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道德經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寂兮廖兮,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個渾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了。

它寂寥無聲,獨立不移,循環往復,永不衰竭,為萬物產生之本源。

我不知怎麼稱呼它,只好稱之為“道”,並勉強叫它為“大”。

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止,運行不止而伸展深遠,伸展深遠而重返本源。

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間有四大,而人為其中之一。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心得

1.本章再次闡述了“道”的先天而生,道的無形無聲、無所不在、無邊無際、循環往復,萬物生於斯,經過了一個生命輪迴後,又復歸於斯。如此週而復始,於是天地萬物生。天地萬物中,就蘊含著道,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大。

2.道在冥冥中主宰著天、地、人,而又無時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講天人合一,就是順道應物,追求道之渾然一體的境界。如此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諧共處。人始終應該順應自然大道,也不可能超越自然。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思想中的精華,體現了老子對人這個自然產物清醒的認識。只有法天效地、樂天知命、順應自然,追求天地人合一的生存狀態和境界,才是符合道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經典故事

鄭成功順天道取勝

公元1604年,我國澎湖列島被荷蘭殖民者入侵二十年後,臺灣島也被侵佔,而且荷蘭殖民者還對臺灣人民實行殘暴的統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鞏固殖民統治,荷蘭大力加強武裝力量,在各港口加修炮臺,安放了威力強大的火炮,同時增加了鐵甲戰艦,並派重兵守衛。所以,在臺灣登陸是很困難的。

當時,鄭成功帶領義軍抗清,北伐失敗後,決定收復臺灣,建立抗清根據地。他經過多方面的調查,並派人潛入偵察,全面掌握了臺灣方面的敵情,瞭解了臺灣海峽的氣象、海清等有關資料。

公元1661年春天,鄭成功渡臺灣海峽到臺灣登陸,風向是關鍵,春末夏初是最合適的時節。鹿耳門位於臺灣島西南部的安平港,此港的內港叫臺江。這是荷蘭殖民通知的重要據點,荷軍在港口地區修建了臺灣城。如果想要從外海進入臺江,只有兩條通道,即經過鹿耳門和經過一鯤身和北線尾之間的大港。大港海口寬水深,便於航行。不過,這裡有荷蘭人的重兵把守。而鹿耳門的水很淺,漲潮時水深只有一丈四、五尺,退潮時則不足一丈,但這條航道非常狹窄,而且海底的沙石淺灘也很多,航行並不容易。荷蘭人為了增加航行的難度,還把一些損壞了甲板的船隻沉入海底。

荷蘭人以鹿耳門為“攻不進的天險”,根本不設防。但令人不解的是,鄭成功偏偏把登陸點選在了這個“天險”之地,大家都認為,他這無疑是自投死路。但事實證明鄭成功是對的。他早已派人實地探測過,並在航道中找到了一條合適的通道,在水位達到最高點的時候便能順利通過。每月初一、十五是鹿耳門水位最高的時間。

後來,經過一番衡量,鄭成功把登陸的時間選在四月初一。當天中午,鹿耳門外果然潮水大漲,比平時高了好幾尺。鄭成功立即帶領船隊快速駛入通向鹿耳門的航道。船隊果然順利地到達鹿耳門,很快切斷了敵軍的交通要道。就在這時,鄭成功的軍隊突然襲來,讓荷蘭人手足無措,章法大亂,只能出動鐵甲船阻擊。

敵軍炮火十分猛烈,而且船堅體大,實在不好對付。不過,鄭成功對此早有準備,他發揮自己的船小靈活的特點,靈活地和敵艦周旋,讓敵艦不能發揮威力。同時,他把一些小船上早就裝好的引火之物點燃,讓這些行駛如飛的“火艇”衝向敵艦,一旦兩艦相靠,中國水手便把“火艇”和敵艦釘在一起。釘好後,水手立即點燃船上火藥,然後便跳海遊走。

“火艇”上的炸藥爆炸後,火勢非常旺,頃刻間就燒到敵艦。結果,敵艦被燒燬,一舉擊敗敵軍,鄭成功率領的義軍大獲全勝。

鄭成功的做法,就是“人法地”,他充分察看天時地利,調研各種情況,所以才能最終得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