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南蘇丹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武林隱士er


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屬於東非內陸國家,在地理上與蘇丹、埃塞俄比亞、中非、剛果(金)、肯尼亞、烏干達接壤,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90萬,目前首都為朱巴(未來將遷往拉姆塞爾)。南蘇丹在地理上屬於黑非洲,文明開化很晚,直到19世紀之前,都沒有成文的歷史。


從18世紀開始,定居在蘇丹境內的阿拉伯人,在歐洲殖民者的資助下,在南蘇丹進行大規模的獵奴活動,將大量的黑種人抓捕後賣為奴隸。正因為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再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別,南蘇丹的黑人族群跟蘇丹境內的阿拉伯人矛盾極深,這也是後來雙方間一系列衝突的根源。



19世紀初,此時已吞併蘇丹的埃及發兵侵入南蘇丹,強行將其吞併。等到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後,蘇丹與南蘇丹作為兩個自治實體,在名義上接受英國與埃及的共同管轄(實際上由英國單獨管轄)。二戰後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埃及宣佈獨立後,便開始支持蘇丹人民的獨立鬥爭,並主動廢除“共管”協定。


面對著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英國殖民者被迫撤出蘇丹與南蘇丹,並同意蘇丹於1953年獲得自治地位。3年後,蘇丹自治政府宣佈獨立,並組建共和國。蘇丹早在獨立前夕,便自視為英國“遺產”的繼承人,在沒有爭得南蘇丹民眾同意的情況下,便強行將該地併入,並劃分為10個州進行直轄。



蘇丹政府的粗暴舉動令南蘇丹民眾極為不滿,為爭取民族自決權,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早在蘇丹正式獨立的前一年(1955年),約瑟夫·阿古領導的黑人解放武裝便發動起義,與蘇丹軍隊展開激戰,史稱第一次蘇丹內戰(1955-1972年)。戰爭持續17年之久,最終阿古與蘇丹政府簽署《亞的斯亞貝巴協定》,在獲得有限度自治權的前提下,宣佈結束戰爭。


然而和平局面僅僅維持了11年時間,便被蘇丹政府的一項舉動摧毀。1983年,時任蘇丹總統的尼邁裡宣佈在全國實施伊斯蘭律法,消息一出,南蘇丹境內為之譁然、憤怒。因為對尼邁裡的舉措不滿,南方黑人軍官約翰·加朗成立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蘇人解),再次帶領南蘇丹民眾走上對抗蘇丹政府、爭取獨立之路,第二次蘇丹內戰就此爆發(1983-2005年)。



這次內戰持續22年時間,期間儘管尼邁裡被政變推翻,代之而起的巴希爾政府頻頻釋放緩和、停戰的信號,但並足以讓加朗等人放棄建國夢。正因如此,內戰遲遲見不到終結的希望,並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有數據統計,在第二次內戰中,南蘇丹共付出200多萬人喪生(約佔全國人口的1/5)、400萬人流離失所的代價,可謂極為慘重。


曠日持久的戰事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並且摧毀了蘇丹國內的經濟,長此以往,必將導致雙方“同歸於盡”。正因如此,在國際組織的倡導下,內戰雙方展開政治談判,並在2005年簽署全面和平協議。根據協議,蘇丹組建民族團結政府,並同意在6年的“過渡期”結束後,由南蘇丹居民通過公決的方式來決定其政治前途。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依據公投結果宣佈獨立,成為目前為止最新獨立的國家。然而獨立後的南蘇丹並不寧靜,因為族群矛盾和對權力分配的不滿,屬於努爾人的副總統馬沙爾,在被出身丁卡人的總統基爾解職後,率領支持者在2013年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南蘇丹內戰就此爆發。內戰持續5年時間,在導致數萬人喪生後,才於2018年停火併簽署和平協議。


多年的獨立戰爭和內戰,導致南蘇丹經濟凋敝,發展水平嚴重滯後於周邊國家,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如何改變落後的面貌,成為擺在當政者面前極為緊迫的難題。其實,南蘇丹用於發展經濟的先天條件很好,因為在其境內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若能得到充分有效的開發,必然會極大的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然而南蘇丹雖然盛產石油,但由於加工提煉的設施、對外運輸石油的港口都在蘇丹境內,在雙方關係不和的情況下,其“變現”能力自然要大大受限。事實也的確如此。2012年初,由於與蘇丹就石油利益分配問題矛盾不斷升級,南蘇丹被迫全面關井停產,直到1年多後,才開始有限度的恢復生產。不過在內戰爆發後,南蘇丹的石油生產再度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僅有3/7的油區維持低水平生產。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可說,由於蘇丹的限制和內戰的影響,擁有豐富石油儲備的南蘇丹卻無法將它充分的“變現”,用於發展經濟,真好比“守著金飯碗討飯吃”。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的未來發展如何,實在令人擔憂。


史料來源:《蘇丹史》、《南蘇丹分離的歷史原因研究》


文史磚家


南蘇丹是2011年剛成立的一個新國家,同時也是聯合國最年輕的成員國。這個國家起初是蘇丹共和國的一部分,在長達數十年的內戰中,蘇丹政府被迫允許南部10州獨立,於是在東非大陸上便誕生了一個此前根本不存在的國家,南蘇丹共和國。

那麼南蘇丹的人為什麼和北方的同胞過不到一起去呢?究竟是什麼樣的矛盾和仇恨導致南方一定要另起爐灶?

其實從人種上說,南方和北方與其說是同胞,倒不如說是仇人。非洲歷來有“黑非洲”和“白非洲”一說,“黑非洲”指的是尼格羅黑人,他們生產力低下,崇拜原始神靈,是奴隸貿易期間的主要販賣對象;“白非洲”則是指阿拉伯人,他們主要分佈在北非一帶,膚色較淺,在與歐洲和中東的交流中建立過較高程度的文明。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在奴隸貿易最為猖獗的時期,他們經常手持西方人提供的先進武器自北向南獵捕落後的尼格羅人。而蘇丹獨立之前正是這樣一種狀態,北方以阿拉伯人為主,南方則以尼格羅人為主。

因為歷史隔閡、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的不同,在1955年蘇丹獨立前夜,為了反對與蘇丹北方組成同一個國家,南方領導人約瑟夫·阿古率領黑人部隊發動兵變,第一次蘇丹內戰隨即爆發。此後蘇丹中央政府為了安撫南方的反對情緒,同意給予南部有限的自治權,雙方大體相安無事。

到了1983年蘇丹北部大阿拉伯主義膨脹,總統尼邁裡宣佈在全國實行伊斯蘭教法,所有的學校以教授阿拉伯語為主。這讓正愁找不到藉口的南方分裂勢力抓住了口實,於是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

蘇丹國內頻繁發生的戰爭背後當然也少不了大國的影子,獨立之後的蘇丹一窮二白,西方國家見毫無利用價值因而拒絕給予任何援助。上世紀八十年代,蘇丹南部勘探出儲量驚人的石油,蘇丹一躍而成為產油國,此事一出歐美國家的注意力便瞬間聚焦回了這個無人關注的東非國家。

第二次內戰期間,面對外國勢力幾乎一邊倒的軍事援助,蘇丹政府感覺無力迴天,最終南北雙方達成協議,南蘇丹通過公投決定去留。2011年南蘇丹共和國宣告成立,成為非洲大陸第54個國家。

儘管獨立後的南蘇丹帶走了全國四分之三的石油資源,無奈所有的煉油設備和生產線都在北方,南部依然是一片赤貧。更嚴重的是南蘇丹是一個內陸國,距離最近的出海口是位於紅海沿岸的蘇丹港,而這一段必須要通過蘇丹共和國的土地。因此,儘管當家做主了,但南方仍不可避免地要受制於北方。


地圖帝


南蘇丹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高,風景優美,尼羅河橫跨南蘇丹,政局不穩定,社會治安查,許多偏遠地區還很原始落後,生活比較原始,首都朱巴基礎設施差,沒有自來水,居民自發電,網路信號差,主要街道有很少的瀝青路面,其餘都是自然路,南蘇丹人是全世界皮膚最黑的。











閆國忠396


南蘇丹是非洲乃至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面積大約61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萬,原本是蘇丹的一部分,2011年之後從蘇丹共和國剝離出來,成為獨立國家。南蘇丹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人均GDP每年不到300美元,各種物資匱乏,基礎設施建設落後。


南蘇丹多屬於溼潤與半溼潤地區,西部多丘陵山地,東部是草原、溼地廣佈的平原。白尼羅河南北貫穿,有大量的石油、黃金、雲母、煤炭、鐵礦等資源,但是欠缺開發。南蘇丹也是著名的阿拉伯樹膠、桃花心木與各種熱帶硬木的產地。

南蘇丹可耕地眾多,人均大約6公頃,主要種植棉花、花生、小米等,然而因為生產技術落後與常年的動亂,南蘇丹的糧食不能自給。糧食、蔬菜與水果幾乎全都要進口,南蘇丹也是非洲主要的內陸淡水魚與牲畜出口地。

曾經的蘇丹因為石油的開發而迅速發展,因為南蘇丹的獨立帶走了大量的石油資源導致了兩敗俱傷。南蘇丹的石油主要依賴於通過蘇丹出口,為了擺脫兄弟的影響,南蘇丹一直希望通過肯尼亞出口石油。


澹奕


南蘇丹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2011年7月9日才宣佈獨立,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南蘇丹原來是英國殖民地,1955年北蘇丹宣佈獨立前,南蘇丹反對與北蘇丹組成獨立的國家,因此爆發了第一次蘇丹內戰,1972年南、北蘇丹簽署了《亞的斯亞貝巴協定》北蘇丹給予南部有限的自治權,第一次內戰結束。蘇丹總統尼邁裡1983年宣佈在全國實施伊斯蘭律法,這遭到了南蘇丹黑人的反對。1989年蘇丹巴希爾政府上臺後,重視解決南方問題。經過雙方談判1994年北蘇丹政府與南蘇丹進行了和平談判。2005年1月,北蘇丹政府同南蘇丹在內羅畢簽訂了《全面和平協議》,結束了長達22年的第二次內戰。蘇丹組建由南北共同參與的民族團結政府。此後蘇丹進入為期六年的過渡期,過渡期結束後,南方居民通過公決決定自己的未來。同年9月,南北雙方根據協定組建了民族團結政府。2011年1月9日南蘇丹進行了獨立公投,有98%的民眾支持南部地區從蘇丹分離。公投結果得到了北蘇丹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接受和認可。



南蘇丹全國分為十個州,國土面積6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有1190萬。2016年GDP90億美元。南蘇丹經濟非常落後、道路、水電、醫療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嚴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進口,價格高昂。國際社會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向南蘇丹提供了大量的援助。2011年7月9日南蘇丹與中國正式建交。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南蘇丹經濟社會建設。中方承擔了援建醫院、活動板房學校、打井、提供醫療設備、抗瘧藥品和緊急人道援助物資,得到了南蘇丹民眾的好評。


香堂風子


南蘇丹是一個從蘇丹分離出來的國家,非常的年輕,7年前才剛剛分離出來,後面又經歷了多年的內戰。

下面就從以下3個方面,為你快速介紹一個全面的南蘇丹:

基本情況:

南蘇丹是東非-中非的內陸國家。

該國的官方名稱是南蘇丹共和國。

北與蘇丹接壤,東與埃塞俄比亞接壤,東南與肯尼亞接壤,南部與烏干達,西南部與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西部與中非共和國接壤。

官方語言是英語。

截至2017年,南蘇丹人口估計為13,13萬人。

就土地面積而言,它是世界上第41大國家,面積為619,745平方公里。

朱巴是南蘇丹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該市位於白尼羅河畔。這個城市建立在一個名為朱巴的小村莊的基礎上,教會傳教到這裡時,在1920年至1921年間建立了紐金特紀念中學。

南蘇丹的景觀主要由熱帶森林,沼澤和草原組成。

自然資源:

南蘇丹沼澤地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溼地之一,尼羅河流域內是最大的淡水溼地。在雨季,這個沼澤地延伸了約130,000平方公里。

金葉提山海拔3,187米,是整個南蘇丹最高的山峰。

南蘇丹的自然保護區網絡佔全國領土的15.5%。它由10個國家公園和其他類型的保護區組成。

班頂幾羅國家公園位於尼羅河附近的樹木繁茂的地區,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這裡每年會發生地球上第二大的年度動物遷徙(最大的是塞倫蓋蒂遷徙),涉及多種羚羊種類,包括白耳羚羊,也有很多的長頸鹿。遷徙在這個公園內進行。

博馬國家公園是南蘇丹東部的一個保護區。它成立於1986年,佔地22,800平方公里的草原和洪泛平原。這裡是白耳羚羊等動物的避難所。其他大型哺乳動物包括水牛,大象,

非洲豹,長頸鹿,羚羊,獵豹,斑馬,獅子等。

聖特麗莎大教堂或朱巴大教堂是在朱巴科托爾區團結大道上的一座宗教建築的名稱。它是朱巴大都會大主教區大主教的所在地。在蘇丹南部的內戰期間,大約有5000人在朱巴的大教堂避難。

南蘇丹簡史:

近代南蘇丹和蘇丹共和國的領土被埃及佔領。後來又被英國和埃及共同管理,直到蘇丹獨立於1956年實現。

南蘇丹於2011年7月9日從蘇丹獲得獨立,這是2005年結束非洲持續時間最長的內戰的協議的結果。

然而南蘇丹又在2013年12月爆發內戰,與2015年8月簽署了和平協議。協議提出建立一個過渡性的分享政府,其中包括現任政府以及叛亂分子的成員。

南蘇丹現在是聯合國會員國,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和政府間發展管理局的成員國。

南蘇丹的經濟是世界上最弱,最不發達的經濟體之一。南蘇丹向國際市場出口木材。該地區還擁有許多自然資源,如石油,鐵礦石,銅,鉻礦石,鋅,鎢,雲母,銀,金,鑽石,硬木和石灰石。與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該國的經濟嚴重依賴農業。

由於內戰多年,南蘇丹的文化深受其鄰國的影響。 許多南蘇丹人逃往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烏干達,在那裡他們與當地國民進行了很多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學習了他們的語言和文化。

許多傳統和現代的遊戲和運動在南蘇丹很受歡迎,特別是摔跤和模擬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