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陣父女檔:90後“守門員”的‘硬核’後援團

“我們家孩子在‘一線’,我們太知道一線工作是多麼的不容易。所以我更要支持一線的工作。”水泥街道黨辦工作人員張晗的父親正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到檢查卡口登記測溫的工作之中“我現在還年輕,還有能力為水泥廠出一份力,都說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成為了志願者,也能讓我的女兒在工作壓力外還能感受到來自志願者的‘正能量’!”

上陣父女檔:90後“守門員”的‘硬核’後援團

在水泥街道工作的張晗是一位年輕的90後姑娘,自疫情防控戰打響,這位年輕的基層工作者便投身一線,日以繼夜奮戰在防疫崗位上,只要單位需要,她可以隨時切換身份,無論是寫文字材料、沿街拿喇叭做宣傳、拆換宣傳板、懸掛轄區條幅、拍攝防疫影像還是引導居民秩序、勸返外出居民…只要崗位需要她,只要她能做,她總是衝在最前頭。在最冷的天氣裡她堅守在室外,一站就是一天,在最忙碌的時候,她時常來不及吃飯更不敢喝水,經常是急匆匆到了單位吃上一口飯就繼續奔向她的崗位,久而久之,很多出入的居民都記住了這位姑娘,紅帽子軍大衣,愛笑的大眼睛,詢問事宜很詳細,手寫登記、電腦錄入都很快,總是習慣在登記後叮囑大家注意安全,庭院和廣場上的大喇叭裡也總是傳來她勸導大家勤洗手少出門的聲音。

上陣父女檔:90後“守門員”的‘硬核’後援團

連續無休的高強度工作,讓張晗的的身體頻頻亮起了紅燈。在連續的加班無休和日以繼夜工作中,這個90後的姑娘心臟難受就含著丹參滴丸、胃疼了一天一宿就吃上斯達舒、摔了一跤搓到了左手就貼上膏藥、腰不舒服就帶起腰封、嘶啞著嗓子也要拿喇叭做宣傳……身體的紅燈沒有阻礙張晗一路前行,作為東北女孩的她,身上有股子韌勁,她在咬牙堅持著,不放棄、不言敗、不退縮的精神力量支撐著她在一線崗位上拼搏,以積極、堅韌的心態成為了凌晨早崗、深夜晚崗、庭院廣場上最美的逆行者,成為了一位儘管筋疲力盡也絕不後退半步的年輕一線工作人員。

在防疫崗位上的張晗,不再是父母呵護下的獨生女,而是一位獨當一面的戰士。父母支持女兒,但看著回家坐在沙發上都能睡著、吃飯狼吞虎嚥、手腳眼睛都開始浮腫的女兒,父母心疼的不行,經過研究,媽媽承擔起後勤工作,爸爸則成為了司機兼志願者,盡全力為女兒保駕護航。

所謂上陣父子兵,這對防疫卡點上的父女檔同樣是配合默契。父親張潤東堅持開車接送女兒,不管是凌晨還是深夜,只要女兒單位有任務,甭說是接送上班還是運送物資,只要需要他做的,他就立馬出車。作為父親,他所能做的,就是將女兒安全迅速的送到一線崗位上,讓女兒去守護更需要守護的居民;在執勤卡點上,作為執勤點的‘守門員’,父女倆都喜歡帶紅色的帽子,父親負責篩查和溝通,女兒負責錄入和登記,兩個人默契又認真的站好每一班崗,為水泥這片土地盡好守土之責。

國之有難,匹夫有責。作為一線工作者的張晗,日夜奮戰在崗,舍小家為大家,用堅守將自己穩穩紮根在了防疫一線,成為轄區最堅實的壁壘,成為居民們最忠誠的守門人,成為水泥地區最認真的保衛者;為人父母,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張晗的父母用呵護,讓女兒沒有後顧之憂,且一馬當先,儘自己之所能,成為女兒的戰友、司機、保安、宣傳員、志願者……在這場防疫保衛戰中,小家承載了大愛,用堅韌和守護打造出了一隻屬於這位90後守門員的硬核親屬後援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