。但根本不學習,不學誰也沒辦法!只能希望有一天這個學生突然懂事知道學習吧!

如果老師對家長說:你家孩子認真,刻苦,真能學習呀。恭喜你,這是真的在誇你的孩子。"聰明"是天生的;"刻苦,認真"是後天形成的好品質。


書能醫愚


在孩子上學的過程中,很多的家長都想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孩子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來幫助孩子取得進步。


“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好好學”,相信這句話很多的家長都聽到過。也許有的家長聽到老師的這句話還挺高興的,老師誇獎孩子很聰明,老師很認同孩子。


真的是這樣嗎?仔細一想,這句話是存在著問題的,聰明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孩子怎麼聰明瞭?既然很聰明為什麼就把學習學不好了。其實很多家長沒有聽懂老師的畫外音,這句話的重點在後面“孩子不肯好好學”,老師的重點是要告訴家長孩子在學習上不用心,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完成的不好,需要家長嚴格管教。


當家長去詢問老師孩子的情況的時候,老師突然發現某位學生真的沒有什麼優點,但也不能說孩子很差,哪個家長願意聽到這樣的話呢?所以就來了句不痛不癢的話,“孩子很聰明”,如果在這句話話的後面老師還有更為相信的闡述,比如反應快,聽課認真,一學就會,那麼老師對孩子的誇獎就是真的了;但就是乾巴巴的一句“孩子很聰明”就沒下文了,更多的是“但是……”,那就說明老師的前半句也只是謙辭,想告訴家長孩子學習不用心,但又不好直說,就說的委婉一些。


聰明的孩子很多,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可是在學習上比較用心的孩子就比較少了,如果一位老師對家長說“孩子學習很用心”,那麼家長就應該感到高興了。很多的孩子在別的事情上很聰明,也很用心,可是一到學習的時候就沒有了那股聰明勁,學習態度和習慣不好,沒有好的學習狀態和行為,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


孩子的成績墊底,那就說明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和狀態非常不好,當家長向老師詢問孩子的情況的時候也許老師心中還在想“對你自己孩子的學習你作為家長難道就沒有思考過嗎?還要問我,我怎麼說”,說了句“孩子很聰明,就是不用心學”子啊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為了應對和打發家長,因為也許老師真的找不到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優點了。


胡老師數學教育


非得讓老師說孩子不行,家長才相信?家長報得是什麼心理?小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 因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差異,造成學生同一個教師,但學習成績有好有壞。


在我們班上,有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好, 課堂回答問題特別積極,記東西比較快,但有一個毛病,就是懶。不善於寫,作業從來完不成。


我剛接手的時候,課堂上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總是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語言表達特別流利, 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誇獎他一定能成為班裡的佼佼者。當時班裡的同學表示非常詫異,有一個同學說他每次考試總在倒數三名。

我真是有點不敢相信,課堂上我就特別關注他,對他特別關心。有時想犯懶的時候,就趕緊提醒。讓他辦了一個書法班,字慢慢寫得能看了,作業也按時完成了,成績逐漸提了上去。

小孩子的智商都不差多少,老師說的可以信,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好好學,就需要在孩子學習態度上多指導。


教育採擷


當然可能。

講一個我們測試過的孩子的例子。

8月份,我們接待了一位專程從外地趕赴成都來申請測試的母子,兒子10歲,四年級即將升五年級。

這名男孩的情況就與題目所述類似。從小一開始,他就展現出閱讀上的優勢,閱讀速度很快,但是語文成績並不好;小三開始表現出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可是數學成績也就差強人意。他的老師,無論是語文老師還是數學老師,都認為他是一個聰明、有潛力的孩子,只是成績不好,雖不致墊底,但始終在中偏下徘徊,有時候考試距離墊底也就咫尺之遙。

我們和這名孩子接觸,一開始比較內向,不願與老師交流;同時也靜不下來,喜歡一個人跑到室外。進一步與他熟悉後,他才打開話匣子,言談內容相比同年齡孩子超前。

我們給他做了MITES的測試。所謂MITES(Mutiple Intelligences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也就是針對兒童的多元智力測試與評價系統,包括兒童自陳量變、父母訪談問卷以及活動偏好性問卷三部分構成。

對這對母子的測試結果如下:



從測試結果來看,他確實是一名聰明並且具有學習潛力的兒童,他在核心智力兩個因素上都有明顯優勢。核心智力包含語言智力和數理-邏輯智力(數學智力),也就是傳統智力測驗(IQ Test)所測定的那部分智力,同時也是學校教育所倚重的兩種智力類型。他的語言智力和數理-邏輯智力分數都超過年齡常模至少3個標準差,屬於相當優異的範疇,按理說應該有極大概率成為學霸。

同時,他在藝術智力範疇,聽覺智力偏弱,視覺智力和動覺智力上表現都還不錯。一般來說,藝術智力包含的三種智力類型,除了反映在不同藝術(聽覺、視覺和身體動覺)欣賞和表達上的優勢外,同時也反映了學習的優勢路徑。

例如,聽覺智力偏弱,反映了他對聽講並不擅長,老師在臺上講並不是他擅長的學習方式。聽覺智力偏弱也印證了他在溝通方面顯得內向、遲緩的特質。

再例如,視覺智力優勢反映對圖形學習的偏好,他對圖形學習比較敏感。有一類孩子,大約佔小學生比例5%~8%的兒童,與生俱來就是閱讀困難,這部分孩子在文字閱讀上具有弱勢,但往往在視覺學習上具有優勢。

動覺智力優勢則反映了他在運動和動手操作方面比較擅長。

從核心智力和藝術智力的五種學習優勢路徑上,這名男生在四種學習路徑具有優勢:語言學習、抽象學習、視覺學習和動覺學習,只是在聽覺學習上偏弱。這也佐證了學校教師對他的評價:聰明、有潛力。

那麼,他成績為何不好呢?

他的個人智力方面,人際智力稍有優勢,內省智力稍有弱勢。這兩種智力類型其實也就是日常人們熟知的“情商”範疇,人際智力優勢反映了外部學習激勵動機的偏好性和敏感性,內省智力優勢則反映了內部激勵動機的偏好性和敏感性。他在這兩方面都大概在常模平均值上下,屬於比較普通類型,只是相對而言對外部激勵略微更偏好和敏感一些。

有意思的是,他在兩類特殊智力上具有同年齡兒童不多見的優勢。自然智力優勢反映了他對自然物種屬性的敏感性,偏好也擅長戶外的,在自然情境中的學習。存在智力優勢反映了他對人性、自然以及科學終極問題思考的偏好,也就是說,他比同齡兒童,甚至比父母、教師更經常思考那些看起來沒有世俗價值的“大問題”。

綜合整個MITES的測評結果,這名學校課業成績乏善可陳,卻被教師評價為聰明、有潛力的10歲男孩,實際上並不太適應中國普遍的學校教育。我們給他母親的建議是,可以嘗試瞭解下一些不因循呆板的課堂教學的非主流學校,如華德福學校之類。



這麼說吧,10歲的愛因斯坦如果在中國主流的學校教育情境下,大概率也會不適應。強行令其適應,最可能的結果是培養出一名平庸的愛因斯坦。


唐映紅


希望你看完我寫的對你有幫助,我是80後,家裡也有十歲孩子,孩子的事情我現在管的少,我從我的親身經歷給你說下,我上學那會上課一完,下課後在不寫作業回家也不做作業,農村那個時候對這不太重視,畢竟我們那裡幾十年一個高中生也沒有出過。老師和我們一個村,每次都碰見我爸就說,孩子聰明就是不學,我爸爸也不管,考試反正一直到最後幾名,一直沒當一回事,昏昏沉沉就上到五年級,五年級後就升初中,那個時候初中在我們鎮裡,全鎮五年級有大約700多學生,考鎮中學只收180多人,三個班的,第一年就沒考上,回家叫我媽媽收拾了一頓,打完說不上學就家裡幫忙,一假期給家裡幫忙幹活,到開學說年齡太小還是叫讀一年在看吧,也許打怕了,也怕那麼小不念書幹農活,就那一年留了一級,結果第二年是以全鎮第三的成績考進鎮中學的,分班分在一班當班長,就這樣在初中開始又貪玩,初一最後一學期考了班上第十六,三個班考了五十多名,初二考到班上二十多塊三十名了,全集考到70多名了,那一次老師把請家長把我爸爸罵了一頓說孩子進校全級第三的成績來的,現在都到什麼程度了,這孩子很聰明就是一天就上個課,回家不寫作業,,記得那個假期是我最慘的假期,回家一頓混合打完了,天天不讓出門,天天逼著寫作業,那一年初三也努力了,最後考試英語兩年拉的有點遠,數學也是,但化學和物理是初三的課程,物理初二的課程,初三強化了一年,那時候120滿分題,語文112,化學117,物理115。數學考86,英語87,政治考了102以全集第八名的成績考了中專,那個時候中專吃香不像現在,一個鎮也就一年能走十幾個,所以老師誇孩子聰明也許孩子真的聰明,也許老師是敷衍,不管咋樣還是要你們多用點心,讓孩子自己好好學習才是硬道理,我當初都是挨兩次打逼自己才發現自己是不好好學習,學的話是真的聰明。有一種人就是上課下課一直在人真學但成績不好,有一種人就是上課聽會,下課你從來沒有見過他在學過,這種就是聰明人


人生幸福9952


老師講這個話,把辯證法運用到了極致

其實你找老師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老師能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特別是座位方面能與成績好,學習認真自覺的同學坐;課堂上能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在作業檢查方面,能面批且根據反饋及時交流指導。通過老師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使孩子的成績能有所進步。

作為老師,我想說的是,老師都希望每個學生不斷進步

老師喜歡的學生不一定就是成績好的,而是遵守紀律的同時,能表現出好學上進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先天條件不同,成績本來就會有好差之分,但只要做到上課跟著老師節奏走,按時完成作業,有問題就與老師或同學交流,老師都是從心底裡喜歡的。

因此,兒子成績班上墊底,你首要的就是搞清楚,兒子的學習表現如何?重點是課堂有沒有管好自己?課後的興趣點究竟在哪兒?老師對家長的心理要求,肯定不是要求家長教孩子多少知識,而是希望家長能培養孩子的習慣素養,直白的說,就是把孩子教育的懂禮貌,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學習的時間就學習,活動的時間就活動…

只要孩子上課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成績都差不到哪兒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之常情。其實孩子在校的學習表現,在家做作業或看書時,家長可見一斑。與其經常找老師,不如多陪伴,因為父愛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方向之燈,母愛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溫暖之燈。千萬別錯過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光!


紅藍推演


我不是老師,不過我也覺得可信。我自己上學時候小學能考出雙88全班最後一名,挨一頓罵到哭,下個學期自己主動學習,100+98。高中那時候只知道玩兒遊戲,數學27物理30多,後來學校不打算要我了,換了個學校,自己開竅了,家長也天天盯著,老師也多罵了幾次,使勁學,高考600多,數學120左右,物理130多。我兒子幼兒園時候開始接觸加減法和拼音,明明都會,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各種錯。我陪著他學一會兒,就基本都對了。

我覺得你說的可不可信,更多是不信老師,而不是不信自己孩子聰明吧。老師是一對多,只能在保證全班整體進度的情況下偶爾關注個人,但對於家長來說,大多都只有一個孩子,教委再說給家長減負,教育也不能都指望老師。


刀疤嘻


我家女兒高三了,她是語文課代表,語文老師批改卷子時要對照我家丫頭的卷子批改其他同學的,但是丫頭的題得0分,其他同學的老師多多少少要給分,作文我丫頭的要扣十多分,其他的同學的都比她扣得少,丫頭不服氣就告訴我,她說她想不通為什麼老師對她那麼苛刻,我告訴她沒有得分肯定是和標準答案不一樣,她說意思差不多,但是比其他同學的回答得好,我說你就不知道回答標準嗎?作文扣分多肯定是字沒有寫好,以後把字寫好點分就多了,她說她寫得好,我說還要寫好點,她心裡才平衡點,有一次月考,不是她老師批改卷子的,她作文全校第一,語文成績全校第一,她找語文老師說的平時對她不公平,喊語文老師看看她的作文得了全校第一,問老師平時為什麼扣那麼多分,語文老師說的她的散文議論文都寫得好,但是字有點飄,說的就是要扣她的分,她回家告訴我時,我教訓了她,喊她不能那樣對老師說話,我說老師是覺得你還有上進的機會,那些人確實沒得機會改進了,孩子問我是真的嗎?我說肯定是真的,老師不好說出來嘛,其實她老師對她真的很好,給她送了一套書,送了一支鋼筆,筆尖是金的,都是她作文得了獎,老師獎勵給她的,孩子每天上語文課要跑到一樓去接語文老師上課,她說幾層樓,老師一個人走孤單,她說去幫忙拿書順便接老師上課,下課了,她送老師去辦公室,只要她開心就好,對老師沒有意見就好,我不會讓她對哪位老師有任何偏見的,我也不會說老師一句壞話的,從來不會說老師哪裡錯了,因為家長都去質疑老師,娃娃肯定也不相信老師了,也不聽老師的話,即使聽了都心裡不服


憶夢美


還用老師說嗎?我兒子就是幹啥都行,一看就會,交朋友不傻不笨,就是不愛學習,做作業都嫌麻煩,一個題你一教就會,就是不想學,一說也答應要好好學習,到學校一呆一天偏不學,沒辦法。每次我都說要是真傻真笨也就算了,老師也說挺聰明不學習,道理講了一遍一遍,聽不進去,沒辦法,有時都想替他去學。

兒孫自有兒孫福吧,能咋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