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借款认准持牌贷款机构 信保融资增信价值凸显


非法贷款平台极大危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众安保险特地为大家整理了非法贷款平台的风险点,并通过案例分析,教你识别非法贷款平台,提升风险防护意识,维护个人资金和信息安全。


典型案例


案例一:李小姐下载了一个贷款软件后,申请了3000元借款,但实际却只到账2189元,并且App上显示借了3890元。李小姐看到利息太高,就通过App中的展期先还进去1791元,“后来联系客服加了微信,她说把之前还的1791退给我,那是不是5天后我还要还3999元?客服不理我了,怎么办?”李小姐无奈道。


案例二:周先生出示的某贷款App页面显示,其收到短信称:“您购买的商品《个人风险等级评估报告》将于15个工作日内发货,订单款项今日为付款日,应付金额295.03元,请在2020年2月21日完成支付,否则会产生滞纳金并且影响您的个人信用。”原本是想贷款,点击申请贷款后却弄成了购买征信报告,中间也没有提示要扣钱,同时App中也没有取消该份订单的选项。


案例分析


上述被收取高昂而不合法的利息,以及以购买风险报告等名目进行费用收取,均是非法贷款平台的常用手段。部分用户对借贷知识缺乏了解,看到审核方便、放款容易从而误入非法贷款平台的“虎口”,极易造成损失。非法平台在多方面侵害着用户的权益:


一、付出高昂而不合法的利息。非法平台往往通过各种名目收取息费,利滚利、费叠费,借款期限极短,合计的实际利率惊人,极易让借款人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中。


二、衍生诈骗行为防不胜防。如强制要求借款人在借贷时一次性先行扣除全部息费,到手金额远低于授信申请金额。或者,巧立名目谎称付费可消除征信污点、付费可清债等,费用陷阱数不胜数。


三、遭受暴力催收。一旦借款人难以偿还贷款,借款人或其亲朋好友就会遭到包括但不限于电话、短信轰炸、辱骂等暴力催收手段要挟。更有甚者,借款人在精神重压下,不得不再去别的平台借款,导致以贷养贷。


四、个人信息泄露。申请网贷时,用户往往需要提交身份证、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极易通过非法平台泄露,甚至会出现倒卖用户资料的恶劣情形。


五、投诉无门。为了躲避法律制裁,非法平台常常“打一枪换一炮”,造成借款人投诉无门。


温馨提示


贷款必须选择靠谱正规的贷款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持牌金融机构。持牌金融机构受到银保监会、工信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平台符合相关资质要求,也有合法合规的贷款流程,贷款利率不超过法律红线,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也能受到有效保障。


普通用户如何识别持牌金融机构?可以在下载软件时或签订贷款合同时,注意查看贷款方名称是否带有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字样,可以使用工商查询工具查询这些机构的营业范围是否包括发放贷款。选择持牌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用户的良好借贷行为也能为自己的信用加分,获取更高额度、更低利率的贷款。


在消费信贷中,保险也扮演了连接、增信、保障的功能。例如信用保证保险,它就是一款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将债务人的信用风险通过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和缓释,对于信用贷款来说,信用保证保险能发挥很好的融资增信功能,帮助借款人更高效地触达授信资金,满足其融资需求,有助于个人消费带动社会经济内生增长,助力推动经济消费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