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虛筆運用非常多,請問書法創作中,虛筆的作用是什麼?

隔壁老王說三國


米芾的書法作品流傳於世的有大多數,我們今天看到的用的虛筆有一些。虛筆的使用,是米芾寫字時筆跡自然而然的表現流露,不是米芾刻意的做作,更不是作秀。南宋朱熹評說米芾的字“左秀而右枯",什麼意思呀?即米芾的字左上方秀潤,實筆較多,形體筆勢在左上方也有比較多的突出,有彰顯婀娜多姿的意思,米芾字的右上方亦有虛筆,即世人說的枯筆,虛筆與實筆對照使米家筆勢生動活潑,相應成趣。米芾以六朝翰墨付諸筆端,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章務簡


書法創作中,虛筆的手法含蓄而委婉,它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賦予作品無盡的想象。

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虛筆是相較於實筆而言,脫離了實筆的虛筆是不存在的。

所謂虛實相生,實筆是書寫在紙上看得見的筆畫,有形態,有質感,有強弱。而虛筆是使作品延伸出意蘊,使人回味的關鍵所在。

所謂意在書外,即是恰當的運用了虛筆的效果。

第二,巧妙的運用虛筆,是使書法創作前後呼應,一氣呵成的關鍵。

書法創作講究氣脈相連,即使是字字獨立,通篇也可用行氣來實現。

而行氣的關鍵是什麼?

每一筆點畫的氣息關係到前後字的氣息,前後字的氣息又關係到行與行之間的氣息,而行與行的氣息,又影響到通篇的氣息。

所以說到底,行氣還是要看點畫之間,是講究暢通,連貫。

第三,要做到氣脈相連,須做到字外有筆。

說筆斷意連,這個意連就是需要懸空運筆,筆鋒不落在紙面,但氣息尚存。上一筆的氣息不斷,筆意連帶到下一筆,做到字外有筆,字外出力。

我是寫字吧,期待你的關注!


寫字吧


米芾的虛筆運用非常多,請問書法的創作中,虛筆的作用是什麼?


“虛筆”是書法術語,它是眾多筆法形式的一種,與“實筆”相對。這裡的“虛”不是指虛構,而是一種側面的、間接的、抽象的描敘手法,又可稱作暗寫。虛寫是旁敲側擊,迂迴包抄,是實寫的必要補充,並與實寫相互呼應。

《書法約言》雲:“運筆有虛實。如指用實命掌用虛,如肘用實而腕用虛。”清朱和羹《臨池心解》雲:“作行草最貴虛實並見。筆不虛,則欠圓脫筆不實,則欠沉著。專用虛筆,似近油滑僅用實筆,又形滯笨。

 

米芾書法


  一、場景描摹,烘托人物

  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特定的環境和場景中。事實上,這就是虛筆的具體運用,即通過場景的描摹和勾勒,烘托人物內心世界,進而凸現人物的性格特徵。這也是一直以來表現人物最為常用的手法之一。

  二、留白處理,豐滿形象

  “留白”是中國傳統繪畫技法之一。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佈局。留白與著墨相對,兩者相得益彰。同樣的,在文字表達上,也可以借用“計白當黑,虛實相生”的留白技法。文字留白是虛筆運用的特殊表現,通過文字預留出具有彈性的內在空間,並且在表達過程中,有意構造一種對敘述文本解讀的空間層次感。這種留白需要讀者以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補充、去豐富,使得意思傳達上不至於滿、直、露、淺。



書法是“書而有法”的奇特藝術,作書只有技法嫻熟,忘懷楷則,一意貫注,一氣呵成,才能把書法作品寫得含法合情,成為具有生命活力的藝術。


書法藝術欣賞


急需點評, 誠謝!


敦煌煮文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筆法,如“門”字右角的圓轉、豎鉤的陡起以及蟹爪鉤等,都集自顏之行書;外形竦削的體勢,當來自歐字的模仿,並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沈傳師的行書面目或與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學段季展,“獨有四面”、“刷字”也許來源於此;褚遂良的用筆最富變化,結體也最為生動,合米芾的脾胃,曾贊其字,“如熟馭陣馬,舉動隨人,而別有一種驕色”。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虛筆這詞我從來未在書法術語中聽到過



原始古龍789


虛筆,又叫虛鋒,相對於實筆而言毛筆書法中在筆畫交接時有時可用虛筆,似斷似連。筆畫似斷似連,運筆提起筆鋒。例如三點水之間及第三點與下一筆間。這樣看上去運筆靈活生動,也符合書寫規律。 間接描寫和化實為虛的用筆技法。作品反映生活的侷限性,要求在直接描寫之外,運用虛筆,作恰當的間接描寫,以便調動讀者的想象聯想,收到“言外之意”、“畫外之畫”、“弦外之音”、“象外之象”的藝術。橫豎多變,筆筆不同。他不僅在字與字的彼此形態上力戒重複,就是筆畫與筆畫之間也變化多端,筆筆不同。例如,他寫橫豎就常有粗細、長短、疏密、向背、藏露等變化,避免了筆畫間的平行和重複,打破了勻稱、單調的格局,有靈動、變幻、蕭散的氣象。他在《自敘帖》中主張書法要“筆筆不同”,哪怕是寫一個“三”,三個橫畫都要寫得不一樣。如《蜀素帖》中的“肅”字,四橫左松右緊,層疊而下,筆勢貫通;三豎畫長短不同,左右兩豎收筆處稍向外盪開,破了橫畫的緊攢局勢。




一紙一墨一乾坤


書法無虛筆,虛筆在空中,毛筆落紙即實筆,未落紙何來筆畫?筆畫只能分為有筆鋒與無筆鋒,有筆鋒即是書法,無筆鋒只是書寫。

因此,虛筆皆望文生義之想象,筆畫分有力無力,力多力少,有鋒無鋒,有骨無骨,有肉無肉……如何分有實無實?有虛無虛?

筆斷意連是兩個筆畫之間的筆勢所形成,筆勢由筆畫及筆畫之間的連帶關係所形成。書法無形的揮灑只有法、勢、意之神態,無虛筆。

書法的筆法原本較微茫,一般人難以識別,所以很多人不分書法與書寫,眉毛鬍子一把抓,造成書界亂象叢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不瞭解書法者說書法,好似雞同鴨講。再講什麼虛筆,只有添亂的作用罷了!






王乃棟說書畫


說起米老書法,可以說在整個宋朝都是出類拔萃的,除了蘇黃二人能與之抗衡外。恐怕在難找出其他人了,他的書法有八面出鋒的美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如但是他仕途不順,也沒有做過什麼高官,但是他在書法上絕對是個天才,初學顏柳,卻否認顏柳,這種思想在當時來看,就是另類,非主流,但是他就一路走了下來,其實他只是否認顏的楷書,對於顏的行書他還是非常欣賞的,其實他本人也有很深的楷書功夫,對顏體下過很多苦功夫,才有後來的成就。這是他的書法歷程!如作者所說,他的書法虛筆多,這是米字的特點,歸結原因,主要是他性情高傲的文人氣象所導致的,虛實的關係從筆記學角度分析,虛代表清高,實代表本分,我們從這裡看米本人,應該是很清高的,這也從他不願意屈尊襄陽那裡得到印證,那麼在書法創作中,虛筆到底該不該出現呢,或是作用是什麼呢,虛實相生,虛在任何藝術領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實好學,虛難仿,在書法裡面,虛筆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增添書法的層次感,使得整個作品看起來,非常空靈,有意境給人美的感官刺激,大部分書法的美,都是來源於虛筆,所以他在書法裡,起到化龍點睛的作用,他可以使作品上升一個高度,而不是在沒有虛筆的情況下,所有的字都在一個平面上擺著,沒有立體感,正是有虛筆的存在,拉開了與實筆之間的層次關係,書法瞬間就活泛起來呢,所以在書法中它不可缺少!





大樂山書法


米芾,善提飛與捺滿。皆屬於虛實的踐行。

虛實之間,疏密出嫣,既有豐滿的實筆,又有蕭散的虛筆。出現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出現了疏密,平險。從而製造了書墨筆畫的矛盾體,

在處理這些矛盾上,達及了統一性。相互依存,共存造美。捺滿既有筆下肥厚,提飛又筆勁有瘦硬。

首要知道米芾達到的境界是展示的是: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宕淡神妙出焉,實際就是所說的辯證統一的虛實。

米芾做到了,此虛實兼得到位之謂也。

虛實的形成,有很多方面,執筆也有其虛實。

掌虛則運用便易,古人常言道,掌不虛則窒礙而無氣勢。作行草最貴虛實並見。筆不虛,則少圓脫。,同樣筆不實則有不沉著。

圓虛筆多了則油滑質,僅僅存實,則滯留笨拙。因此握筆需要虛實之間。相互轉化,不可一味追求虛亦或實。

速度也是形成虛實的主要方式。

遲速虛實,得之於心,不可口言。都是每一個書者每每書寫創作之際,筆下的操控。

紙為虛,字為實。寫字,筆墨落宣紙,實際有了內容,若有筆墨多,虛之宣紙露白者欠明瞭。因此以白計黑非常藝術化。大家都有的書藝經驗。都會有的欣賞體會。

形質為實,情性為虛。

牽絲為虛,主筆畫為實。才有布白的用筆主次。

總之,觀,米芾,在創作時,執筆,運筆,點畫,布白,章法,諸類情景都有虛實的表現。


狂喜淡墨a


我也特別喜歡米芾的作品,弄清虛那就反觀實的意思。

書法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精粹,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很多人都非常熱愛書法,從臨摹到練習,書法的每一筆一劃中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書法美學中的“虛”與“實”。

書法中的“實”,主要指的是書法的筆觸和技巧的運用,具體指向為書寫時候的用筆方式、文字結構、文體章法等等,也就是我們能夠感受到的外在表現形態,通常看了就能給人造成直觀的美感。一般情況下,我們第一眼看見一幅書法作品時,看見的當然是這幅字的外觀好不好看。具體包括各種線條與文字結構之間的組合:或急促平直、或起伏曲折,風情各異。書寫方面,文字筆鋒尖銳或者含蓄、筆畫偏方或圓、間隔緊湊或疏離……不同書法家表現的書法外在往往千姿百態。

不管是哪一種書法實體,都是美感的最直接體現。蒼勁的字體代表著宏偉氣質和堅定信念;柔美字體代表著優雅感覺和輕柔氣氛;凌亂字體則代表著瀟灑狂放;工整細膩則表現出肅穆的態度。

書法中的“虛”,指的是書法本身除了在外在表現形態以外,所包含的一種無形的內在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每一個字都是有精氣神的,獨特的個性特徵和藝術風格都在娓娓訴說著整幅作品的氣韻、神采和意境。充沛的感情和藝術思想,能讓書法作品更加充實飽滿,餘味悠長。

書法中的“虛”與“實”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連這個和相互融合時才能發揚出書法最大的魅力。畢竟書法作品中所隱含的無形意境,只有藉助筆觸的刻畫和文字結構表現出來。古人評論一副書法的好壞,往往認為良好的書法工地和卓越的技巧運用是次要的,而書法作品中所蘊含的神采才是精華的部分,只有無形之物才能傳遞書法的美感與靈魂。“實”是“虛”的平臺,“虛”是“實”的橋樑,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熟練的書法技巧是當代書法家的最基本要求,輔之以氣使得虛實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藝術表現效果,才能將書法意境的內在美感躍然紙上。這種氣韻一體才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羊鈦白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米芾虛筆運用的非常多,虛筆在書法創作中的作用是什麼?虛筆一詞是書法中的俗語,是指筆畫似斷似連,運筆提起時,留在紙面輕微的痕跡。也稱作虛鋒。我從以下兩點談一談。

第一,純熟的技法,米芾的技法,表現在其豐富多變,鬼神不測的用筆上。完成點畫質量高。給人回味之悠長。強化提按是他用筆方法的一大特色。也是形成其書風的重要筆法。這使得它在同一幅書法作品中,筆畫的粗細,形成強烈對比。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他在書寫是纖細之處必取中鋒,由於駕馭筆墨的技巧高超,細如髮絲處,圓勁有力。用筆時的按,筆畫粗壯則實,用筆時提筆畫纖細則虛。這是一組強烈對比手法。強化提按還使得筆畫顯得更加的跳宕。增加了視覺的衝擊力。這也是米芾的作品攝人心魄的一個因素。

第二,強化創作中的對比。書法創作中的手法很多。有輕重對比、大小對比、橫向對比、疏密對比、虛實對比、這些手法都在米芾的行書,《蜀素帖》《苕溪詩帖》《多景樓詩》《虹縣詩》等體現!虛實的對比不光表現在筆法上。而《虹縣詩》作品中,墨色上的濃與淡。也是虛實的對比手法。其他作品創作中,滿字與大量留白。也是運用虛實的手法。自然的濃枯變化使的作品中產生無窮藝術魅力。米芾喜歡用濃墨刷筆,製造虛與實的對立矛盾。又統一在一幅作品當中。巧妙無比,這就是米芾的又一特色。

古代書法高手很多,米芾會巧妙地運用虛筆,那他的實筆也相當過硬。米芾是集古字的大成人物。學習二王而自成面目。“顛”也體現在書法之中。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